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控制系統論文15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控制系統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控制系統論文1
一、職校電氣控制中自動控制系統的軟件和硬件的教學特點分析
計算機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主要由工業生產對象和計算機控制系統兩個大部分構成,通過計算機將被控端的相關數據和參數進行采樣分析,通過輸入通道將模擬量轉化成數字數據,對被控對象進行數字化的控制,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監控,通過計算機完成控制、運算、判斷、比較等各項功能,計算機通過實時的數據采集進行實時決策和控制,適時的向執行機構發出控制指令。通過上述過程的不斷重復執行,使整個系統按照靜態和動態指令進行控制和執行。通過計算機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包括被控對象和計算機兩大部分構成,其中硬件包括控制主計算機、外圍設備和接口電路等構成,通過各傳感器將信號采集,經過計算機將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對被控對象進行反饋控制,軟件系統包括通用軟件和開發軟件,開發軟件具有各種數字語言處理程序、編輯程序、仿真程序等。自動控制的計算機系統根據控制對象的不同,所采用的控制系統也不同。應用最多的是操作指導控制,它的'特點是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加工處理,操作者根據這些參數進行必要的操作和控制,這個系統最大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穩定可靠,常用于數據檢測和數字模型的處理和新程序的調試等。另一類分級控制系統的應用也是比較多的,它是由幾臺大中小型的計算機組成,分別執行各種功能,分為指揮計算機控制系統和控制級計算機系統,可以根據管理的范圍和企業規模的大小分為公司級、工廠級和車間級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單片機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單片機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強、體積小的優勢,具有擴展性強的功能,可以實現多級和分布式控制。
二、職校教學中單片機控制的開發及應用分析
在職校教學中,單片機應用的開發過程有別于一般的電子產品的開發,除了硬件設計的合理和接線準確外,還要進行軟件的編輯,要考慮軟件和硬件的兼容性。對于單片機控制系統的開發一般是要根據應用系統的功能確定總體的設計方案、進行硬件和軟件開發、在設備上開展仿真測試和實驗、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最后是產品化的生產和推廣應用。硬件的開發要在系統總體設計的框架下完成,軟件的開發具有實時性、可靠性和靈活性的特點,采用模塊化開發的方法,進行主程序開發、子程序開發、中斷服務程序的開發等,在各個模塊內還可以細化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分支結構等。在安裝調試時要確認軟件和硬件的設計合理和準確,符合要求后再進行正式的安裝和調試,根據控制的效果和要求對系統的穩定性進行測試和驗證,滿足設計方案的目標和要求。
三、結語
總而言之,電氣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現代工業生產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但在實際應用時還是會出現一些自動化設備無法完全代替人工的情況,相信在自動化技術不斷完善的今天,這些情況會得到改善和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會越來越穩定和成熟。
控制系統論文2
[摘 要]電力事業在發展中,引進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能夠有效提升電力生產水平,促使電力企業朝著現代化前進。建立在先進科學技術基礎上的電氣自動化工程對于企業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和成本費用,進一步提高檢測精準度,確保后續生產活動有序開展。此外,電氣自動化工程可以為設備安全運行提供保障,尤其是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電氣自動化工程企業更好的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升市場競爭優勢。由此看來,加強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時間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M9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xx)17-0060-01
1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發展現狀
1.1 電氣自動化工程DCS系統
電氣自動化工程DCS系統是指分布式控制系統,是一種相較于集中控制系統而言的先進計算機控制系統,兩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在傳統集中式控制系統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演化而成,以其突出的實時性和可靠性,被廣泛應用在自動化控制領域。伴隨著DCS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推廣,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分布式控制系統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很容易受到混合體系制約和束縛,仍然采用傳統型儀表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對于后續維修工作開展產生一定阻礙作用。
1.2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標準語言規范
電氣自動化發展領域中,人機交互界面操作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具有十分突出的集成化和靈活性控制特點。此外,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中應用的標準語言是Windows NT和IE標準語言,促使維護工作更加便利。
1.3 集中監控方式下自動控制系統
集中控制下的自動控制系統數據處理速度較慢,主要是由于所使用的控制方式是將所有功能集中在同一個處。此外,系統所有儀器和設備均在監控范圍內,將導致監控數量過大,占據更多的主機空間,相配套電纜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進一步加劇成本費用,不利于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由于集中監控的方式是采用硬接線,所以設備功能受到較大的局限和制約,加之系統反復的接線方式,加劇后續故障排查和維修難度,嚴重影響到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1.4 信息集成化的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包含的信息技術更多的體現在管理層面上,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核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均需要借助特定瀏覽器進行操作,能夠對操作過程有效的監控,更為及時的掌握新鮮資料;信息技術在電氣自動化設施和系統中橫向擴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原來的設備和技術逐漸落后,以及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而結構軟件和通訊能力則變得越來越重要。
2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2.1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創新技術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環境越來越開放,在這種環境下,電氣自動化只有不斷創新,以提高引入、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不斷追求發展產品自身的技術創新,讓電氣自動化工程朝著國際先進水平發展。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創新主體應以企業為主導,政府適當的提供一些資金和技術的自持,同時還可以提供優厚的政策環境,支持企業電氣自動化自主創新,這也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2.2 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的統一化
統一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有很多優越性,具體來說表現在能夠實現電氣自動化產品的測試與運行、周期性設計、維護與運行、開機與調試等等,這些好處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能縮短設計到完工所需要的時間和資金。除了上述優點之外,還可以把開發系統徹底從運行系統中獨立出來,從而滿足客戶的需求。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成功的將電氣自動化系統通用化了。那么,在運行過程中,電氣自動化網絡構成必須得保證企業工程的管理體系的通訊數據、計算機的監管體系、現場的設施政策運行,確保數據通暢。
2.3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標準化接口
這些年來,由于微軟公司的技術的標準化,帶來了很多好處,其中一個就是縮短了電氣自動化工程的時間,同時還減少了成本,促成了電氣子自動化系統和辦公室系統資源數據的共享交換。電氣自動化系統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企業通相關的系統進行連接時,必須使用Windows XP系統。在辦公室自動化控制和管理系統使用的是IP系統,兩者間的連接中介是PC系統。這樣就實現了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標準化接口,為廠家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提供了條件。
2.4 市場產業化中的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
企業咋看實行體制改革,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時,更需要關注的是市場產業化形成帶來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依據科學技術推動發展。電氣自動化企業不光只重視技術和集成系統,還需重視零部件配套的生產。在生產零部件時,企業可以運用社會性質的協作和分工外包的形式,提高零部件生產的市場化。同時,逐漸提升自主裝備創造的比例,有計劃的進行大型裝備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產業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構就是產業市場化,產業市場化不但能節省企業的時間和資金,還能有效的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2.5 電氣自動化產品和工程的生產將更安全
現今,電氣自動化企業十分重視安全防范技術的發展,為的就是提高產品的安全度,減少安全事故。現階段電氣自動化企業不是特別注意安全系統的控制,因此,將來電氣自動化系統的亮點就在與電氣自動化產品的系統安全。做好安全防控措施首先應從硬件設備延伸到軟件設備,從安全級別需求高的領域逐步延伸到危險級別相對較低的領域,對電氣自動化產品和工程的生產安全進行全面的研究與防范。
3 對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所提出的建議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要加強風險的控制,控制系統研發單位要深入到企業使用方進行溝通和研究,多關注市場的動向,操作控制設備有一定的安全問題,所以要加強對使用者安全防范意識的培訓和教育。及時的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實時記錄,以便以后在設備維護和檢修時能夠準確的找到故障源加以維護。
4 結語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建設實現了我國生產和生活的系統化、專業化。通過本文對其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將現代理論技術與實踐應用相融合,在其未來發展過程中會更加趨向于技術創新化、系統統一化、系統標準化、市場產業化和生產安全化五方面發展。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控制的產生能夠實現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長期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的長期建設。
參考文獻
[1] 朱一凡.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xx,11:212.
[2] 豐偉,黃默.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xx,06:181.
[3] 朱一凡.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xx,11(1).
[4] 崔鐵星.探析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xx,9(3).
