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夢工場創始人王巍富士康演講(全文)
王巍,杭州數夢工場創始人。數夢工場致力成為獨立承載云計算和大數據的企業“整合者”,將網絡、存儲、數據庫、虛擬化、操作系統等企業的抱在一起形成一個生態圈,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為其設計最為符合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不久前,王巍來到富士康龍華園區演講,以下內容根據錄音整理。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視野越來越寬廣
實現工業4.0的關鍵要素是什么?是視野、使命、愿景、目標、戰略、組織和干部。這些要素中哪個最重要?我的看法是視野,因為視野決定使命,使命決定愿景,愿景決定目標,目標決定戰略,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干部。而如果我們能夠認得清過去,看得清現實,洞察未來的變化,那我們就具備了實現工業4.0的視野。
在這個世界上,目的明確、方向明確的事情是最簡單的事情,目的明確、方向不明確是有挑戰的事情,目的、方向都不明確,只在哲學上有個大概方向的是最偉大的事情。工業4.0就是一個只在哲學上有個大概方向的事情,而視野將決定我們能否找到方向和目的。
視野如果只是這么說還是太虛了,大家會搞不清到底這個世界上在發生著什么樣的變化,這時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從第一臺電腦出現之后,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首先是CT技術,隨后又衍生出IT技術,之后就是不停地產生分支,不斷地細分,包括硬件軟件。之后又出現了一個真正革命性的技術,Internet technology,它與傳統的CT、IT做事的方法有根本性的區別,這種區別源于一個夢想而非技術現實。當Larry Page與Sergey Brin創立Google時,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把全世界的信息集中起來,你想獲取什么信息我就交付給你什么信息。現在Google到底有多大的數據量誰也說不清楚,大概就是10后面再掛上100個零吧!
再往后,就是“云計算”了。云計算的核心思想非常簡單,就是把成千上萬臺服務器根據不同的任務組織起來,隨時隨地處理各種信息。如果我們百度一下“富士康”,你們猜在百度的數據中心會有多少臺服務器在零點零零幾秒里為了這樣的一次搜索提供了運算?百度的服務器至少有10萬臺,也就是說,我們一個小小的搜索請求,可能就有10萬臺服務器幫我們搜索,可能還是分布式處理!
有了云計算以后使我們每個人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我們來看看馬云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馬云是不懂技術的,也正因為他不懂技術,所以沒有束縛,他的構想是通過信息流與物流把支付寶的資金流打通,把所有商業的中間環節全部去掉,最終在互聯網上建立自己的口碑。結果,阿里巴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它創立了一種想象力,這種想象力讓人與人之間的協同與溝通成本最小化,所以這個時候比技術更專業的是想象力。
云計算的特征是什么?第一是一定要“大”,大到別人處理不了的一些事情,用一種新的分布式處理步驟能夠解決。盡管這種系統現在還不是很完美,但它展現了一種新的能力,而誰能將云的這種能力運用起來,誰就會擁有未來。
云計算的第二個特征是“彈”,彈性的彈。云計算是把成千上萬臺服務器根據不同的任務組織起來,隨時隨地處理各種信息,這就讓企業有了可以避免浪費的彈性,就像以前是一頭大象拉車,這頭大象出了任何問題車都得停下來,現在改用1萬頭驢來拉,1萬頭驢死了兩頭,車不會停,換兩頭活驢來就行了,就這么簡單!另外云計算還可以統計復用,越是多項任務效率會越高,因為所有的計算資源都可以轉到另外一個運用上來,它的彈性及自動化使整個云的效率提高。
云計算的第三個特征是“公”。越是公共的東西,效率就越高,但安全性和品質也會受到質疑,怎么辦?又有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出現了——移動互聯網。它讓我們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很方便地接觸互聯網。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所有的時空信息和物聯有了意義。就是在這個星球上,只要互聯網可以達到的地方,時間、空間等信息均是可以被了解到的。
云計算之后還有個工具叫大數據。數據本來就是存在的,比如我的身材就是一個數據,把大量的數據收集起來就是大數據。大數據能夠確定什么?它能確定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大數據能確定我們的祖先有多少個來自非洲、多少個來自歐洲、多少個來自亞洲。如果每個人的基因都錄進去的話,就可以確定我們倆是不是近親,可以知道我三代、四代以內的親屬都在哪個省哪個地方。
大數據是需要想象力的,大數據能夠產生什么呢?三個字:光、明、頂。光:大數據實際上是掌握真相的;明:人生一世,做個明白人就好了;頂:大數據最終是幫助國家、企業具備洞察力,這樣決策就不會走彎路,加上民族的勤奮,這個民族定能登頂。所以,大數據一建立,很多行業都會發生轉變。
“+”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征
