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消費影響論文
1引言
基本醫療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07年啟動城居保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011年底,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已超過95%,在制度上已形成了覆蓋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然而,不同地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保障水平、政府補貼、資金籌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是否減輕居民醫療費用支出負擔,哪些因素影響著居民醫療消費行為?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只有準確地估計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消費的影響,才能不斷優化醫療保險制度體系,促進醫療保險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否會對居民醫療消費產生影響,以及產生何種影響的問題。
國內外關于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消費的影響研究成果較多,但不同學者的觀點不同。一種觀點認為,醫療保險可以降低醫療消費。美國聯邦政府在1974年委托蘭德公司所進行的醫療保險試驗(HIE)中指出,設置一定的成本分擔措施對于降低醫療費用有顯著作用,提高部分負擔率可以減少消費者的醫療需求,進而降低平均醫療費用支出。另一種觀點認為,醫療保險并不能降低醫療消費。2012年Liu采用CHNS數據發現,醫療保險雖然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利用,但是在大病醫療支出上并未有所減少。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醫療保險可以增加居民醫療消費。劉國恩等(2011)采用CLHLS22省調查數據,建立了老人醫療服務需求模型,實證分析得出醫療保險顯著增加老年人的醫療總支出,且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所發揮的作用明顯髙于其他保險形式。
關于醫療保險對醫療消費影響的相關研究中,國外研究大多數以國外居民為研究樣本,然而醫療技術水平、社會保障制度等在各個國家之間,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得出的結論也不能直接引用到我國。由此可見,研究醫療保險對醫療消費的影響,其結論受到不同國家、地區、基本醫療保險類型、研究人群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本文利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數據,通過建立DID模型消除那些不會隨時間變化的選擇性偏差。
2數據來源于模型構建
2.1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庫(CHNS),考慮到中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實施時間,本文選取CHNS2006年和2009年的調查數據,通過變量選取、數據合并、剔除等操作,總共得到479個樣本。
2.2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本文采用DID模型評價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消費的影響,DID的基本模型如下:
Yit==a1+b1*T+b2*D+b3*DT+Xi+Zi+Ui
被解釋變量Yit為個體i在t時期的醫療支出的對數值,醫療支出為居民實際自付的醫療支出。解釋變量T為時間固定效應,D為分組變量,DT是時間和分組虛擬變量的交叉項,只有個體i在2009年且參加新農合時取1,否則取0;Xi為個體特征變量,包括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疾病嚴重程度;Zi為家庭特征變量,包括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人口數;Ui為隨機誤差項。各變量定義及賦值詳見表1。交叉項DT的系數b3就是本文關注的城居保對居民醫療消費的影響,如果系數顯著異于0則說明政策是顯著有效的。為了消除個體選擇性偏差,本文借鑒李曉嘉的方法,引入年份和初始自評健康狀況的交叉項,從而控制不同健康狀態在醫療消費上存在的不同時間趨勢。另外,本文引入年份和家庭人均收入的交叉項,從而消除醫療消費隨收入變化的影響。
3實證結果
3.1描述性統計
本文參照臧文斌等人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參保居民和非參保居民。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詳見表2,從表2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年齡、婚姻狀況和家庭人口數上差異不大,但試驗組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個人醫療消費及受教育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3.2回歸結果
實證結果詳見表3,由表可知各個模型的交叉項DT的回歸系數均為負,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城居保并沒有降低居民醫療消費支出,這一結果在逐步增加其他控制變量后,仍然缺乏顯著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沒有顯著降低參保人的經濟負擔這一結果,與臧文斌、劉國恩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根據相關研究,城居保促進了城鎮居民患病時的醫療服務利用,因此,城居保在沒有增加城鎮居民經濟負擔的情況下,改善了城鎮居民的醫療服務可及性,因此可能會提高城鎮居民的健康以及福利水平。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醫療支出則有著不顯著的負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007年才開始正式試點,我們調查年份在2009年,其制度不夠完善,補償水平不高,政策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
在其他控制變量中,疾病嚴重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疾病越嚴重、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個體的醫療消費越高。但受教育程度、婚姻及年齡對個體醫療消費的.影響并不明顯。家庭人口數顯著為負,提示個體所在家庭的人口數越多,個體醫療消費支出越低。初始健康狀態與年份的交叉項的系數為負,但并不顯著,說明個體初始健康狀況對于醫療消費的影響不明顯,即不存在逆向選擇問題。家庭人均收入與年份的交叉項回歸系數顯著為正,但控制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增長率后,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政策對居民醫療消費的影響仍然不顯著。
4結論
本文利用CHNS數據,在借鑒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通過構建DID模型來評估城居保的政策實施效果。實證結果表明,城居保并沒有明顯降低居民醫療消費支出,這一結論在逐步控制個體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其他控制變量后,仍然成立。結果還顯示,疾病越嚴重、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居民具有更高的醫療消費水平,而家庭規模越大的居民醫療消費水平越低。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我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還有待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對于健康狀況較差的居民,除了受到疾病侵擾外,還要承受較大的疾病經濟負擔,因此,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口比一般人口更加脆弱。作為一種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應當更加注重對疾病群體的幫助與扶持,可通過完善大額醫療報銷政策、加強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從而保障疾病群體能夠獲得多方面的支持。除了需要改善醫療保險的報銷結構、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醫療保障水平之外,還可以從加強小病預防入手,及時控制低收入人群的疾病風險。此外,應當適當削弱社會醫療保險中經濟作用的影響,弱化收入等經濟因素對個人利用醫療保險的限制。
【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消費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05-22
探析醫療社會保險對居民消費影響分析論文08-08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11-02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檔案管理論文08-04
社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調研報告01-24
當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建設情況09-08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05-06
江西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即時結算09-08
北京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范圍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