控制系統論文3
【摘要】自動化控制系統在當前化工生產系統應用中是較為重要的一種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實現了整個系統生產能力的提升。作為化工生產單位,應該按照生產管理工作開展需求,將整體的生產工作開展和電氣系統自動化技術應用結合。鑒于此,論文針對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在此研究幫助下,能夠為化工生產技術控制中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化工生產;運用分析
1引言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是一種建立在智能化技術控制之上的控制系統,通過其系統控制中的技術應用分析,能夠實現系統自動化控制整合能力提升,同時還能按照智能化自動控制系統應用中的系統技術處理需求,對整個系統應用中的技術控制實施自動化控制。在我國當前的化工企業建設生產中,將自動化系統應用和整個工廠的建設結合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作為化工企業管理者,在當前企業發展中要做的就是針對自動化系統控制和化工生產之間的系統應用整合,提升企業生產效率。本文針對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運用分析,其意義在于按照化工生產和自動化系統應用中的要求,將整體系統應用控制能力提升,實現化工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
2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功能特點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中,其技術應用控制由于智能化技術應用,為整個系統控制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礎。并且在整個技術應用中,已經實現了技術應用改造,即按照電氣自動化技術控制和化工生產之間的整合,將整個生產控制中的技術應用性能做出了提升。因此其對應的系統應用功能也出現了轉變,具體的系統應用功能分為以下幾點:一是系統功能應用中,其對應的系統功能能夠實現自動控制轉化功能,能夠按照系統設備控制中的技術處理,及時進行系統控制自動化指令發送與接收,保障了系統應用的控制能力提升[1]。二是在系統應用中,其系統應用中對于設備的監視功能出現了新的改變,按照這種對系統監視功能的控制處理,能夠將整個系統監督控制管理工作實施好,對于系統安全監督運行管理工作實施具有重要性保障意義。三是在系統應用中,能夠對系統保護功能進行專門的控制,借助這種系統控制功能的轉化處理,能夠為整個系統優化功能處理要點整合好,同時還能夠在智能監控系統的實施中,將整個系統運行保護中的控制管理工作實施好,并且能夠為系統運行控制管理提升奠定基礎。由于在整個系統的監督控制管理中,其系統運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按照系統運行控制中的管理工作部署,及時地將整個系統控制中的功能整合好,以此作為系統控制管理實施中的重要性保障因素。按照系統應用控制中的技術處理需求來看,在整個系統的應用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為系統應用生產效率控制轉化奠定了基礎[2]。
3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運用途徑分析
3.1維護緊急停車系統的運行
化工生產中,對于停車系統的運行控制具有重要性保障意義,在當前的化工生產技術控制中,為了將整體的化工生產技術應用控制能力提升,需要在化工技術的生產處理中,按照整個化工生產工作處理中的要求,將整個生產中的維護停車系統控制能力提升,以電子自動化控制系統作為整個系統控制中的關鍵性技術,能夠滿足其技術應用控制中的技術處理需求,保障了整個維護停車處理工作開展的科學性提升。作為化工生產監督管理者,在其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中,為了提升整體的監督管理能力,需要借助自動化系統控制中的編程數據處理,對整個系統運行中的停車工作控制分析,以最為精準的數據控制作為整個系統控制中的停車處理要點,確保在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處理下,其對應的系統運行能夠得到快速提升。例如,某化工企業在化工生產中,為了將整個化工生產中的停車系統維護工作落實,需要按照其系統運行控制處理中的.要求,將整個化工生產中的停車維護系統整合,以智能化控制元件作為整個系統控制中的關鍵性技術,確保在其技術的監督控制處理中,能夠為整體的生產能力提升奠定基礎,促進化工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轉化,為整體的企業發展效益提升奠定基礎。
3.2對化工生產進行實時監測與故障診斷
化工生產中,由于生產環節中存在著很多的危險因素,需要按照化工生產中的加工需求,進行對應的加工工序控制,這樣才能確保在整個生產環節控制中,能夠為整體的化工生產能力提升奠定基礎。利用系統監控實施生產監督管理,及時對系統運行內數據支撐條件分析,并且按照其生產工作開展中的控制要求,進行生產工序及生產設備監控。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系統應用控制手段的變化上,以自動化控制系統作為整個系統控制中的關鍵性技術。并且在整個系統控制中需要按照系統生產中的故障診斷處理要求,及時的對整個系統運行監測。作為化工生產技術控制管理者,在其監督管理工作的控制中,應該及時按照監督管理工作開展中的技術處理需求,去控制和調整對應的技術控制實施要點,保障在技術實施要點的整合中,能夠為整體控制技術處理能力轉化奠定基礎,并且能夠促進其機械設備生產管理能力提升[3]。
3.3有效進行儀表監控
化工生產中有些生產工序運行需要在精密的儀器監控下進行,只有保障了生產設備運行在精密儀器的監控下進行,這樣才能為整個監控管理工作實施奠定基礎。采用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將其和化工生產中的儀表設備控制連接,為整個系統監督控制中的工藝環節實施奠定基礎,促進其整體的儀器控制能力提升。整個儀表監督控制中,為了提升其監督控制能力,需要按照監督控制處理中的要求,對整個監控工作開展進行集成化處理。以微處理器、信息通訊技術和集成電路控制作為整個系統控制中的關鍵性技術,保障在其技術的應用控制處理實施下,能夠發揮出整個系統控制技術的關鍵性整合能力。例如,在某化工生產企業的生產工序運行中,為了將整體的化工生產性能提升,同時還要保障化工生產技術處理中的控制要點轉變,需要及時的將儀表監控技術處理中的智能化監控系統運行進行整改,結合具體的化工生產技術控制需求,對整個生產中的技術控制進行了分析,保障了分析技術應用控制的精準性提升,同時在儀表監控技術的處理幫助下,實現了其技術應用中的科學化發展[4]。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引導下,對于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技術越來越重視,并且在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中,已經將其技術應用和化工生產技術應用結合。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化工生產技術的應用結合,全面地發揮出了自動化控制技術應用的實踐性效果。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將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運用途徑分析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實時監測及故障診斷;二是儀表監控技術處理;三是維護停車系統運行。
【參考文獻】
【1】聶波,李丹丹,王明,等.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xx,25(6):156-158.
【2】張永生,王宏偉,張甜甜,等.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研究[J].農家科技旬刊,20xx,36(8):107-107.
【3】孟曉東,李強,劉大年,等.對軋鋼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技術的研究[J].科技風,20xx,25(18):276-276.
【4】張寧波,張芳芳,張錦,等.基于PLC、現場總線的化工化合生產線電氣自動化改造[J].科技展望,20xx,27(9):156-157.
控制系統論文4
摘要:在當今各類控制系統的迅速發展過程中,電子信息的相關技術方法和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其中,大幅度提高了整個控制系統和體系的運行效率和執行能力,并且豐富了系統的功能內容。人們更加注重電子信息的技術應用模式和方法,希望能夠與控制系統更好的進行融合并相互促進,同時也在積極的調整系統運行和應用策略,充分發揮出電子信息的技術優勢和作用,提升技術應用的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控制系統;電子信息;應用
1引言
控制系統的應用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一方面給系統的合理應用和靈活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對于電子信息相關技術方法的應用,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目前很多先進的電子信息科技應用于控制系統之中,為系統實現各類功能提供了科學的技術方法和實現手段,同時技術人員也在積極研究更多技術應用的合理方式,進一步提升和挖掘控制系統的功能作用和應用機制。
2控制系統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在當前我國控制系統和相應管理體系持續完善和發展的背景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給人們提供了更多創新的思路和模式,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迎來了更大規模的創新和改革趨勢。盡管電子信息科技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并且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可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系統管控和維護方面還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和諸多不足之處,因此造成技術應用水平得不到迅速提升,實際應用能力較弱,進而阻礙到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長遠發展和進步。目前所使用的各類控制系統,對于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其涉及到的內容和管理事項也愈加多樣化,這就使得在于電子信息科技融合應用的過程中變得更為復雜,存在很多難以確定的因素和問題。所以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技術人員還要攻克很多應用中的難點和問題,充分挖掘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潛力和創新驅動能力,提高系統的控制能力和水平,還要認識到我們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逐步強化我國電子信息相關技術的應用能力,促進和推動整個控制系統體系的發展完善,進而建立起健全的科學管控體系和技術管理機制,為各行業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和保障。
3控制系統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研究
3.1滿足控制系統的多樣化需求
控制系統具有一定的多樣化特征,其操作設備多種多樣,所以電子信息技術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必須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電子信息技術的多樣化,主要從控制系統的特點出發進行研究。控制系統各個子系統的特征決定了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具有針對性,根據各個控制系統的特點實現多樣化的控制,以便于讓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廣泛的應用于控制系統中,滿足控制系統的需要,提高控制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水平。如壓路機中,在進行電子信息技術應用時,應該對壓路機的原理進行詳細的研究,并針對其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考察壓路機設備的使用效果,確保電子信息技術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能夠落到實處,讓壓路機中的控制系統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和作用。
3.2滿足控制系統的智能化需求
控制系統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優化控制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讓控制系統的運行更加安全可靠,從而減少設備中的故障率,實現控制系統的最優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控制系統能夠具備智能化的特點,因此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要滿足控制系統的智能化需求。(1)電子信息技術必須能夠使控制系統的控制更加靈活,從而便于控制工業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水平;(2)在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時,要充分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控制系統的優化和升級,讓控制系統的安全性能更高,運行更可靠;(3)能夠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智能化的故障檢測,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4)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需提高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確保設備能夠正常穩定運行,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維持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3滿足工業流水線生產的要求
工業生產的模式大多為流水線生產,流水線生產模式的內容復雜,工作量較大,在生產中需要用到的設備多,且為了滿足日新月異的生產需要,必須不斷的更新升級生產設備,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整個生產車間的環境變得復雜。車間操作的復雜性,使得車間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受到影響,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生產效益的提升。因此為了讓整個流水線生產更加完善,提高工業生產的經濟水平,有必要在流水線上設置自動控制系統,但是由于該自動控制系統并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流水線的生產不夠安全穩定,運行水平低。且流水線生產中環環相扣,每一個操作都會彼此影響,一旦控制系統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產,造成流水線的生產效率和水平降低。因此需要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控制系統的優化,滿足流水線生產的需要,根據各環節的工作特征進行不同的控制系統設計,使整個生產效率得以提升。
3.4加強對智能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應用研究
對控制系統的優化,要求工作人員具備高超的技術,而機器人的應用恰好能夠實現高水平、高技術的控制系統優化,由于機器人的先進性,能夠模擬人類的動作和行為,因此也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工作。而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夠幫助機器人迅速地了解和掌握控制系統的操作,便于實現機器人控制技術的新發展,提高控制系統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在控制系統中加強對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能夠提高控制系統的智能化發展水平,實現機器人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結束語
在社會發展的重大轉型中,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和落后技術的淘汰不斷交替,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工業生產中也積極的應用了大量的電子信息技術,尤其是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給工業的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通過本文的研究,主要分析了控制系統中電子信息技術的主要應用,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廣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工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亮.淺談電子信息技術之集散型控制系統[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xx(07):545-545.
[2]方翊.電子信息技術在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中的應用[J].機電信息,20xx(12):52-54.
[3]周文奇,韓曉玉.電子信息技術在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中的運用研究[J].電子測試,20xx(21):91-92.
[4]梁爽.電子信息技術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11):28-29.
