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飲食文化之食療
食療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文化,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食療文化源遠流長,下面小編將為你介紹中國食療文化。
食物是人類治病最好的藥品,食療就是用食物代替藥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療、使細胞恢復功能、使人體恢復健康。高級均衡營養素能增強細胞營養代謝功能,使細胞獲得了強大的能量;同時能激活細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細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細胞有能力釋放大量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殺死侵入細胞的細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細胞吸收的物理化學物質;強壯的免疫細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細胞和廢棄的代謝物,幫助功能低下的細胞恢復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有醫藥之父之稱的希波克拉底說過:藥物治療,不如食物治療,食物是人類治病的最好藥品。他相信人體天賦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終結者。
“藥食同源”是中華原創醫學之中對人類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五谷雜糧,有益于人類而無害于身體,因而性“中”。這是中華原創醫學選擇食品最主要的標準。這個標準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實驗動物“檢驗”的客觀基礎上。
在這個標準里,食品和藥品并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食品中略略離開“中”時就會偏涼(例如綠豆)或偏溫(例如豆豉)。如果偏離“中”較遠時,就是“寒”與“熱”。如果更遠離“中”的就是“藥”了,這就是涼藥或者熱藥的
來歷。“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中醫的治療原則,得了熱病應該用涼藥,如果熱得不那么厲害,就不一定要藥了,用性偏涼食品(例如前述的綠豆)調節就可以了;反之亦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療”了。食療和藥膳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進行調理,而后者則是將通常歸入“藥”范圍的變成可口的食品。比如“當歸生姜羊肉湯”,既是藥,但又是美味佳肴。對于身體虛羸,冬天手腳常冰涼者而言是再合適不過的首選了。
如果是極寒或者極熱者,就叫做“毒”了。比如同是豆類的“巴豆”,普通人只要誤食一粒就會一瀉如水,因為它性極熱,常用以治療極寒的病人。所以《黃帝內經》說治病是“聚毒藥以攻之”,而不是說“聚藥以攻之”。因此,無論食品、藥物甚至毒藥都是同源的,因為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將偏離正常狀態的自組織能力恢復到常態。西方醫學則不然。凡藥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則不準說療效,至于“毒”就更加另類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中醫是“以人為本”的標準,而不是以實驗動物為“本”的標準。如果以通常西醫動物模型去檢測“巴豆”的毒性,結果相反,實驗鼠吃下“巴豆”不僅不瀉肚,而且會越來越發福,所以“以鼠為本”的所謂“客觀”的標準,并非萬全。
兩種不同醫學體系的目標不同:西醫治人的病,而中醫是治得了病之人,各有自己的價值評估體系。本來兩種體系可以互補,可以互相尊重,然而今日之醫學,西醫價值評估體系“在朝”,中醫“在野”,“藥食同源”這一寶貴財富因此被質疑、被摒棄以至于被誤用。比如一度十分流行的“綠豆能治糖尿病”的說法。糖尿病由于患者眾多以及現代醫學認定的“終身服藥性”而使社會備受困擾,因此該說甫一出現便引起了廣泛關注,最后因漏洞百出而引出一場有關食療的“信任危機”和“養生危機”。該學說的一個非常矛盾之處就是糖尿病的標準是由西醫定位的,比如根據血糖的水平等,綠豆作為食療方法是從中醫的看法去解決西醫定位的病,這本身是不科學的,并且喪失了中醫的優勢和特點,因為單從指標來講綠豆肯定不如西醫的降糖藥管用。這兩者是不同體系的,不在一條線上,因此該說法就出現了漏洞,不能自圓其說。這個學術上的漏洞被放大以后,實際上對食療或者整個中醫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在這個問題上的欠缺不是某一個人的欠缺,是包括整個中醫界都有欠缺,“養生危機”也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根源在于整個中醫界喪失了自己的價值評估體系。這一課要補上,否則“養生危機”會持續下去,整個中醫體系也將瓦解。
拓展:減壓食療法
1、鐵質-肉類
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含豐富的鐵質,可助身心保持精力充沛。提高腦部的專注及集中能力,讓你更專心地應付壓力。
食物來源瘦牛肉、豬肉、羊肉、雞、鴨、魚及海鮮。
2、鈣質-奶類
鈣質能夠幫助人們堅固牙齒和骨骼,能夠有效預防骨質疏松。
食物來源脫脂奶、豆奶、芝士、豆腐、各種豆類及豆質品。
3、維生素-蔬果
美國某癌癥研究學院的報告指出,每天吃大量蔬菜和水果,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預防約60%的癌癥。
食物來源水果,包括木瓜、橙、蘋果及各類草莓;蔬菜,包括菠菜、生菜、椰菜、西蘭花、白菜及番茄等。
4、纖維素-五谷
五谷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提供每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另外五谷中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夠幫助人們消化。
除了吃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可以緩解身心壓力,比如下班之后不要馬上回家,也不要找地方休息,而是約上好朋友一同出去運動。或是去健身房或是去籃球場,總之鍛煉自己的身體可以讓人忘掉身上的壓力,同時還可以強身健體,一舉兩得。
5、補充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的身體更是離不開水,我們的各個臟腑也需要水才能進行基本的運作。如果你感覺到疲倦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補充水分,因為疲倦是最高的脫水信號。只有補充水分才能讓你擺脫疲倦,只有補水也才能讓你繼續加足馬力,迎接下一個戰斗。對于女性來說,補充水分也可以保持皮膚的濕潤。
在適當的時間喝水更佳,比如在早上剛起床就喝一大杯水,除了能有助于保持身體水分以外,同時還能促進我們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能促進排便避免便秘的產生。如果在里面放入一些蜂蜜、檸檬汁等進行調味,這樣就是一杯極具作用的提神水了。
6、每天攝入五種蔬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物質,大多數職場女性可能吃的比較單一,營養跟不上,加之壓力過大,都會導致疲勞。盡量保證你每天的日常飲食中加進五份不同種類的蔬果,可以是新鮮的,冷藏的,罐裝的,干縮的,或是榨汁。
7、富含鎂食物
女性朋友容易疲倦,殊不知自己身體內可能缺乏鎂。很多食物中都有鎂的存在,因此我們幾乎不用擔心人體會缺鎂,但不缺并不代表不需要補充。因為鎂能產生能量,因此在感覺到疲倦的時候,很有可能也是能量的不足所導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攝取一點鎂元素,就可以輕松達到提神的效果,比如堅果、種子、甜菜、菠菜、大豆制品等食物中含有最多的鎂,因此對于這些食物一定要多吃。
女人要幸福的生活,更要愉快的工作,無論面對壓力還是疲倦,都有方法應對。減壓除了飲食治療之外,職場女性也可以通過運動或是其他方式減壓,選擇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飲食文化之食療】相關文章:
中國飲食文化之招待客人11-02
中國飲食文化之八大菜系10-26
美國飲食文化之早餐11-11
中國飲食文化心得04-18
中國的飲食文化介紹08-23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12-19
淺談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12-16
中國飲食文化解讀11-26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介紹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