論鄉土社會中的禮治與法治范文
【摘要】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禮治占據重要地位,法治似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彰顯。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發展的時期,鄉村社會也逐漸呈現出新的特征。在快速變遷的鄉村,傳統的秩序被打破,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禮治的依靠有所松動。隨著依法治國的戰略深入推進,需要應對的問題也有了新的解決方法,法治在當今鄉土社會中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位。但是,鄉村社會的問題是復雜的,有其特殊性,禮治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鄉土社會;禮治;法治;轉型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提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并作出了精彩的論述。接著提出了在社會的快速變遷中禮治已經不是萬能的了,需要法治來應付問題。最后也提出,如果單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鄉,結果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秩序的弊病卻已先發生了[1]。
一、傳統鄉土社會中的禮治與法治
傳統的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其秩序的維持主要是靠“自省”、長老統治等傳統儀式。如《被告山扛爺》中,堆堆坪是個封閉的小山村,村里的人犯了錯,一般是山杠爺擺平的。村民們都服他,大部分犯了錯的人也都感到羞愧。公安是幾乎都不去的。堆堆坪還連年被評為模范村。
這就是禮治處于主導地位,而法治并沒有很好彰顯的傳統鄉土社會。禮治作為社會公認的行為規范,經過世代教化,使社群成員形成主動服從于傳統的習慣,并不斷進行著自身的再復制,進而維系著整個鄉土社會的穩定[2]。我們都知道,法律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事實上禮也是鄉土社會公認的'行為規范。只是它們所依靠的力量不同,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禮靠傳統來維持。鄉土社會,重視傳統,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文化、習慣。正是在這樣一個平衡的社會里,傳統得以延續,禮得以普及和維持。也就是說,禮治的根基是傳統,而傳統的土壤是鄉土社會的平衡。而法治,一方面是鄉土社會的閉塞,另一方面就是傳統的力量,使得它并沒有被很好的彰顯。當然,并不是說它不存在,在涉及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事,還是要依靠法治。
二、社會轉型帶來的變化
1.社會轉型出現的變化
伴隨著農村的生產力的大發展,商品經濟的繁榮,社會的變革,傳統的鄉土社會已經開始轉型。鄉土社會中的血緣和地緣關系的結合發生變化,封閉性被打破,人際交往范圍擴大,差序格局也被打破。傳統鄉土社會中的平衡被打破了,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用禮治已經無法應付了,或者說是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費孝通先生舉過一個例子:一位村民因為妻子偷人,而把那個男的痛打一頓。在傳統上,禮治的籠罩下,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通奸并沒有罪,反倒是毆打行為有罪。結果通奸的男人去告這個村民。如此看來,鄉土社會似乎已經“禮崩樂壞”了。通奸的感覺不到羞恥,禮治自然發揮不了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法律又成了“越軌”人的工具。
2.當今鄉土社會的禮治與法治
在傳統鄉土社會中,禮治明顯占據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但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推進和村民法治觀念的提高,法治已經強勢深入廣大農村。總的來說,禮治逐漸弱化,法治不斷增強。
禮治的弱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禮治所適用的范圍大幅縮小,如婚外情現在村里一般不加干涉,是家務事;第二,禮治的強度大幅減小,如《被告山扛爺》中,山扛爺可以動用暴力限制村民的人身自由、游街等,現在多是說服勸導;第三,禮治的權威性有所降低,傳統上,村長老就是最高統治人,所作的處置也不容置疑,現在有名望的老人或者村干部多起到協調作用。相對應地,法治的增強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適用的范圍擴大,村民間的糾紛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的越來越多;第二,強度相應提高,一些原本用禮治處置的越軌行為現由法律制裁,強度提高;第三,法治的權威性大幅提高,法律至上觀念深入人心。
三、鄉土社會的特殊性
雖然法治已經深入了廣大農村,但是由于鄉土社會的特殊性,它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法治秩序。禮治有其存在的價值。
傳統鄉土社會雖然發生了變革,但其鄉土性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些固有的傳統仍然存在并將長期存在。許多村民現在進了城,但依然保留著在農村的生活習慣,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應付一些問題時,法治并不是合適的選擇,禮治有其天然的優越性。如子女對父母不盡孝的問題,法律只是規定子女要對父母盡贍養義務,并沒有也無法對孝順問題作出規定。而禮治,可以通過村里有名望的人或者長輩對子女進行教育勸導以及村里輿論評價來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在鄉土農村向現代化農村轉變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必須結合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構建出完美的、鄉土社會的法律秩序[3]。
四、結語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傳統還是當今的鄉土社會中,禮治與法治作為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都對鄉村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穩定則全局穩定,在社會轉型發展的時期,更應該高度關注農村問題,農村的法治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重要一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統籌兼顧鄉土社會的特殊性,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而有利于改革發展大局。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10
[2]邊芳,王露璐.新鄉土社會中禮治和法治的沖突與整合[D].江蘇大學.20xx
[3]武慧君.論鄉土社會法律秩序的構建——以《鄉土中國》為例的分析[J].呂梁學院學報.20xx(3)
【論鄉土社會中的禮治與法治】相關文章:
鄉土課程教學設計12-14
鄉土的籬笆閱讀答案01-10
記憶想鄉土的散文01-11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01-19
社會中為人處世的語句12-29
《鄉土中國》心得與感悟12-27
《鄉土中國》讀書筆記12-29
《鄉土情結》閱讀練習及答案03-07
法治依法治國宣傳標語口號01-01
關于法治的名言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