控制系統論文5
摘 要:武漢鋼鐵集團鄂鋼公司富裕煤氣發電項目新建兩臺150t/h燃氣鍋爐控制系統采用浙大中控DCS控制軟件實現了設備維護及生產操作人員的遠距離訪問和監視。本文介紹了燃氣鍋爐燃燒控制系統、汽包水位控制系統、鍋爐送風自動控制系統及鍋爐爐膛安全監控系統等的主要特點和控制流程。實踐證明,該系統達到了鍋爐燃燒工況良好、節能降耗的工藝要求,且運行穩定可靠。
關鍵詞:鍋爐自動控制;燃燒雙交叉控制;FSSS控制系統
1 概述
鍋爐是一種產生蒸汽的熱交換設備。它通過煤、油或氣等燃料的燃燒過程釋放出熱能,并通過傳熱設備把熱量傳遞給水,將水轉變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直接供給工業、生活等生產中所需要的熱能。武漢鋼鐵集團鄂鋼公司富裕煤氣發電項目新建2臺150t/h燃氣鍋爐,鍋爐燃燒產生的過熱蒸汽部分送至汽輪機用于發電,部分送至外網滿足其它用戶生產、生活需要。
鍋爐控制系統分為燃燒系統、汽水系統、煙風系統及減溫減壓系統,控制系統主要完成設備操作、設備狀態及生產參數的監控功能,汽包水位自動控制調節功能,爐膛負壓控制調節功能,鍋爐送風風量控制調節功能及熱風燒嘴和煤氣燒嘴控制調節功能,鍋爐上位系統實現了畫面顯示、設備操作、報警、歷史趨勢記錄及報表打印等功能。
2 系統介紹
2.1 燃燒系統
鍋爐燃燒介質由高爐煤氣及焦爐煤氣組成,分三層,每層四路進入鍋爐本體混合一定量的熱風參與燃燒過程。每個燒嘴處設計有火焰監視器,共12個,用于監視爐膛火焰的持續性及大小,在上層及下層各燒嘴處設計有點火器共8個,每條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及熱風管道上均設計有氣動調節閥,通過調節調節閥閥門開度來控制爐膛溫度,并在鍋爐本體設計有熱電偶用于監測爐溫。
2.2 汽水系統
鍋爐汽水系統流程如下:除氧器→高壓給水泵→省煤器預熱→鍋爐汽包→生成不飽和蒸汽→I級過熱器→I級過熱器集箱→噴水減溫器→II級過熱器→II級過熱器集箱→生成飽和的過熱蒸汽→用戶。
2.3 煙風系統
空氣由送風機送至空氣預熱器進行預熱成為熱風,熱風送至燒嘴與煤氣混合燃燒,生成高溫煙氣,煙氣由引風機牽引經過過熱器、省煤器、預熱器至煙囪排放,并將鍋爐燃燒產生的不飽和蒸汽加熱成高溫高壓飽和蒸汽。
3 系統配置
鍋爐控制系統分為上位和下位兩類系統組成,下位控制系統實現了L0級(現場控制設備級)與L1級(基礎自動化系統級)間的網絡連接,并預留L2級(過程控制計算機系統級),上位控制系統實現現場顯示、儲存、報警、打印等功能。
4 控制功能
4.1 燃燒控制系統
鍋爐燃燒自動調節的基本任務,是使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適應蒸汽負荷的要求,且要保證燃燒經濟和鍋爐運行安全,為此合理的風煤比才能維持汽包內或出口蒸汽壓力在需要的范圍內。
4.1.1 對空氣和燃料的控制
鍋爐用水經省煤器預熱后,注入鍋爐內,在進水管道內,進行流量、溫度、壓力測量,送至調節器。在這一調節器中,通過減法器計算出溫度差,將前面所測得的流量乘以溫差,即可求得進水管道中所注入的水所需的熱量。而出口測的熱水溫度信號送給溫度調節電路,溫度調節電路將它在與人工設定值水平SP之間進行控制計算,將輸出信號作為結果輸出,將前面原料加熱所需要的熱量加到該輸出信號中,作為燃料流量的設定值,與燃料流量這一小閉環所檢測出此時燃料的流量值,做一差值計算,從而調節燃料控制閥的大小,進而進行熱量控制。
4.1.2 燃燒雙交叉控制
雙交叉燃燒控制是以維持合適的空氣、燃燒比值為手段,達到燃燒時始終維持低過剩空氣系數,從而保證了較高的燃燒效率,同時也減少了排煙對環境的污染。
雙交叉燃燒控制實際上是以爐溫調節為主回路,以燃燒流量和空氣流量調節并列為副回路的串級調節系統,加上高、低信號選擇器組成的帶有邏輯功能的比值調節系統。它的主要作用是當爐子負荷變化,以維持爐溫在給定值上,而且使燃燒工況始終處于低過剩空氣系數的經濟合理狀況。
4.2 汽包水位控制
鍋爐汽包水位控制常用的有位式調節和連續調節兩種方式。位式調節是根據汽包水位高、低兩個位置進行控制的,適用于蒸汽量小于4t/h的燃氣鍋爐。本鍋爐采用三沖量水位自動調節系統。汽包水位三沖量給水調節系統由汽包水位測量變送器、蒸汽流量測量裝置及變送器、給水流量測量裝置及變送器、調節器、執行器等組成。汽包水位信號是主信號,任何擾動引起的水位變化,都會使調節器輸信號發生變化,改變給水流量,使水位恢復到給定值;蒸汽流量信號是前饋信號,其作用是防止由于“虛假水位”而使調節器產生錯誤的動作,改善蒸汽流量擾動時的調節質量;蒸汽流量和給水流量兩個信號配合,可消除系統的靜態偏差。當給水流量變化時,測量孔板前后的差壓變化很快并及時反應給水流量的.變化,所以給水流量信號作為介質反饋信號,使調節器在水位還未變化時就可根據前饋信號消除內擾,使調節過程穩定,起到穩定給水流量的作用。
4.3 爐膛負壓調節
爐膛負壓自動控制是通過調節引風機入口風門開度,保持爐膛負壓在-20~-10pa的微負壓狀態,保證鍋爐安全燃燒。引風機停止后,其風門執行機構需自動關閉。
4.4 鍋爐送風自動控制
送風自動控制的目的是:使鍋爐所投入的燃料在爐膛中燃燒時,自動投入合適的風量,以保證鍋爐的經濟燃燒。通過煤氣壓力調節送風壓力,進而達到最高的鍋爐熱效率,煙氣含氧量作為總風量的修正值,通過調節送風機變頻器頻率來調節送風壓力。
4.5 鍋爐過熱蒸汽溫度自動調節
過熱蒸汽溫度自動調節的任務是維持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在允許范圍之內,并保護過熱器使其管壁溫度不超過允許的工作溫度。鍋爐過熱蒸汽溫度調節采用自制冷凝水噴水減溫裝置,通過調節減溫水調節閥門開度來控制集汽集箱和減溫器出口蒸汽溫度,保證集汽集箱中蒸汽溫度在430~450℃范圍內。
控制系統論文6
摘要:
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數字通信及控制技術也在飛速發展,計算機通信及控制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針對各種情況探討了保證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可靠運行的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控制系統
1、在設計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設計和配置時,要注意到系統的結構要緊湊,布局要合理,信號傳輸要簡單直接。
在計算機通訊與控制系統的器件安裝布局上,要充分注意到分散參數的影響和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對大功率器件散熱的處理方法;消除由跳線、跨接線、獨立器件平行安裝產生的離散電容、離散電感的影響,合理利用輔助電源和去耦電路。
(2)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本身要有很高的穩定性。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取決于系統本身各級電路工作點的選擇和各級間的耦合效果。特別是在小信號電路和功率推動級電路的級間耦合方面,更要重視匹配關系。另一方面取決于系統防止外界影響的能力,除系統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能力外,還應采取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
(3)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應在方案論證與設計時就給予充分考慮。
例如數字信號的采集傳輸,是采用脈沖調制器還是采用交流調制器,信號在放大時采用幾級放大器,推動司服系統工作時采取何種功放,反饋信號的技術處理及接入環節,電路級間隔離的方法,器件安裝時連接和接地要牢固可靠,避免接觸不良造成影響,機房環境選擇和布局避免強電磁場的影響等。
2、排除電源電壓波動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帶來的影響。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核心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往往與強電系統共用一個電源。在強電系統中,大型設備的起、停等都將引起電源負載的急劇變化,也都將會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電源線或其它電子器件引線過長,在輸變電過程中將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防止電源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影響應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電源的質量。
供電電源的功率因數低,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將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保證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穩定可靠的工作,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不能低于0.9。
(2)采用獨立的電源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
應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主要設備配備獨立的供電電源。要求獨立供電電源電壓要穩定,無大的波動;系統負載不能過大,感性負載和容性負載要盡可能的少。
(3)對用電環境惡劣場所采取穩壓方法。
對計算機等重要設備采用UPS電源。在穩壓過程中要采用在線式調壓器,不要使用變壓器方式用繼電器接頭來控制的穩壓器。
3、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對供電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
由于外界因素對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要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磁環方法。
①用磁環防止傳導電流的原理。
磁環是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元件,其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原理是:當電源線穿過磁環時,磁環可等效為一個串接在電回路中的可變電阻,其阻抗是角頻率的函數。即:Z=f/(ω)
從上式可以看出:隨著角頻率的增加其阻抗值再增大。假設Zs是電源阻抗,ZL是負載阻抗,ZC是磁環的阻抗,其抑制效果為:DB=20Lg[(Zs+ZL+ZC/(ZS+ZL)]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磁環抑制高頻感生電流作用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磁環的阻抗;另一個是電源阻抗和負載的大小。
②用磁環抑制傳導電流的原則。
磁環的選用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選用阻抗值較大的磁環:另一個是設法降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的阻值。
