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董事長在2015年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上的演講
尊敬的王忠禹會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全國企業文化年會,借此機會非常感謝忠禹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國資委等長期以來對我們集團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決定有什么樣的企業制度,決定什么樣的企業。
綠地是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從2000萬人民幣起家,23家年后的今天,已經發展到5300多億資產規模,年收入超過4000多億的企業,而且進入跨國全球經營。位于全球企業500強的258位,我們正在實施公眾化、資本化、國際化,并且實現大基建、大金融,實現由中國的綠地向世界綠地的重大轉變,多年來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在企業新常態下,企業要獲得轉型比拼堅定轉型目標不重要定力,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動力,這些最關鍵考驗的是企業的文化,也就是企業的軟實力。下面圍繞這個年會的主題,向各位匯報我們的四點做法和我本人的四點感受。
四點做法
綠地企業文化
努力打造共贏文化
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潮流,是時代永恒的主題。
綠地集團始終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卓越、發展、責任”為核心價值觀,把“綠地,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企業愿景,不斷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實現企業發展、客戶滿意、員工成長、社會進步的和諧互動。
引領,給團隊不斷攀登的發展目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企業也同樣,需要有不斷新的目標,因此在企業發展當中,我們經歷了上海的企業、中國的企業,現在向世界的企業轉型階段,在每個階段我們都給自己規劃了宏偉的發展目標。
擔當,做政府所想、為市場所需。綠地的發展目標、經營戰略始終把社會的需要,社會主旋律的需要和社會行為緊密結合。
分享,成就員工的人生夢想。“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告訴我們企業離開了人,大概就是沒辦法進步了。因此,在成就分享文化當中,我們講究的是多重目標,比如說員工的政治進步、社會地位進步、能力進步、經濟進步等,讓員工在全方位與企業成長共分享。
鍛造企業的進取文化
當前,在業界,有一種說法,叫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我認為,這要區別兩種情況:一種是活不下去了,被迫轉型,這是“被動式轉型”;另一種是為了尋求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轉型,這是“主動式轉型”,是一種超越,是一種進取,是一種超常規的`發展。人格企業始終要進尺規律心態,不斷超越自己,我們企業文化永不滿足、永不止步。堅持超越自我,堅持市場導向,堅持因時而變。
塑造國有體制、市場機制的創新文化
在國有控股體制下,我們堅持實施了根本是國有,關鍵在市場,重點在混合的混合所有制,我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比較早,從1997年就開始了混合所有制,過程當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內部競爭上堅持公開透明,優勝劣汰,從企業會議的排位每年都有變化。用人制度上,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難在能下。激勵機制講求結果導向。
營造一呼百應、同心同德的背影文化
綠地的員工來自不同產業、不同地域,遍布全球四大洲十國近百城,有各自的職業信仰、精神文化、行為準則。我們堅持用“背影效應”建設團隊、凝聚力量,用“條規戒律”規范言行、立德立身。
傳遞“背影”力量。在綠地內部有一句話,叫“你要你的下屬怎么做,就讓他們看你怎么做。你要問我怎么做,就看我怎么做”,后來被大家形像地總結為“背影效應”。在集團核心經營班子,“實干奉獻”、“雷厲風行”、“勤儉辦企”等作風23年來始終如一。綠地文化潛移默化地對員工發生作用。規范廉潔從業。這是年多來的四個做法。
四點感受
綠地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企業文化是凝固企業的精神紐帶,是企業核心競爭重要組成部分。王忠禹會長的主題演講和國務院國資委王主任講得我非常贊同,是企業凝聚力的精神紐帶,是企業核心的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發展關系長遠的戰略任務,是一種具有人性本質最具高層次的管理文化,打造企業文化關系到企業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是重要的途徑。
企業文化需要與時俱進
企業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與時俱進。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髓,是企業的核心思想,因此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雖然有很多方面是傳承過來的或者有很多的內容基本相同,每個時期,每個企業我覺得都是有不同的時代,應該有不同的內容。符合時代的潮流,這樣才有生命力。
企業文化需要接地氣
企業文化可能是精神層面上,具有高大上,企業也更需要國際化,但是企業還是要接地氣,要落地,因為不是掛在墻上,也不是在口上,而是在行動上,更需要的是能夠與企業所有的業務混合在一起,這樣的文化才能產生效益。
企業文化應該是企業家和企業領導團隊的文化
因為任何文化都是靠傳遞的,領導人是什么樣的文化,大概下面是什么樣的文化。因此,要鍛造優秀企業文化,可能應該從企業的團隊,特別是高層團隊,企業家自身傳承、影響,這樣的文化才能有號召力和影響力。謝謝大家!
http://www.shdd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