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范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探討了水利工程建設對于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了江西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促進農業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關鍵詞: 水利工程;建設;農業發展
1概況
我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特點是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及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這些決定了水利建設在我國農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包括灌溉、除澇等各種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能夠有效抵御旱澇災害,保證農業穩定發展,是我國現代農業走可持續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作為基礎的農業生產設施,農田水利工程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命脈,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
2水利工程建設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1)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灌溉面積的持續增加。技術措施的應用,在農村體制改革和農業科學研究的支撐下,農田灌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糧食緊缺的問題,人民群眾過上了溫飽的生活。
(2)水利工程關系到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三農”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影響著經濟結構調整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只有為農業生產打好基礎,依靠現代農業的發展,才能為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奠定基礎,為國民經濟的持續提供支撐,保持農村乃及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
(3)我國農產品多來源于灌溉耕地,水利工程建設直接關系到灌區的更新改造進程,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效益。限于農業用水量無法持續大幅增加,只有依靠灌溉水的充分利用來擴大灌溉面積、保證灌溉效益。
(4)現代農業對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現代農業生產也依賴于高效低耗的灌溉技術和設施,因此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只有保證水利工程與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相一致,才能更好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5)通過水利工程技術措施,改變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為農業高產高效服務,解決灌溉的問題,消除旱情帶來的災害。
(6)通過興修為農田服務的水利設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證率和農田排澇能力的標準,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定的基本農田。
(7)通過興修各種水利工程設施和采取其他各種措施,調節和改良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使之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業的穩產高產。
(8)水利工程建設中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調水等措施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為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和發展農業創造良好條件,從而達到調節農田水分狀況,滿足農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產土壤,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3 江西省水利建設概況
江西是水利大省、農業大省,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水利建設,水利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全省已建成各類水利水電工程近40萬座(處),其中水庫9783座,引水工程9.68萬多處,萬畝以上灌區226座,機電排灌站2.6萬座,水閘553座,農村水電裝機268萬千瓦,堤防4000余條長9700多公里,解決816萬農村居民和25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達到30%。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引水、排水、提水、發電、水土保持等相對完整的水利工程體系,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水利基礎。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村級農田水利建設的總體規劃,政府要本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以及講求實效的原則,把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作為出發點,加強對規劃編制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力度,保證水利工程建設以及管理規劃的科學性合、合理性。
(2)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的投入,對大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資金以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進行充分的利用,來實行中低產田的改造、鹽堿地的改良以及灌區建筑物的建設,灌區分期進行改造,使灌區的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配套齊全。
(3)加大各種新技術的推廣,建立信息化網絡,聯合調度灌區水資源,尤其是做好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最大化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效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4水利工程建設中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4.1加快修復水毀災毀水利工程建設
修復各類灌溉設施,大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不斷完善農田灌排體系,不斷提高農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實施全國抗旱規劃,建設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4.2工程節水
水利工程都要為農業灌溉服務,這些以農業灌溉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襯砌、低壓管道輸水、機電井建設、地面灌溉設施改善、噴灌和滴灌系統,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證率。
4.3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努力加強對灌、排、降技術標準的研究,加大節水設施與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扶持節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滲渠系配套,合理發展噴、滴灌工程,重點發展淺濕灌溉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對主干渠道逐步實現襯砌化。實施節水灌溉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必要保障,加大農業節水力度、減少灌溉用水損失。
4.4 完善基層水利工程經營管理
政府既不能把農村水利當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繼續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包攬的做法。在租賃、承包甚至產權轉讓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實防止掠奪性經營。建立獎懲制度,加強對經營者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協調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對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其他建設而減少灌區面積的,組織鎮村及時進行相應調節,確保經營者的利益。
5江西省抓好水利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5.1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能不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進程中,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和人與水和諧相處的理念落實到建設新農村的具體實踐中,使農村經濟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以滯后社會進步為代價,實現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5.2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
主動適應中央水利投資重點和投資結構的變化,加緊做好農村水利的各項前期工作,建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水利投入新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的水利工程采取不同的投資體制和機制,對保障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等事關國家和群眾根本利益、影響范圍廣、綜合效益特別是社會效益大的重要領域,加大投入。發揮各級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尤其是飲水解困、農田水利、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設施投入的主導作用。發揮好農民群眾的投資主體作用。同時引導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相關農村水利和水電建設的領域,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資金來源的多渠道。
5.3堅持統籌規劃
在傳統農區和糧食主產區的中部地區,因其自身積累能力低,要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在經濟相對落后、水資源缺乏、生產生活條件差的農村地區,大力發展集雨節灌工程,解決好農民群眾的飲水困難。
5.4深化農村水利改革
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增加政府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加大鄉鎮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力度,承擔公益性事業的水管人員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正常經費開支,穩定農村水利隊伍這支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的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權,加快推進農民用水者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農民自建、自用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叢海燕.水利工程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吉林農業,2011(03)
[2]張園.強化我國農田水利的建設舉措[J]水利科技建設,2011(09)
[3]王軍.加強我國水利建設促進農業發展 [J]中國水利,2010(05)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8-10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論文提綱08-10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英文求職信01-16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求職信范文01-25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英文求職信(優秀)08-20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學生簡歷范文01-17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畢業論文范文06-01
農業水利工程英文求職信01-12
農業水利工程求職信范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