(2)采用金屬外殼電源濾波器消除高頻感生電流,特別是在高頻段具有良好的濾波作用。
電源濾波器的選取原則:對于民用產品,應在100KHZ一30MHZ這一頻率范圍內考慮濾波器的濾波性能。軍用電源濾波器的選取依據GJBl51/152CE03,在GJBl51/152CE03中規定了傳導高頻電流的頻率范圍為15KHZ-50MHZ。
4、抑制直流電源電磁輻射的方法。
(1)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件抑制脈沖電壓。
跟隨電壓抑制器中的介質能夠吸收高達數千伏安的脈沖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向應用條件下,當承受一個高能量的大脈沖時,其阻抗立即降至很低,允許大電流通過,同時把電壓箝位在預定的電壓值上。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的這一特性,脈沖電壓被吸收,使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也減少了脈沖電壓帶來的負面影響。
(2)使用無感電容器抑制高頻感生電流。
俗稱“隔直通交”是電容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在每一個集成電路芯片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無感電容,將感生電流短路到地,用來消除感生電流帶來的影響,使各集成電路芯片之間互不影響。
(3)利用陶瓷濾波器抑制由電磁輻射帶來的影響。
陶瓷濾波器是由陶瓷電容器和磁珠組成的T型濾波器,在一些比較重要集成電路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陶瓷濾波器,會很好起到抑制電磁輻射的作用。
5、防止信號在傳輸線上受到電磁幅射的方法。
(1)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磁珠抑制電磁射。
磁珠主要適用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都比較小的系統,主要用于抑制1MHZ以上的感生電流所產生的電磁幅射。選擇磁珠也應注意信號的頻率,也就是所選的磁珠不能影響信號的傳輸,磁珠的大小應與電流相適宜,以避免磁珠飽和。
(2)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雙芯互絞屏蔽電纜做為信號傳輸線,屏蔽外界的電磁輻射。
(3)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采用光電隔離技術,減少前后級之間的互相影響。
(4) 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要使信號線遠離動力線;電源線與信號線分開走線。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線分開走線;模擬信號線與數字信號線分開走線。
6、防止司服系統中執行機構動作回饋的方法。
(1)RC組成熄燼電路的方法。
用電容器和電阻器串聯起來接入繼電器的接點上,電容器C把觸點斷開的電弧電壓到達最大值的時間推遲到觸點完全斷開,用來抑制觸點間放電。電阻R用來抑制觸點閉合時的短路電流。
對于直流繼電器,可選取:R=Vdc/IL,C=IL*K。
式中,Vdc:直流繼電器工作電壓。I:感性負載工作電流。K二0.5-lF/A
對于交流繼電器,可選取:R>0.5*UrmS,C二0.002-0.005(Pc/10) F。
式中,Urms:為交流繼電器額定電壓有效值。Pc:為交流繼電器線圈負載功率。
(2)利用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
二極管加電阻與負載并接起來,當切斷電源的瞬間,由于反電動勢產生的電流,流過與負載并聯的二極管,并在負載電阻上消耗掉感應負載所產生的能量,這種結構的電路一般要求二極管的反向電壓為電源電壓的10倍以上。
控制系統論文7
摘要:高溫泵試驗用水溫度控制系統以S7-300PLC為核心控制模塊,調用FB41功能塊進行PID運算,然后由PLC調用脈沖寬度調制器FB43將連續變化的模擬量轉化為開關量進而控制加熱裝置。采用分段PID控制,將實際溫度值和設定值的偏差分為幾個階段,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PID參數,解決了加熱過程中溫度超調、波動幅度大以及加熱時間長等問題。該方案已應用到實際企業橫向課題中,經驗證控制精度高、穩定性好。
關鍵詞:高溫泵;溫度控制;分段PID控制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高揚程高速泵用于輸送高溫介質已很普遍。如核電用泵一般都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工作,其性能及運行可靠性將直接對核電能力及安全產生影響[1-3]。所以出廠前必須對該類泵進行試驗。傳統的水泵控制系統主要是由繼電器控制線路組成,存在諸多不足,本文采用PLC控制提高了系統的自動化水平。相對傳統水泵微機測試系統而言,其處理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以及實時控制性更好[4-5]。本文以某企業具體橫向課題為研究背景,采用S7-300PLC核心控制系統來實現高溫離心泵閉式管路試驗,主要分析了溫度控制系統,控制過程中采用分段PID控制方法、調用FB43功能塊將連續變化的模擬量轉化為周期性輸出的脈沖串,通過固態繼電器實現對加熱裝置的開關控制。
1溫度控制系統設計
1.1溫度控制回路組成
被試泵為高溫泵,做閉式管路試驗時需將儲水罐內水溫加熱到指定數值。本試驗加熱裝置是在罐體底部內置的加熱棒。控制系統采用S7-300PLC為控制模塊,上位機采用易控組態軟件為監控平臺,主要進行人機界面設置以及泵的性能分析。利用PT100溫度傳感器進行溫度采集,溫度信號經過壓力變送器后傳輸給PLC的模擬量輸入模塊SM331,經過PLC濾波處理后得到實際溫度值,作為過程變量PV進行下一步計算。利用設定溫度值SP與過程變量PV的偏差進行PID運算,將PID運算結果以周期性脈沖串輸出到固態繼電器,由固態繼電器控制加熱裝置,整個控制過程構成一個閉環控制系統。PLC通過模擬量采集模塊SM331反饋回來的實時溫度PV,獲取偏差值ER,偏差經過PID調節器運算輸出,控制加熱裝置加熱時間,以克服偏差,促使偏差趨近于零,溫度控制框圖見圖1。PID輸出為模擬量,加熱裝置的開關為開關量,試驗中PLC調用FB41功能塊進行PID運算,然后再調用脈沖寬度調制器FB43,FB43的脈沖發生器(PULSEGEN)一般與FB41的'連續調節控制器(CONT_C)一起使用,即將FB41的輸出作為FB43的輸入。FB43的脈沖發生器可以通過調制脈沖寬度,將其輸入變量“INV”(=PID控制器的輸出)轉換為一恒定周期的脈沖串,即將連續變化的模擬量轉化為周期性脈沖串,通過固態繼電器實現對加熱裝置的開關控制。
1.2溫度傳感器數據采集處理
罐體上只有一個溫度傳感器,受外界溫度變化及硬件自身精度等因素影響,采集一個溫度信號作為過程變量值并不準確。本試驗采用均值濾波的方式來保證其準確性。程序中設定每50ms取一個溫度值并依次排列,順序取10個數值,然后去掉最大最小值,剩余取平均值作為實際溫度值。均值濾波部分程序如下(該段程序采用結構化控制語言(SCL)編寫):VAR_OUTPUTPIW_OUT:REAL;END_VARVAR_TEMPEND_VARVARPIW_IN_REAL:REAL;DATA_STORE:ARRAY[0..9]OFreal;F_COUNT:INT;TOTAL_DATA:REAL;END_VARTOTAL_DATA:=0.0;PIW_IN_REAL:=PIW_IN;FORF_COUNT:=0TO8BY1DODATA_STORE[F_COUNT]:=DATA_STORE[F_COUNT+1];END_FOR;DATA_STORE[9]:=PIW_IN_REAL;FORF_COUNT:=0TO9BY1DOTOTAL_DATA:=TOTAL_DATA+DATA_STORE[F_COUNT];END_FOR。
2分段PID控制及提前加熱補償
2.1分段PID控制方法應用
PID控制規律是通過比例(P)、積分(I)以及微分(D)計算獲得輸出結果,將PID中的微分部分設置為0,則PID控制變為PI控制。本文的溫度控制系統采用PI控制。溫度控制過程中,在設置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常數時,要么超調量過大,要么調節時間過長,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如果引入分段PID控制,將比例系數與積分時間作為變量,而不是整個控制過程用一固定值。當設定值(SP)與過程變量(PV)偏差較大時,適當加強比例與積分作用,使PID輸出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當偏差較小時,將比例與積分作用適當減弱,讓PID輸出減速;當偏差很小時,再進一步減小比例與積分作用,讓PID的輸出加速度進一步放慢。該控制過程在偏差較大時加快了升溫速度,偏差較小時又避免了超調情況出現,使得整個系統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6]。按照上述控制思路將PID分為三段。程序編寫時需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而定,分段點以偏差率為基準,偏差率等于偏差值ER除以設定值SP。當偏差率大于50%時,比例系數與積分時間分別為gain1和TI1;當偏差率在50%~20%時比例系數與積分時間分別為gain2和TI2;當偏差率小于20%時比例系數與積分時間分別為gain3和TI3。比例系數和積分時間具體數值通過多次試驗歸納總結得出。
2.2提前加熱補償應用
本閉式管路系統需對4種不同規格型號的泵進行試驗,4種泵對應管徑分別為DN15、DN25、DN50、DN100。試驗過程如下:當罐體內水溫達到設定值時,先開啟對應管路閥門,然后開被試泵電機進行試驗。由于加熱罐為密封罐,管路中水溫相對加熱罐中水溫度低很多,當被試泵初運轉時,隨著管路中水循環進入加熱罐,罐體內水溫會急劇下降,管徑不同,下降幅度不同,管徑越大,下降幅度越大。管徑DN100的被試泵初運行時,檢測到罐體內溫度大約降15℃左右,管徑DN50的大約降10℃左右,管徑DN25的大約降7℃左右,DN15管路水溫下降不大,采用正常PID調節即可。針對上述問題,為了加快升溫速度,在程序中引入提前加熱補償的方法,具體如下:在被試泵開啟之前,開閥門時就進行加熱補償,如DN100管路,將補償輸出設為20%,此時正常PID的輸出若為20%,則兩者相加之和為40%,將40%作為FB43功能塊的輸入。即在溫度驟降之前就進行加熱補償,充分了利用這個時間差。當檢測到罐體內水溫和設定溫度值之差在2℃以內,則停止加熱補償,進行正常的PID調節。由PID調節器的輸出工作模式可知PID輸出是0%~100%中的一個值,加上補償后可能大于100%,為此將兩者之和限幅為100%。提前加熱補償與正常不進行補償的調節相比,加熱速度明顯提升。
3結論
本文通過調用FB43功能塊,將PID模擬量輸出轉化為周期性脈沖串輸出,控制加熱裝置開關。分段PID控制方法的應用使得系統的控制性能得到改善;提前加熱補償提高了加熱速度,具體補償量目前是根據試驗多次嘗試獲得的,后續研究可進一步進行理論驗證并尋找出更合適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朱祖超.高溫高速離心泵的研制[J].動力工程,2000,2(1):576-579.
