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如下是CN人才網小編分享的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
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一
“端午節”只有一個
至于這個“多出來”的農歷五月,北京民俗博物館民俗專家尚鴻介紹說,閏五月并不代表就有兩個“端午節 ”,因為按照民俗的相關規定,任何一個節日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固定名稱、固定習俗和固定日期,今年就涉及到固定日期的問題。“端午節”應當是陰歷第一個五月的“午日”,所以今年只有5月28日才稱得上是“端午節”。
不過尚鴻認為,由于商家促銷的考慮和北京外來人口眾多、各地習俗不同,閏五月粽子依然在貨架上銷售的現象是極有可能發生的`。“端午和夏至關系密切,有的地方夏至也吃粽子。廣東一帶吃熱粽子,而北京講究‘熱包粽子趁涼吃’,www.yjbys.com所以過去叫賣吆喝的都是‘江米的、小棗的、涼涼的大粽子’。現在生活方便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粽子。”但對于歲時感強烈的“老北京”來說,只有在“端午節”當日才會感到濃重的節日氣氛。
記者咨詢了京城幾家超市和粽子銷售網店,對方均表示,閏五月是否還會銷售粽子尚未確定,但繼續上架銷售的可能性較大。
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二
端午節起源傳說: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簡單】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07-17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0-06
開學手抄報圖片(簡單)08-09
端午節粽葉飄香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10-06
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10-06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參考07-07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漂亮10-05
國慶手抄報圖片簡單又好看07-25
健康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