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課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計算課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的總體要求是“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建議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體驗和理解數學。
一重視情景創設,讓學生體會計算的必要性。
如“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
二在探究中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理,道理、算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關于《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致國民的一份報告明確提出的:“今天一個其數學本領僅局限于計算的人,幾乎沒有什么可奉獻于當今的社會,因為廉價的計算器就能把事情辦更好。”所以,在當今的計算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要注重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主動參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去。
當我們創設了一個好的情景,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就是說當學生對本節課產生了興趣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該講“理”了。但是這個“理”不是老師講給學生的,而是要讓學生去主動探究,自己理解算理。因為只有讓學生主動參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去,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進一步把知識內化到頭腦當中。具體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探究,理解算理的過程可以分三步走:
1.猜測、嘗試
數學猜想是探索性思維,它能幫助人們比較迅速地發現事物的規律,及給人們提供研究的線索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圍繞重點展開探索,讓學生想辦法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讓他們在互相交流、討論中明確算理。
2.驗證、明理
任何猜想都要經過證明,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義。驗證猜想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探究的過程。教師要促使學生以一個創造者、發明者的身份探究知識,讓學生在體驗滿足感、成功感的同時,獲得一種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在上一步學生已初步明確算理,教師不要把計算法則的得出作為最終目的,而是讓學生繼續嘗試,仍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然后交流,比較哪種方法好,說明理由,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找到最有算法,基本掌握算理,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
3.比較、歸納
在上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總結。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過程,學生獲得的將不僅僅是計算方法與計算法則,同時培養了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合理性,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有效練習中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傳統的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忽視算理的推導,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算對、算快的層面上。而現在課改中我發現計算教學又到了另一個極端,太重視算理,而缺少計算方法的提煉,導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實,學生計算技能不夠熟練。而我認為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形成技能應該是并重的。他們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理解算理、指導算法、形成技能、鞏固算理。
【?計算課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多位數減法計算課教學設計03-17
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微課介紹05-04
淺析計算機基礎課的分級教學05-07
電子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反思05-08
中職計算機對于微課教學的應用介紹11-28
小學電腦課計算機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03-23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探究論文05-10
微課理念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分析論文11-13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04-29
計算機應用基礎說課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