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時間:2022-10-17 11:51:42 民俗風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滿族人的風俗習慣,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1、飲食民俗

  滿族餑餑。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于外出射獵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風味獨特的各種點心,統稱為"滿族餑餑",因此素有"滿點漢菜"之說。滿族餑餑歷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

  滿族入關前有一種筵席叫"餑餑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見規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黃米、小黃米為主,摻入適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餡。主要的品種有薩其瑪、綠豆糕、蘇葉餅、豌豆黃、牛舌餅、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滿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幾鍋粘豆包,凍起來隨吃隨拿。現在沈陽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經常可以聽到粘豆包的叫賣聲。

  菜肴。滿族人特別喜歡吃豬肉、酸菜,而且烹調方法很多。比較有特點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腸、火鍋、酸湯子等。

  2、發式和服飾

  (1)發式。滿族人的發式繼承了金代女真人之習俗,男子發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頭發編成發辮垂于腦后。辮子上可結有各種各樣的裝飾物,從裝飾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傳說這種發式與女真族騎射的生產方式有關,主要是為避免前面的頭發遮擋視線,影響獵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漢族農村的小男孩,為了好養活,仍有腦后留小辮的習俗,這不能不說是受滿族風俗的影響。

  滿族婦女對頭發十分愛惜,對發式也十分講究。

  (2)服飾。滿族服飾是對我國現代服飾影響最為顯著的少數民族服飾,旗袍、坎肩、馬褂等至今仍以其獨有的魅力,成為各民族人民喜愛的服飾。

  春節期間滿族所保留的特色文化:

  一、祭祖滿族先民信奉薩滿教,對祖先格外崇拜,春節期間總會舉行祭祖儀式。盡管大多數滿族家庭已經不再供奉祖先牌位和畫像,但心中卻少不了對先祖的緬懷。全家要面對其家族先祖康熙皇帝的畫像行三跪九叩大禮,妻子(福晉)向丈夫行跪拜禮,女兒向父母行跪拜禮。

  二是張貼滿文吊錢。舊時滿族人全是八旗子弟,旗分四種顏色,過年時滿族家庭貼吊錢(也稱掛錢或掛旗)均按旗籍所屬,正黃旗、鑲黃旗人家貼黃吊錢;正白旗、鑲白旗人家貼白吊錢,以此類推。吊錢上刻有滿文福祿壽喜,有的家庭還要在春節期間掛上滿文書法,以示與漢族的區別。

  三是吃滿族風味小吃。滿族人講究吃,京八件、薩其馬、炸年糕就是滿漢糕點的杰出代表。春節期間,串門送禮少不得大八件、薩其馬,另外獨具滿族特色的食品果仁張也是饋贈親友必不可少的精品小吃。

  正餐也要具有滿族特點,天津一些滿族家庭仍保留著吃酸菜、白肉、血腸的習慣,還有的家庭春節先吃火鍋,然后吃餃子。天津葉赫那拉家族的一支至今有吃煮餑餑(餃子)、炸醬面的習俗,風味與漢族略有不同。

  四是請安與拜年。請安是滿洲舊禮,興起于八旗軍營,后演變為日常禮節。現在請安已不多見,只有少數家族還保留著請安這具有滿族特色的禮節。到滿族前輩家拜年也是滿族習俗之一,尊老愛幼是包括滿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每到春節,滿族人民都要主動到鄰近的滿族老人家中拜年,學習民族知識,傳承滿族文化。此外,逛廟會、添倉節聚會也是部分滿族人春節期間不可缺少的活動項目。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春節慶祝方式,但一樣的是喜慶與祥和,不變的是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和諧社會的歌唱。雖然滿族已經趨于完全漢化,但總有一些古老的民風值得回味。

【滿族人的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滿族人怎么過春節11-30

苗族風俗習慣01-01

漢族風俗習慣01-17

日本的風俗習慣01-17

壯族的風俗習慣12-25

傣族的風俗習慣06-21

新加坡的風俗習慣01-06

長沙的風俗習慣02-18

中秋的風俗習慣0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祁阳县| 会东县| 马关县| 伽师县| 安岳县| 兰考县| 工布江达县| 新竹市| 彭阳县| 西和县| 齐河县| 万山特区| 山西省| 阿巴嘎旗| 隆子县| 甘孜| 天津市| 龙泉市| 临安市| 昭通市| 慈溪市| 中宁县| 依安县| 惠安县| 长岛县| 循化| 凤阳县| 义乌市| 桑日县| 耒阳市| 丹凤县| 衡山县| 运城市| 绥化市| 修武县| 老河口市| 霍城县| 甘谷县| 禹城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