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1
當前的數學教育注重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小學數學知識的難度在經過幾次改編之后降低了很多,重點放在了對學生思維的發展上,將知識在縱向上的深度要求轉變到了對知識的橫向思維發展上。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古樂福特的學說,發散思維是以扎實而豐富的基礎知識為依據,不拘泥常規、常法,善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進行觀察思考、探求多種解答的思維方式。
計算機進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使數學教學有了質的轉變,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會因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易懂得多了。特別是在幾何圖形課、應用題課等課的表現更加突出。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作用,豐富課堂,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通過演示所揭示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現象看本質,在教學手段上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對于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是符合要求的。
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充分使用的過程中及得到的效果來看,它又走入了一些誤區。
一、將計算機的功用提得太高,依賴性過大,有畫蛇添足之嫌
計算機進入了數學課堂,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恰當的使用這一教學手段則成為了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從計算機在教學應用的發展進程來看,教師都是在經過業余培訓逐步成長起來的,在數學教學中,計算機在課堂上大多只起到了板書的作用,將公式規則書寫在顯示屏上,讓學生來讀;或在設計中只是單純的作為練習來用,花哨的圖片、噪雜的聲效,這并不能在教學中產生任何的美感,反而顯得繁鎖復雜得多了。正因為如此,由于操作的不熟練更加容易在課堂上顯得手忙腳亂的、沒有章法。對于數學這一學科的性質來說,要求教師在最適當的時間里,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使學生明白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既定的數學規則、法則。它的邏輯性、流暢性、目的性都要求教師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那么計算機在這方面的應用中,就只是為了解決某一個難點突出它強大的'作用,而不是為了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相信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那只會降低計算機的功用,出現畫蛇添足可笑場面。
出于對于學科的負責,每一位教師在使用計算機這一輔助手段時,要分析好知識的重點、難點,在難點的突破上要充分考慮到手段的使用。
計算機以其形象直觀的展現事物的本質而受到青睞,那么在有關低年級數的認識、行程相遇的應用題、幾何圖形轉換、圖形公式的推導等的教學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學中將計算機用到了恰當的位置上,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件設計的過程中,流程過于僵硬,不利于課堂的多變性
每一堂課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備好課再步入課堂,教案則是對于一節還沒有進行的課的預設,但不是每一堂課就會按照每位教師所設計的那樣照章而下。因此在某些細節上就會產生許多的變動,教師應學會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改變一定的教學方法進行某方面的加深或擴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 同樣,課件是教師為了教學而設計的,在流程上就會是預先設想好而制作出來的,那么在遇到課堂新出現的問題時,就會要求教師在設計時要考慮到課件的開放性。在課件設計時,多采用交互式的設計,在整個課件中,不需要將課的全部都用課件制作出來,只要將對于課堂中突破難點的地方作為一個小節設計出來放在重點部分。
再就是開放題的設計,對于開放題目,就不會有既定的答案,那么只要在開放題目設計上要求學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可以用粉筆完成的,就在黑板上完成。對于學生來說,黑板上的交流更具有交互性。
三、保留傳統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優良經驗
計算機引入課堂對于教育來說是一個新的教學里程碑,具有劃階段的意義。傳統教學也有著獨到之處,在引入計算機的教學中并不能摒棄傳統教學的優良經驗。在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中用手工制作的教具已經不復存在了,都用新式教具或者是計算機的設計所代替。傳統教學在表示形式上都著重于口說,那么發展到現在,就可以用來培養學生在數學課上的語言能力。
比如編應用題,在認識應用題的題型之后,讓學生來編應用題就會更深入了解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可以在計算機上給出實物或作出一些與現實有關的假設,再讓學生說。這樣的話,在十分輕松的氛圍中就會讓學生掌握應用題。傳統教學中有許多好的經驗,只要與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適當的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十分好的效果。
總之,數學教學中引入計算機是一個改革,它所產生的作用是深遠的,只有在教學中適當的應用這一技術,才會使教學更加有效果。
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2
一、給學生創造氣氛和諧的課堂
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主要是課堂,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小學生不會感到學習的壓力,他們都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師不斷進行交流。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輕松的環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師,使他們愿意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了學生表達的欲望。教師要從心理和行動上為學生創造好的交流學習的環境,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為課堂教學內容提供有利條件。教師要用心去體會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和思維過程,并對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使整個課堂充滿學生的智慧。小學生的思維充滿了新奇和想象,教師要鼓勵學生的這種思維。例如,在教學“10以內的減法”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森林里有5只兔子,獵人開槍打死了1只兔子,還有幾只兔子?一個學生大聲回答:“還有4只兔子!绷硪粋學生說:“一只兔子也沒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嚇跑了。”很多學生都同意這個答案。這時一個學生又說了:“還有3只兔子。”其他學生都說這個答案不對,教師問學生:“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問什么你認為還有3只兔子嗎?”這個學生說:“因為這5只兔子是一家人,獵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媽媽嚇跑了,還有三只剛生下來的兔寶寶。”真是充滿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學生和教師都鼓起掌來。所以,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時,教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促進思維的積極發展。