講完信息技術,我們再來講講Internet Plus(互聯網+)。互聯網+有兩個特征:互聯網行業化和行業互聯網化。互聯網能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卻沒有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所以它要“+”,要有一票人馬懂得這個平臺,同時還要研究標的物的特點,把互聯網技術和要解決的問題結合起來,實現“互聯網+”。對行業而言,像“技術背后要實現的夢想是什么”,“要實現的夢想用這個平臺能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上互聯網就可以解決掉,這就是行業互聯網化。
這個“+”是什么呢?我干過人力資源,就以人力資源為例來做一個說明。今天郭總在這里點名,花費了大量的力氣,沒必要,互聯網可以讓這些在電子屏上直接顯示出來!如果你們的手機具備定位,那么就不用點名報到了,和本次講座有關的各種具體信息,如實到多少人,哪些人沒到,哪些人離開等等,都通過云端顯示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甚至連員工出去抽煙,去上洗手間等信息都可以實時收集到。
這只是“互聯網+”在人力系統的應用,我覺得我們要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從“互聯網+”這個方向去著手。這就需要了解一個概念:用戶免費,客戶買單。這是互聯網一個很重要的模式,就像我們用百度搜索東西都是免費,但是搜索結果的好壞排列順序等則可能是需要買單的。比如搜索“王巍”,關于“王巍”好消息與負面新聞都有,但我可以找百度洽談,付費給它,那么關于王巍好的新聞就可能排在第一位,而壞新聞則可能在最后面。當然,我這里只是這樣形容一下,并不是說百度真是這樣操作的。但是,“用戶免費,客戶買單”這個互聯網思維是沒有問題的,是正確的。
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化是從“資本時代”走向“知本時代”。以前沒有資本不能展開大規模的生產,而現在互聯網使得小團隊也可以做成大事情。
實現工業4.0取決于干部是否有激情與夢想
視野講完了,我們再講講使命、愿景、目標、戰略、組織和干部。使命就是通過什么提供給誰,幫助他實現什么,從而使我成為什么。使命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定位不光取決于我們想做什么,還取決于我們以前是什么、擅長做什么、最接近什么。目前,富士康在生產、設計硬件方面的工藝水平是世界最頂尖的,但是因為富士康是一個制造平臺,其定位就決定了富士康不能直接做產品,因為這可能與客戶產生直接競爭,導致客戶不再信賴這個平臺。因此,富士康要選擇的方向必須是開創性的,工業4.0就是這樣的方向。
愿景主要指3年、5年、10年內要取得的成果,而目標則是指短時間內如1年、6個月、3個月內要取得的成績。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會有一些核心的實現方法,就是戰略。
樹立了目標,制定好了戰略,接下來便是建立組織和任用干部了。華為公司任正非曾說過他用干部只用七分熟的,如果是十成熟就沒有激情了。干部的激情非常重要,“互聯網+”需要對有激情的年輕人進行放養式管理,我們只要把那些有才情的年輕人引進來,告訴他們一個大致的目標,然后放養他們,他們自會創造奇跡。
最后我再談一點感想。
記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有一個漢字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和”。和是合作的前提,“和”是對人,哪怕是敵人都有一種尊敬,有了這種尊敬,才能合作,合作才能共贏。我們中國最偉大之處就是能容得下別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可能十年前他是個癟三,可誰知道十年后他會有多么大的能量呢?因此這個“和”我覺得是做事的基礎。
第二個詞,是我特別喜歡的,叫“破重領先”,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對做一件事連點誠心都沒有,那就不必做了。但你光有決心也沒用,一定要變成一個明白人,要把最難解的那道重關給解掉,包括文化上的、制度上的、組織上的、事業上的重關。所以一旦有了使命和定位,一定要集中所有的資源去破那道重關。怎樣破這個重關?把復雜的事情講明白,就能找到破解重關的辦法。記得毛澤東講過,什么是政治?就是讓支持我們的人多多的,反對我們的人少少的!什么叫我們的核心軍事思想?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怎樣才能打贏?十個打一個,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就這么簡單。
還有一句話叫“篤行致遠”,就是一旦想明白了就嚴格按照這個規則一步一步去走。也可以叫寧靜致遠,人寧靜了就不再糾結了,就可以去選擇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
任何一個大公司,最怕的問題是什么?是失掉了夢想。最初創業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為夢想而戰,但到后期,很多人都只是為一份薪水而戰。可是,如果只是為薪水而戰,我們就不會有激情。所以還是要有夢想,這就是為什么一個那么虛的中國夢卻能把那么多的民族情懷調動起來的原因
http://www.shdd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