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中江縣委的領導下,堅持"工業強縣、農業固縣、三產活縣、開放興縣"總體取向,深入實施"一心,兩極,促統籌"發展戰略,發揚"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繼光精神,負重奮進,開拓創新,縣城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群眾幸福指數日益提升。1-8月,縣政協按照本屆政協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十三屆一次會議確定工作的目標,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優勢和作用,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大成績,為促進中江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突出第一要務,政治協商成果進一步顯現
今年以來,縣政協緊緊圍繞全縣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緊密結合中江發展實際,通過常委會議、主席會議以及專門委員會活動等形式,就全縣改革、發展、民生和穩定等有關重大事務進行了積極的協商建言活動。在縣政協十三屆一次全會上,我們組織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工作報告、財政預決算報告及其他重要報告進行了認真聽取和協商討論,委員們縱觀全縣大局,致力于加快發展,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會議期間,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作了從"清涼經驗"看中江教育的科學發展、農村信用社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建議、加快中江服務業發展的建議、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十二五"時期對中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以人為本服務為民全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發揮宗教積極作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六個專題的大會發言,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積極建言,引起了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
在召開的二次政協常委會議和八次主席會議上,一是聽取了縣政府1-6月工作情況和委員提案辦理情況、縣檢察院工作情況通報;二是聽取了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新村扶貧等工作情況匯報;三是就文化體育、退耕還林后續專項建設、財產保險、移民后扶、計生獎勵扶助等5項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協商討論。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圍繞聽取和協商議題共提出意見建議35條,一些協商意見和建議得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有些意見和建議在工作安排和落實中被采納或得到體現。
二、著眼民生改善,推進民主監督
通過提案、視察、調研、座談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種渠道,深入調查研究,廣泛了解情況,提出批評建議,是人民政協暢通民主渠道、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今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監督的重點放在縣委、縣政府重要決策的貫徹落實、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黨員領導干部依法執政及履行職責、政風行風、國計民生等問題上,不斷豐富民主監督的內容,進一步拓寬民主監督渠道,積極推進了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
辦實委員提案。縣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169件,經審查立案154件。這些提案內容廣泛,涉及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民生等方方面面,既有情況反映,也有批評建議,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社會反響較大。為辦好這些提案,我們嚴格按照《政協中江縣委員會提案工作暫行規定》的要求,一是加強了與縣委辦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和各承辦單位的聯系與協作;二是將列出的重點提案由主席會成員跟蹤督辦,截止今年6月20日,所提提案全部辦理完畢,辦復率達100%,委員回復滿意率達100%.這些提案的辦理落實,在推動有關部門依法行政、完善政策、轉變作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搞好視察調研。1-8月,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實事開展視察調研,一是以專委會為依托,組織委員圍繞農業綜合開發、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基地建設、公安基層基礎建設、文物保護、現代畜牧業發展、魁山公園建設等多項群眾廣泛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了專項視察,提出針對性意見27條,增強了民主監督的實效性和影響力。二是重點對"輯慶·興隆"工業園區建設、醫患糾紛調處、鄉村環境綜合治理、整合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等進行深入調研,向縣委、縣政府建言獻策條,并注重調研成果的轉化,促進工作落實和改善民生決策進一步完善。
搞好社情民意收集反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它是傳遞政協委員真知灼見的"直通車"、反映民情民意的"晴雨表"、體現政協參政議政的"快車道".為此,我們堅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為政協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一是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要求每位委員每年至少反映一條社情民意;二是采取座談會、委員小組活動等形式,廣泛收集民情民意和意見建議;三是在政協參加單位和各界別委員中聘請26名特約信息員,建立了社情民意收集反饋網絡體系,1-8月共編寫《社情民意》八期、《政協信息》四期,共收集并向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反饋信息和社情民意27條,真正做到了讓民意被傾聽、被重視、被采納。
抓好"三下鄉"活動。組織市、縣政協委員深入到永安鎮開展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面對面服務群眾。醫務界委員為780名群眾進行了現場義診,免費發放價值達5000余元的常規藥品;農業界委員為700余人培訓了水產養殖、中江柚種植與管理等技術;人口與計生局免費發放計生藥具1100余盒;文化體育廣電旅游局將800冊"英雄黃繼光"系列連環畫贈送給群眾;農業局、環保局、婦聯等部門以有獎問答的形式發放種子、消毒藥、日常生活用品等折合人民幣近5000元;市科技館、縣科協在永安鎮中學開展"科技大蓬車"進校園活動,懸掛科普掛圖12幅、展板20塊、展示科技模型30個,全校1200余名師生進行了廣播學習;到該鎮金竹村看望慰問了10戶困難群眾,一是為他們送去慰問金4000元、大米500斤;二是對他們逐一進行了健康檢查,并為兩戶大病家庭送去醫療救助金9600元。同時給金竹村贈送了科技書籍580本。
抓好新農村建設。牽頭組織相關部門以建設現代、生態農村為抓手,在黃鹿、永太、杰興、集鳳、合興、元興、南華7個鄉鎮32個村實施"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目前,已在不斷學習和借鑒廣安等地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以打造具有中江特色的新農村為目標,扎實抓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項目實施前的相關工作。
三、注重團結合作,促進和諧發展
今年以來,縣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營造團結、民主、寬松、和諧的政治氛圍,尊重和保障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各項民主權利,支持他們通過政協平臺發揮作用。利用政協常委會、召開各界人士學習座談會等形式,向他們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就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縣經濟工作會等重要會議貫徹情況以及縣委、縣政府重大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在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團結鼓勁,共同致力于鞏固和發展我縣大好形勢,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
四、全面加強基礎建設,提升政協整體水平
努力為委員履職創造條件。一是通過編印《中江政協》刊物和發放其他學習資料,加深委員對各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了解,提高委員對人民政協性質、地位、作用的認識,促進委員對新時期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的把握,進一步增強了履行職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按照界別和區域特點,將全縣276名政協委員分為經濟一組、經濟二組、社團法制統戰組、教育文體醫衛組四個大組16個小組,印發了《加強委員組織紀律性的決定》,下發了縣政協專委會聯系單位和委員的通知,制定了管理辦法,明確了活動內容,促進了委員日常履職活動的開展。
全面加強機關建設。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在政協機關扎實開展了"作風轉變年"活動,實踐中,全面實施"23444"作風建設工程,堅持把學習教育貫穿始終,把邊查邊改貫穿始終,把督導檢查貫穿始終,做到轉變作風與促進工作、正面宣傳與警示教育、領導帶頭與共同參與、集中整改與建立長效機制、突出政協特色與解決實際問題五個結合,干部作風得到根本轉變。同時,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調查、基層黨組織三分類三升級活動、履行"三零""五不"承諾,有效提高了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進政協機關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工作機制。結合機關效能建設活動、我們根據形勢和自身實際,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對政協的工作規則和規章制度做了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印發了《政協十三屆中江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政協十三屆中江縣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工作通則》,編寫了《政協工作手冊》是機關運行有序可循、有矩可依,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機關效能進一步提高,機關整體工作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