二、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學生的耐心方面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他們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師給出的題目過于復雜,計算步驟又多,就會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逐漸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這樣學生計算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
小學生在進行計算時,會不自覺地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體現出了計算速度,但是由于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計算過程中會把題目中的數字或運算過程中的數字看錯,從而導致計算出現錯誤。
。ㄈ┬W生對題海戰術反感
在進行計算訓練時,教師為了集中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給出學生大量的計算題目。學生開始進行計算時,還能保持較高的積極性。由于計算題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會逐漸減弱,使他們在后面的計算過程中會出現邊玩邊做的情況,影響計算的速度,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率。
三、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有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ㄒ唬⿵娀谒慊居柧
在進行計算訓練時,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出發,逐漸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在進行訓練時,教師要每天對學生進行訓練,使他們具備快速、正確、靈活計算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在進行筆算時,學生能把通過口算獲得的能力遷移過來,使筆算速度也相應提高。這個訓練要長期堅持下去,使學生能從訓練中不斷獲得提高。
。ǘ┰诶斫馑憷砩隙嘞鹿Ψ
在讓學生進行計算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計算的概念進行理解,通過理解來進行計算,為計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才能使學生通過計算訓練獲得突飛猛進的計算能力。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法則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這些法則編成兒歌或順口溜,同時還要讓學生在進行計算時把這些法則運用到計算中,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ㄈ┲匾晫W生有意注意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在良好的計算習慣過程中不斷提高,使他們在讀題、解題過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在提高學生審題能力時,我請教了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他們告訴我,在學生審題時讓他們把題目小聲地讀出來,可以避免他們在進行計算時看錯題目中的數字導致計算出錯。對待學生在計算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教師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從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出發來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有的教師想通過大量的計算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習效果不佳。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有條理。在進行計算時,要使學生運用科學嚴謹的態度,認真細心地對待每一個計算題目。在計算時,既要保證計算的迅速,又要使計算的正確率不斷提高。為了減少學生的錯誤率,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使他們在計算完成后形成自覺檢查的好習慣。
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3
計算法則是計算的方法和規則。毫無疑問,計算是在步驟、順序及書寫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規則的,計算法則是客觀存在的。計算法則的教學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部輸入,像過去的教學那樣,光通過幾道例題把算理、算法、注意點講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歸納出若干條法則。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接受—記憶—模仿”。另一種是從內部生成,先讓學生調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解決一個新的計算問題,經歷探索過程,體會方法與步驟。然后在回顧、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自己總結算法,形成法則。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探索中體驗—反思中提煉—遷移中應用”。前一種教學學生認識的法則是顯性的、機械的,給學生的法則是束縛與負擔,必須經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后一種教學學生認識的法則是隱性的、有活力的,給學生留出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空間,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也不要過量地模仿。以下是我在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的一點體會,和大家一起探討。
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原有計算為基礎構建新的計算法則。學生在三年級已經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只要解決先把被除數百位上的數除以除數這個問題,新舊知識就溝通了。例如986÷2采取“先估計、后筆算”的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地先算9個百除以2,并把“4”寫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識的發展點,完善計算法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等于或大于除數,另一種是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除數。后一種情況學生以前從未注意過(二年級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都是兩位數)。又如 312÷4就是教學這種情況的計算。也采用“先估計、后筆算”的策略,讓學生體會先把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除以除數是合理的。
3.在適宜的時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計算法則逐步清晰。教材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幫助他們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及時整理知識,優化認知結構。第4頁第3題設計了四組除法題,要求學生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計算。同組的兩道題被除數相同,為什么商的位數不同?通過分析原因,學生就把握了什么時候先除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什么時候要除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這是計算法則中的重點之一。
所以說,法則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學法則。新教材希望計算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教學,同時也要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