[2]沙玉俊,劉樹紅,吳玉林,等.平衡孔對高溫高壓離心泵性能的影響研究[J].水利發電學報,2012,31(6):259-263.
[3]馬宗毅,曾紹穩.基于PLC的液體混合加熱溫度控制系統設計[J].軟件開發與應用,2017(12):107-109.
[4]錢磊,張萌.淺析S7-200PLC水泵測試控制系統的設計創新[J].工程技術與產業經濟,2010(4):26.
[5]吳登昊,王洋.基于PLC的水泵測試控制系統設計[J].農機化研究,2008(4):195-201.
[6]申輝陽,申棟梁.封閉式液位控制系統的PLC分段PID控制方法[J].測控技術,2012,41(2):31-33.
控制系統論文8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智能化建筑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其中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智能建筑,簡要分析自動化控制系統在其中的應用。
【關鍵詞】智能建筑;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空調系統管理
1前言
建筑中的自動控制系統在其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著以下幾方面的優點,第一能夠有效的節約能源,第二能夠確保設備的運行處于安全的范圍,第三能夠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以上的這些優點使得當代的建筑已經發展為智能的建筑,發展為會為人類思考的建筑。
2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歷程
隨著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建筑內的自動控制系統也隨之發展而來。在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樓宇的自控系統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的發展。第一個階段是集中式控制系統,第二個階段是集散式控制系統,第三個階段是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第四個階段是網絡集成系統[1]。
3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的自動控制系統,尤其是有著集成能力的自控系統這一概念出現的時間較短。故此,在系統的選型討論時往往存在著一些爭論。自動控制系統主要是由以下兩方面結合產生的,第一方面是計算機的控制技術,第二方面是通信技術。所以,建筑的自動控制系統必定是會采用計算機領域的最新研究技術。
4自動控制系統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4.1工程概況蘇州的南溪江路商務中心地處蘇州吳中區,總建筑面積在十二萬平米左右,建筑高度高大85.3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第一就是商業功能,第二就是作為辦公寫字樓的功能,第三就是作為五星級酒店功能,第四可以作為地下停車場。其中該建筑采取了自動控制系統以達到能夠對建筑進行智能管理的目的,下文主要介紹空調能耗管理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4.2設計依據采用國家規范標準進行建筑設計,如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防雷設計規、智能建筑設計標準規范、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等。4.3設計目標4.3.1一次設備的運行能夠達到設計的標準“一次設備”指的是能夠體現其使用功能的設備,如鍋爐、電梯、路燈等能夠直接方便用戶使用的設備,建筑的自動控制系統就是控制類似以上的設備來為用戶進行服務的,故此我們也可以稱自動控制系統的設備為“二次設備”。樓宇的自控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保證“一次設備”的運行達到設計的要求,確保南溪江路商務中心獲得舒適的工作環境。4.3.2降低設備的使用能耗在當代建筑工程中,為了盡最大可能的去滿足用戶的需求,機電設備在建筑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這些機電設備的能耗也是建筑運行所要支出的主要部分。據調查研究發現,僅僅中央空調的能耗就在建筑中占據其中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樓宇內采取自動控制系統有助于節約能約能耗,節省運行資本。4.3.3方便物業的管理為了給南溪江路商務中心大樓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工作環境,那么其中的機電設備必然數量較多,然而由于這些設備分布較為分散,那么就會使得這些設備的管理非常困難,采用自動控制系統有助于物業管理者能夠采用遠程控制的方法來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物業管理的現代化。對于那些使用較為規律的設備,我們可以用電腦時間程序管理來進行控制。4.4設計原則4.4.1合理性合理的自動控制系統不但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更是以系統的實用為主要目標來對南溪江路商務中心進行控制。4.4.2先進性采用最為先進的技術來進行設計,方便日后的使用過程中能夠跟蹤行業的發展。4.4.3開放性不但能夠兼容其他的設備監控,并且用戶能夠自主的選擇其他的系統來進行更新維護。4.4.4友好性有些系統較為復雜那么就需要專業的操作人員來進行操控管理,而該軟件的友好性則是使用較為簡單,方便工作人員操控管理。4.5系統原理此次設計運用的是新型的集散控制系統,將其中的控制功能進行分配,分配到每個控制回路,并體現在現場的儀表之中,進而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從而達到分布式的控制。本系統分為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層是設備層,第二層是控制層,第三層是管理層。主要的監控對象大體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是PAU空調系統,第二是水泵設備,第三是電梯設備等。南溪江路商務中心大樓的BA系統的監控設置在一樓的監控中心之內,大樓中共設有30多臺空調機組,當中有5臺采取了變頻機組。一般而言,變風量空調的'原理是送風傳感器或者回風傳感器來進行冷水、熱水調節閥的控制,于此同時可以依據需要來進行風管電加熱的分級調節,然后設置高溫保護開關,當開關動作時,就需要對電加熱器進行關閉操作,當風機停止運轉時,要對電動二通閥進行關閉操作。對組裝式空調器進行控制時,由室內溫度來進行控制調節,調節冷水、熱水的電動二通調節閥。然后設置高溫保護開關,開關的設置在電熱器后面。當開關動作時,就需要對電加熱器的電源進行關閉處理,當風機處于停止的狀態時,要將電動二通閥進行關閉處理。需要注意的是,風機開,電加熱器才能進行開啟處理。隨著過濾器的阻力發生改變時,可以通過控制變頻器來維持風量,以達到保證換氣的穩定,進而延長過濾器的使用期限。4.6供電電源系統電源是由及控制室的配電箱引接進來,容量為三相5kw。DDC數字控制器安裝在各空調機房內部,電源就通過最近的配電箱進行引出,容量為單向0.5kw。4.7電氣接地在一棟建筑物中,其供電配電的設計至關重要,影響整個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在其中,接地系統在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能夠對供電系統的安全運轉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建筑內的自動控制系統在給我們帶了了巨大的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在南溪江路商務中心大樓的工程中,采用的是TN-S系統。在進行系統的設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是它的工作零線,第二是其專用的保護線,第三是它們相連接的位置,以達到保證智能化建筑的安全。
5結語
建筑內的自動控制系統在智能化建筑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能夠實現整個建筑的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建筑的設計施工需要許多單位進行協調配合,如施工單位、業主、設計單位等。通過在建筑內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有助于實現整個建筑的節能效果。在今后的建筑業的發展過程中,建筑內的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也將會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李穎.淺談智能建筑樓宇自動控制系統[J].中國科技信息,20xx,04:142~143,145.
控制系統論文9
一、加強管理創新,推行階段性目標管理
在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模式上,一是實行校、院(系、部)兩級管理體制,二是采取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教務處作為學校畢業設計(論文)的主管職能部門,著重于畢業設計(論文)的宏觀管理和目標管理,院(系、部)主要負責本單位畢業設計(論文)的日常管理和過程管理。一方面,嚴把畢業設計(論文)“出口”關,對達不到要求的畢業設計(論文),絕不允許通過。畢業設計(論文)評閱采取全封閉式進行,且每位評閱教師評閱完后,應提出兩個與設計(論文)內容有關,難度適中,且能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問題,在答辯時作為必答問題提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采取小組答辯、院系集中進行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選拔答辯、不合格畢業設計(論文)二次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檢驗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還要實行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外審制度。另一方面,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階段性檢查和驗收,推行階段性目標管理。所謂階段性目標管理,是基于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是由畢業設計(論文)每一階段工作的質量所決定的觀點,把整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明確目標,然后分階段進行檢查驗收。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以防學生畢業時發現重大問題而來不及糾正的情況發生。階段性目標管理是我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的重要創新,其核心是階段性檢查驗收制度。第一階段為學生選題與開題的檢查驗收;第二階段為論文分析,圖件、論文草稿及設計草圖的檢查驗收;第三階段為論文和設計圖件的形式審查及答辯資格審查。通過這三個階段的檢查驗收,對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達到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思路培養,實行開題報告制度
開題報告是做好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保證,它著重解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中“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方面的問題,有助于大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知識綜述能力以及科研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課題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幫助理清設計或研究思路,合理安排工作進程。學校和各院系要對開題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通過后,方可進入畢業設計(論文)正式工作階段。開題報告未通過的,不得進入下一環節。有條件的院系,可舉行開題報告會。
三、加強兩風建設,確保教師和學生精力投入
畢業設計(論文)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高低,不僅是對學生大學學習情況的考察,更是對指導教師工作態度、投入精力和教學水平的考驗。鑒于此,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工作,明確指導教師職責,增強責任意識,要求指導教師有足夠時間與學生交流。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指導教師輔導實行簽名制,要求每周至少輔導3次,否則扣減本周指導工作量。對不能按學校要求認真做好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管理人員及教師,一經查處按教學事故處理。為減少就業、考研等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精力投入的干擾,要將畢業設計(論文)中指導老師確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遴選、外文翻譯、資料的收集及相關調研等部分工作提前至第7學期及寒假完成,從而排除了學生在第8學期找工作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影響。為保證學生在3月中下旬后能夠全力投入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對學生出勤情況抽查,凡抽查累計三次不到者,畢業設計(論文)成績降一級,五次者降兩級,七次者取消答辯資格。對畢業設計(論文)中原創性或在某研究領域有新見解的學生予以獎勵;對那些在畢業設計(論文)中東拼西湊、甚至抄襲他人成果者,根據其嚴重程度,給予批評教育、二次答辯、取消答辯資格的處理。
四、引入競爭機制,啟動二次答辯制度
為嚴把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關,在畢業設計(論文)答辯中啟動了二次答辯制度。對畢業設計(論文)達不到基本質量要求(不符合規范要求、存在嚴重錯誤),成績不及格者,必須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答辯,對于二次答辯還未通過的學生,將隨下一級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重修。另外,采取末位淘汰制辦法,控制一定比例學生進行二次答辯,從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避免了學生蒙混過關現象的發生。
五、建立激勵機制,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驗收與評比
為不斷發揚成績,改進不足,推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學校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驗收與評比指標體系,屆時對各院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驗收和評比,然后在全校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校級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匯編成冊,供全校師生學習。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驗收評價指標體系(表1)共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8個為重要指標),33個觀測點。二級指標評價等級分為A、B、C、D四級,評價標準給出A、C二級,介于A、C級之間的為B級,低于C級的為D級。評價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其標準如下:優秀:A≥9(其中重要指標A≥6,C≤1),D=0;良好:A+B≥9(其中重要指標A+B≥6,D=0),D≤1;合格:D≤2(其中重要指標D≤1)。畢業設計(論文)驗收評比工作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評階段,要求各二級教學單位根據《西安科技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驗收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寫出簡要自評總結報告,并整理必要支撐材料;第二階段為專家組實地考察階段,包括聽匯報(15分鐘,超時即停)、查看相關資料、反饋意見;第三階段為教學指導委員會表決通過,表彰獎勵。這些質量控制措施的實施,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良好秩序,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的養成。
控制系統論文10
摘 要:在日常生活經常需要連續恒溫控制,這對于溫度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里專門為其設計了一套恒溫控制系統。系統以單片機為核心配以控制簡單、運行可靠的雙向二極管、雙向可控硅、固態繼電器作為驅動部件。并采用新型的接近開關和溫度傳感器作為系統的檢測部件,檢測精度高,為系統提供準確的反饋信號。人機對話采用簡易的小鍵盤、單色數碼管和蜂鳴器讓系統的操作方便、人性化。
關鍵詞:單片機;恒溫;控制
在現代中醫治療過程中,經常采用中藥熏蒸療法,對骨關節的治療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由于熏蒸的特殊性,要求溫度控制系統必須提供定時和恒溫。其工作過程是:
1、 將配制好的中藥液體放在容器中。
2、 開啟電源,通過面板的小鍵盤設定好定時值和定溫值。
3、 病人平躺在熏蒸床上,調節行走車對準需要熏蒸部位。
4、 系統進入正常工作。
一、 系統功能介紹
根據病人的實際需求,通過鍵盤設定好時間和溫度,系統按照設定值開始工作,對患病部位進行定時、定溫巡回熏蒸,當行走車走到最左端時,由左限傳感器發出信號,單片機控制行走車向右行走。當行走車走到最右端時,由右限傳感器發出信號,單片機控制行走車向左行走。時間顯示采用倒計時方法,當所定時間減至0時,停止加溫、行走車回到起點位置。蜂鳴器和光二極管發出結束的聲、光提示信號。
二、 系統工作原理
要實現上面介紹的功能,科學地設計系統硬件是系統可靠運行的保證。本著設計合理、運行可靠、易于實施和價格低廉的原則對硬件系統進行了通盤考慮。經過反復實驗后被確定下來。硬件系統工作原理圖如下圖所示。
其中:S1作為修改增加鍵、S2作為修改減少鍵、S4作為修改定時/定溫選擇鍵、一旦確定是修改定時還是修改定溫后,由S1或S2鍵完成增減。S3作為行走和定位選擇鍵。
當按鍵壓下時,單片機通過P1.1、P1.2、P1.4或P2.7接收“0”信號。采用“0”作為有效信號主要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當小鍵盤接觸不良時,避免系統產生誤動作而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因為鍵盤接觸不良必然導致“浮空”現象,從單片機的接收角度看,有可能將“浮空”當成“1”信號。所以選擇“0”有效是必要的。
若P2.7=0時:P1.0=0為定時時間增1、P1.1=0為定時時間減1
若P2.7=1時:若P1.0=0為定溫值增1、P1.1=0時定溫值減1
若P1.4=0時,查看P1.5和P1.6的狀態,如果二者均為0,將P1.5和P1.6中的1位置
1,行走車巡回;如果二者的邏輯“或”不為0,將P1.5和P1.6均清0,行走車停(即定位)。
左、右轉的'驅動由型號為C9013三極管和型號為DAI4002D固態繼電器組成。由于控制巡回的過程實質是控制電機,而拖動行走車的電機的功率比較大,所以這里的電機屬于強電范疇。DAI4002D固態繼電器的最大優勢是隔離作用,他能有效地將強電與單片機的邏輯弱信號隔開,使驅動變得簡單而且可靠。
當P1.5或P1.6為1時,C9013導通,固態繼電器導通,送出左右轉信號。反之,固態繼電器斷開,不送左右轉信號。即行走車停實現定位。
左限與右限的信號輸入是將左限和右限的位置信號由接近開關檢測后送到單片機的INT0和INT1,在單片機內將二者設置成中斷方式,上升延有效。當INT0或INT1有效時,通過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快速作出反應,由中斷服務子程序將相應端口置1或清0改變行走車的運行方向,到達巡回的目的。通過D2和D3可以直觀地在系統面板上看出行走車是在向左還是向右行走或者是定位。
溫度檢測輸入是將溫度傳感器18B20通過P2.6接入單片機,在程序的入口處對18B20進行初始化后就可以適時讀出當前實際溫度并送溫度顯示輸出顯示。
溫度控制輸出由R1(壓敏電阻)、R2、RW1(電位器)、C1、D1(雙向二極管)、SCR1(雙向可控硅)組成,旋轉RW1(電位器)改變C1的充放電時間通過D1(雙向二極管)改變SCR1(雙向可控硅)的導通角達到改變加熱部件的電壓,從而達到調節溫度的目的。RW1(電位器)電阻有效值大,輸出電壓低;反之輸出電壓高。將單片機的控制信號經過積分器的輸出控制RW1(電位器)的旋轉角度來決定輸出電壓的高與低。這樣一來,雖然加熱元件端是強電,單片機提供的控制信號是弱電,但二者之間的耦合體是機械,杜絕了強電起、停時對單片機造成的工作不穩定的威脅。
通過以上對于系統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該系統有如下特點:
1、 系統硬件結構非常簡單、合理、實用。
2、 操作方便、簡單、明了。
3、 由于系統中采用了有效的隔離措施,使系統運行非常可靠。
4、 硬件價格低廉。
5、 該系統可以引入如果需要定時和恒溫控制的場合使用。
控制系統論文11
摘要:現階段自動化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各個領域中,它對提高現代工程機械集成系統的整體功能性有著重要作用,這也為自動化技術在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確保系統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為廣大用戶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駕駛環境。本文就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有關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自動化技術;汽車機械;控制系統;應用
自動化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中一門全新的學科,其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這是因為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傳統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所以對于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來說,自動化技術的合理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對于汽車企業用戶來說,自動化技術可以幫助其進一步提高整個汽車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幫助企業在新時期有效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基于自動化技術的系統功能模塊
1.傳感器系統
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有關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汽車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并且基于這一技術理論使整個汽車機械控制系統出現了兩種傳輸通道形式,一種是根據時間節點進行傳輸的通道形式,另一種為頻分制的傳輸通道形式。第二種傳輸通道形式在具體應用中所傳輸的信號具有特定的頻率,所以在具體應用中并不會出現信號混淆的情況,并且該技術在具體應用中具有電路構成簡單、故障率低等特點。現階段基于自動化技術而成的汽車傳感器系統實現了對油溫、車速、干濕度以及距離等數據的自動采集,并將其與預設的參數進行自動對比來判斷整個汽車的實時工況,以便于整個系統可以做出最優化的調整。
2.中央控制系統
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的中央控制系統是基于微型計算機技術而形成的一種集成系統,由于微型計算機的接口數量、功能以及穩定性可以滿足多個不同任務控制要求,所以汽車中央控制系統在具體應用中具有功能多、控制精度高以及速度快等特點,所以對于整個汽車機械系統來說該技術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其運行效率。汽車中央控制系統在運行中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對傳感器采集信息數據的處理,并且整個系統還具備自動報警等功能,監控設備在運行中一旦判斷整個系統出現異常則會自動報警,這對進一步提高整個汽車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及安全性有著重要作用。
3.PLC通信模塊
現階段PLC自動控制系統開始被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這是因為該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了STEP7軟件進行編制,具備梯形邏輯圖、功能塊圖以及語句編輯等多項功能,并且PLC自動控制系統對于不同工作環境來說具有不同的I/O模塊,所以該系統中通過安裝人機對話接口可以進一步提高整個系統的操作性能,以便于用戶可以利用最簡單的操作方式來完成對汽車的控制。
二、自動化技術在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的具體應用
1.實時監測功能的實現
基于自動化技術而成的汽車機械控制系統為了滿足操作人員對于工作狀況信息了解的需求,其開發了數據報表的功能來達成這一目的,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系統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來將數據打印成特定報表,并且提供了多種報表方式來滿足不同用戶對該功能的需求,所以其對進一步提高整個汽車控制系統的便捷性有著重要作用。
2.故障診斷與排除功能的實現
現階段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中所使用的自動化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而成的.,可以實現對人類生產方式全過程的模擬。因此,自動化技術對于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來說是一項高度集成的綜合性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其整體生產效率與質量,同時也可以實現對一些突發狀況的自動檢測與排除,如果汽車機械控制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它可以自動判斷,并按照相關預設的處理措施進行自動化處理,避免故障發生后整個汽車機械控制系統繼續運行而產生過大的損失,所以對于企業來說基于自動化技術而成的汽車機械控制系統具有更高的經濟性。
3.安全機制的設置
基于自動化技術而成的汽車機械控制系統會預設不同等級的安全機制,而不同等級的操作人員也具備不同的權限,因此,對于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來說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汽車機械控制系統為了滿足不同操作人員的工作需求分別設置了多種不同的密碼等級,只有操作人員的密碼等級達到相關權限時,他才能查詢所對應的區域數據信息,對于沒有達到權限的操作人員系統則會自動拒絕其訪問請求。
三、結語
對于汽車機械控制系統來說,自動化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與綜合效益,這是因為自動化技術對于提高整個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有著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幫助汽車制造企業通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周洋.淺談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企業導報,20xx(11).
[2]張桂香,周之光.基于帶切換增益模糊調節的滑模控制算法的車輛電液制動系統[J].汽車工程,20xx(03).
控制系統論文12
【摘 要】在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中,自動化技術也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過程。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歷史比較長,并且支撐了我國當前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國家的經濟增長以及工業化的推進有著重大意義。廣泛應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顯著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并且避免大量人力資源的浪費,確保企業生產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夠提升相應的生產效益。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是一類非常高科技的系統,在操作上非常簡單,同時能夠對很多的問題進行積極的預防,所以具有較大的應用意義。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電氣 自動化 工程 控制系統
在當今社會之中,電氣自動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趨勢,純人工的操作方法根本不適合長久的工作。特別是在進入到21世紀以后,各個地方的電力工作開展,都是依托強大的設備來完成的,如果缺乏了系統的有效支持,很容易在工作上出現惡性循環的狀況,并且針對電力工作的拓展、修復、優化等,也將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所以,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發展現狀,需要得到正確的總結,同時更加對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度的明確,運用科學的手段及方法,創造出更高的效益。
1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
簡單來講,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是一類比較智能化的系統,其固有的操作方法和運行方案是比較多的,各地方在引進該系統以后,則可以充分的結合地方需求和電力工作的標準,將工作方案做出良好的轉變,進而為日常工作提供較多的支持。除此之外,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在應用的過程中,針對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均實施了有效的提升,減少了各種矛盾操作和沖突的問題,確保電氣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任務完成率得到了較高的提升。
(1)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信息集成化逐步明顯。就系統本身而言,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在目前的操作中,能夠滿足工作上的需求。集成化的處理,主要在于縱向、衡量的良好干預,增添系統內容的同時,不會產生嚴重的負擔現象[1]。除此之外,在研究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的精密設備,都在朝著微小化的方向發展,各種芯片、零部件的合理加工、配合,造就了高效率的系統,操作內容上也不斷的增加,基本上都通過各類軟件來完成的,對未來工作而言,可以產生較大的積極幫助。
(2)分布式控制系統。與過往情況不同的是,當代的社會發展是非常快速的,很多工作內容都要得到較快的革新處理,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工作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其他的工作進行有效的準備。在現階段的工作當中,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總控系統的子系統類型多樣,分布式控制系統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帶來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例如,分布式控制系統在操作上非常的簡單,可直接按照主觀上的需求來完成,各個工作任務之間表現出相互獨立的特點,運作過程中不會產生干擾的情況。每一項工作任務完成后,都會集中到總體的系統內部,進行快速的總結處理,為電氣運營的良性循環,做出了較強的保障。
2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2.1 創新技術的深入研究
與一般的系統有所不同,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是通過眾多技術支撐起來的,當下所獲得的各項積極成果,都與相關的技術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未來的發展趨勢當中,仍然要將各類創新技術深入的研究,在獲得階段性成果以后,積極的投入使用,不斷對系統做出優化處理,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1)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未來發展中,智能化創新技術將會占有主導性的地位。現下的幾乎所有電氣產品,都在不斷的靠攏智能化,希望由此來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2]。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也是一樣的,其在自身的智能化技術中不斷的豐富以后,系統本身就可以對各類工作情況做出準確的判定,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直接按照最優的方式來處理,減少過往的.不足和缺失。同時,在發現系統難以應對的問題時,將直接發出相應的報告,及時告知技術人員處理,將工作效率不斷提升。
(2)智能化技術在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將直接促使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整體,轉變為高度智能的系統。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智能系統意味著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人工的操作,每天自動的運行、總結、分析、發出報告等等[3]。工作人員根據系統的提示來工作,并且按照良性循環的方法來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作出錯的情況,很多方面的工作任務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基本上不會產生嚴重的問題。可是,智能系統還有很多的挑戰需要完成,包括設備、系統、軟件、硬件的有效結合等,這些都需要在日后專項研究。
2.2 統一化的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
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在今后的發展趨勢當中,還會將“統一性”貫徹落實,由此來加強各方面的穩步控制,推動系統本身的價值提升。本文認為,統一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能夠實現電氣自動化產品的周期性設計、測試與實行、開機與調試、維護與運行等,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所見設計到完工之間的資金和時間。將電氣自動化系統實行統一化管理,關鍵能夠達到客戶的需求,也就是把開發系統徹底從運行系統中獨立出來。對于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來說,是成功的將電氣自動化系統進行通用化。電氣自動化工程的網絡構成應該保障控制現場的設施、計算機的監管體系、企業工程的管理體系中的通訊數據保持通暢。實行網絡的體系計劃時,不管是使用現場總線還是通訊系統的以太網,需要保障控制元件級到辦公室的環境之間自動化的整體通訊。
3 結語
本文對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發展趨勢展開討論。在社會進步發展的過程里,先進科學技術的作用不可忽視。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就是在生產需求提升和科學技術進步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只有持續的發展和創新電子自動化技術,才能夠滿足當前的生產要求,并且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通過四年的學習,我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在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的以解決,也讓我深刻體會到電氣自動化對人類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張禮崇,郜祥,王焱,李興.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技術與市場,20xx,01:127-128.
[2]劉惠彥.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xx,18:125.
[3]蔡珊.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化工管理,20xx,14:40+42.
控制系統論文13
1.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介紹
電子機械設備指的是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其他電子管構成的,包括電子應用自動操作、自動發揮的智能型機械,其內涵還可以逐漸延伸為工業電子機械一體機、家用電器和機械生產設備等。
電子機械設備以計算機內編寫的數據碼為其運作和應用程序,在電子儲存介質內輸入該程序,并在各類配件組裝的機械裝備中進行裝入,開啟鍵啟動后,則能夠實現輸入數據的動作,達成運作作業目標。
在傳統工業領域中,計算機系統作業的穩定性和控制系統的完善性相對較差,隨著直接型數字控制系統的引入,計算機演算效率實現了明顯的提高,運作穩定性也相對更好。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以及微型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電子機械設備的控制系統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其演算效率更高,規模相對更小,為繁瑣、復雜演算目標的實現奠定了技術基礎。這象征著小體積電子機械設備簡易、便捷應用程序時代的到來,使得小體積應用程序操作巨大電子機械設備成為了可能。
隨著集成電路的逐漸發展完善,計算機控制能力技術以及運算法都逐漸被人們所研究和探索,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常見問題
第一,硬、軟件的抗外擾性能。由上文進行的論述可知,外界的干擾能夠通過磁場的作用,在無任何媒介的情況下直接介入。這一作用通常針對電子機械設備的軟件和硬件而言的,其主要原因在于電子機械設備軟件和硬件自身配件制作能夠直接吸收外界的頻率。所以,在抗拒電源擾亂的基礎上,還會出現空間內的磁場電波,進而轉變為振動模式,并影響設備硬軟件的正常運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號和信息干擾。例如,在我們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如果手機來電,則電腦會出現障礙頻波反應,進而誘發接收障礙聲響。
第二,抗外擾性能。在電子機械設備的探索與開發過程中,數據的計算通常是十分準確的,甚至可以視為完美編寫的數據控制程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確實意外頻發,甚至會出現實驗裝置設置基本完善的情況下,無法順利開啟該設備,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實驗過程中常常存在較為明顯的外界因素的干擾,而這也是肉眼無法預測的[6]。通常情況下,外部干擾能夠經接電的線路進入電子機械設備內部,接地線與控制系統之間是反向的電壓,這就造成了電路源對其控制系統核心職能產生阻礙的現象。不管是電子機械設備的供出方面還是其輸入方面,以及電子機械設備的控制系統自身,都無法完全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
3.電子機械設備的未來發展
3.1 電子機械設備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完善,小型電子科技技術、計算機應用軟件和電子網絡技術的優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并實現了電子機械設備外部操作技能與內部控制系統之間的良好結合,保證了其性能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由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性質分析結果可知,傳統的點子控制屬于部分控制,也就是在工程作業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存在相應的控制系統,而現階段的電子機械設備則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不同的作業階段,可以通過相同的中心加以控制。原來應用的是分段的內部控制,而現階段則是整體性的內部控制。
3.2 未來發展的潛在問題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子機械控制市場的逐步發展完善,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因其發展相對滯后,因而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
隨著我國電子科技研究人員對我國國情以及國外先進經驗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種外界干擾因素的排出,我國的電子機械設備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其中所表現出的問題,也是更加令人堪憂。
隨著電子機械設備在人類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應用的逐步深入,盡管產業鏈的發展仍然無法完全脫離人為因素的影響,但是,現階段的很多活動均可以由電子機械設備加以取代,則傳統的人類文明也將會逐步被摒棄,這就是電子機械設備發展表現出的主要問題,筆者希望,在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加具有人性化特征,能夠做到以人為本。
4.總結
綜上所述,當今電子機械設備在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均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而我國的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領域仍然存在較大空白,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研究,這就需要我國電子科技研究人員,立足我國國情,充分借鑒和分析國外先進經驗,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促進我國電子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逐步發展完善。
在計算機內編寫、運作和應用數據編碼,將程序輸入電子儲存介質內,并完成各類配件的完整組織,啟動開啟鍵后即能夠進行相應的數據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人類完成那些難度較高的工作,因而具有較大的科學意義和研究價值。
控制系統論文14
關鍵詞:運動控制系統 教學模式 工程師培養 工程應用性 MATLAB仿真
摘 要:本文從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需求出發,對運動控制系統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課堂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主,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同時課堂教學和實驗、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環節相呼應,為畢業設計打下基礎。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我國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一個重要計劃,通過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使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好的設想和概念轉化為現實的能力[1]。而現行的教學方法,在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人才方面,還有著種種的不足,高校教育內容及方式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運動控制系統是自動化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該課程集電機及拖動基礎、檢測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等課程相關基礎知識于一體,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因此課程的教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困難多,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進行實際系統的設計,所以有必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達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一、課堂上建立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由單純的教師講授方式轉化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講課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程講授方式貫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如講矢量控制系統,首先給出靜止三相坐標系下異步電動機的動態數學模型,讓學生思考如何轉化為直流電動機物理模型,提出解決方法,引出坐標變換的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同步旋轉坐標系下異步電動機的動態數學模型,引出矢量控制系統原理。建立矢量控制系統結構,通過仿真實驗分析系統性能。使學生不斷的思考,思維緊緊跟著課程內容進行,參與到教師的講課中。
二、理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組織
1.合理安排與更新教學內容
隨著交流調速技術在實際中廣泛的應用,交流調速有取代直流調速的發展趨勢。因此,在教學安排上,交流調速內容應占主導地位,在學時上應占課程的60%以上。課程教學內容改革不僅要淘汰陳舊落后的調速方法,還要適當補充新的內容。例如在交流調速中,轉差功率消耗型系統只做簡要介紹,重點介紹高性能的異步電動機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系統。
2.多媒體教學和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方面可加大課堂信息量,節省課堂現場畫圖時間。另一方面也可從網上下載實際案例的彩色實物圖片和原理圖進行講解[2],使“運動控制系統”的抽象概念和復雜過程形象化,采用動畫技術可以生動地將概念和復雜過程講清楚。但多媒體課件在需要回顧前面內容時不太方便,這時可用板書來彌補,將一些關鍵公式寫在黑板上,與課件上內容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抓住重點、更好地銜接新內容。
3.充分發揮Matlab在教學中的作用
將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引入教學活動中,可增強教學效果。仿真實驗尤其是用于交流調速系統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如矢量變換仿真、轉差頻率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統仿真和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仿真等,使學生對交流調速系統變頻控制內容感到不再抽象,容易理解。
三、實踐教學環節的探索
運動控制系統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驗教學有助于增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但是傳統的實驗多是驗證性的,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引進開放實驗設備,適當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課程設計環節彌補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在系統設計方面的不足,使學生初步體驗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過程。課程設計的題目可有兩個方向:(1)分析設計:根據控制對象模型和性能指標要求進行方案確定、原理電路設計、元器件參數計算和選擇、控制電路圖等[3],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仿真驗證:如交流調速系統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建立仿真模型對控制算法進行仿真,加深對SVPWM控制技術和坐標變換的理解,提高學生計算機仿真能力。
畢業設計環節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各課程的理論知識,通過查閱有關文獻,確定設計中計算機類型,選擇轉速、電流傳感器,設計數字PI調節器,完成調速系統硬件電路設計及元器件選型。在實驗室對調速系統關鍵部分進行調試,編制出調速系統程序并調試通過,最終獨立設計出一個符合實際生產需要的調速系統。注重校企合作,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聯合指導畢業設計,與實際緊密結合,為工程應用性提供保障。
四、結語
運動控制系統課程涉及的專業基礎課多、綜合性強,實驗教學手段落后等實際情況,導致教與學的難度較大,本文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教學模式、課程內容、教學實踐環節、教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控制系統論文15
摘要::煤礦企業在實際生產、監控、操作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電氣自動化控制。一套優良的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對于保證企業穩定、高效的生產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電氣化控制生產的過程,可以給煤礦生產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證。文章從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控制方式入手來介紹電氣自動化控制在軟件硬件方面優化的具體方法,引出對于設備的選型原則。
關鍵詞::煤礦;電氣自動化;優化分析
電氣自動化控制的技術在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操控著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所以要對電氣系統進行升級首先就應當對電氣化自動控制方法進行升級,同時對于采煤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進一步的效率化控制以及規范處理。為保證采煤系統在工作過程中系統運行的效率和可靠性就要對于井上下供配電系統、通風系統、瓦斯檢測系統、綜采系統、機運系統以及排水系統等關鍵點進行重點把握,確保全礦井的安全生產。
1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過程中對軟件的優化過程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對于監測系統整體的控制和監測,確保不會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供電風險,進而導致效率的降低,具體則應當是對于供電系統的經濟運行方面加以精確的監控檢測,按照煤礦的具體施工情況來對不同模塊的電能分配進行細致處理,確保不大量出現電力浪費等。電氣自動化過程控制系統可以有效監測煤礦機械運行問題,在杜絕安全事故的同時結合電氣控制效果來改善煤礦作業過程中機械運行的情況。優化過程包括軟件優化,硬件優化和設備選型的優化過程,見圖1。煤礦生產過程中電氣自動化控制進行優化的兩個主要措施是軟件優化和硬件優化,其中軟件通常是基于操作系統的一些技術方式來進行調整(如采用DCS控系統,實現全礦全網集中控制),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當中引用PLC技術來提高軟件優化過程,這也對軟件優化過程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軟件優化過程又主要是包括了結構優化和程序優化兩個方面。
1.1軟件結構優化
軟件結構是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框架的主要構成模塊,同時軟件結構設計的過程首先需要滿足煤礦生產過程的要求,因而應當根據工作時環境等實際情況來設計軟件結構。軟件結構的優化關鍵在于模塊設計,通過模塊設計來拓寬軟件結構的功能,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可以根據煤礦開采的情況隨時對軟件進行優化,以滿足生產要求。軟件結構優化的過程可以分為幾種類型,首先可以根據煤礦開采的實時情況來將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軟件結構劃分為幾個功能性的模塊,然后對于不同的模塊結合實際提出目標,保證模塊改進時保持標準結構的同時,采取拓撲方式設置多種情況下的子任務結構模塊來促成軟件的多樣性和普遍適用性。其次,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控制程序主動調整運行結構,在確保軟件結構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優化軟件,這樣可以保證軟件結構不會出現漏洞。最后,在已給出任務的條件下,結合任務進行軟件結構的調整,以確保軟件和煤礦作業的同步性。
1.2軟件程序優化
這里軟件程序是自動化控制過程中系統所含有的程序。在軟件程序優化的過程中要結合設備的更新換代將新增設備及工藝指標引入系統,最重要的就是對于I/O的重新分派,在優化軟件程序的過程中,重新編制I/O來滿足生產工藝要求,I/O的優化程度可以直接決定軟件程序運行的效率,該種方法可以避免程序中出現重復序列,確保了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全。除此之外軟件程序優化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PLC的結合。
2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過程中對硬件進行的優化
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優化、分析優化過程中,硬件優化直接影響電氣控制過程的穩定性。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應用優化分析的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電氣控制在煤礦施工過程中運行的誤差,體現安全控制的原則。
2.1防干擾設計
硬件防干擾設計是基于外界環境影響進行的抗干擾設置,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硬件設施的抗干擾通常包括硬件布線以及抗干擾線路的設置,通常是在線路外部增設屏蔽電纜,消除電氣硬件線路之間的干擾,以提高電氣硬件線路運行的效率。除此之外就是進行隔離設置,利用變壓器隔離設計來減少干擾,利用中性點接地來確保變壓器運行的環境。最后則是設計電磁屏蔽來解決電磁干擾。
2.2輸入電路
考慮煤礦井下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工作的特殊性,優化設計時應控制電氣電路輸入的方式,降低能耗。煤礦作業能耗較大,應提高電路供應水平。很多企業在線路上添加凈化原件來降低脈沖干擾提高供電質量。煤礦輸入電源在通常情況下都能夠達到容量負載的標準值,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意防止電路因為短路而遭到破壞。
2.3輸出電路
輸出電路設計優化應根據實際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若煤礦作業過程中沒有有效地控制輸出電路,則很容易產生負載不均衡的情況,影響到電能輸出效率,甚至給設備帶來一系列破壞,所以電氣輸出電路的設計過程中通常會接入二極管。輸出電路雖然高效率運行,但容易發生電荷負載或者電磁干擾,應當在輸出電路中安裝一定數量的二極管來保證安全生產。
3系統設備選型
電氣自動化是設備的.選型就直接影響控制控制系統的優化效率。
3.1優化PLC設備
PLC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占主要地位,因而對于PLC設備進行優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市場上的PLC設備多種多樣,企業要對于PLC設備進行全面優化就應當選擇高性能且全面契合施工要求的PLC設備。通常企業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當中選擇的是規格等都居于中等的PLC設備來確保電氣系統自動化控制,這樣的選擇可以在有效監督系統電氣運行過程的同時來降低設備優化所需要的成本,節省資源。體積規格處于中等層次的PLC設備一般都能夠滿足煤礦施工過程中自動化控制的要求標準,與此同時采用中等PLC設備可降低采購成本,進而體現出PLC設備優化過程的意義所在。
3.2優化I/O設備
I/O設備進行優化可顯著提高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功能,提供一套科學有效的標準電氣控制的模式。I/O點在設備優化過程中占據最為關鍵的地位,因而首先要對I/O點進行統計,然后據此優化設備,進而提供進一步優化的基礎。
4結語
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煤礦運營的過程中占據了核心地位,促進了現代煤礦工業的發展。煤礦運營的過程中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優化占據重要地位,保障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發展的成熟和多樣化確保電氣自動化控制的過程,增加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將使煤礦運營過程效益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玉英,王文魁.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7):8055-8057.
[2]李明.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煤炭技術,20xx(8):159-160.
[3]卜桂鑫.試論單片機在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xx(13):213.
[4]蘇正友.煤礦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優化設計分析[J].機電一體化,20xx(4):109.
[5]房付玉.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煤礦生產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23):242-243.
【控制系統論文】相關文章:
控制系統論文12-07
控制系統論文08-10
控制系統論文【范例15篇】08-10
控制系統論文15篇[薦]08-10
基于PLC的電梯智能控制系統設計開題報告07-16
論文及07-13
論文的評語11-02
論文的評語03-14
論文的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