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演講稿合集6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教育就是習慣》。
江蘇省原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研究員曾撰文指出:當下的教育,對學生現范的要求提得過早。所謂過早,是指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就用條條框框限制學生。教育部課改專家劉堅教授也認為:如果在學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上就強調這樣、那樣的習慣,試想當學生對面新知識的時候,還會有多大的把握進行創造力的想象。很顯然,兩位教授在小學生“習慣培養”方面是持穩重、謹慎態度的。那么小學教育到底該不該、要不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組鏡頭。
一個人去應征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定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就行了。
在電視畫面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數國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里來做客時,會像大人似的充滿自尊、自信,他們懂文明、講禮貌。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有客人來訪時,一些孩子見了生人不是畏畏縮縮、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后,就是在客人面前亂折騰胡鬧,任意打斷大人間的交流,不講文明禮貌,有時弄得父母很是難堪。其實,這一切都緣自做父母的從小忽視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換能力的良好習慣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所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答到:“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東西要放整齊,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飯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原來,基本的倫理道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增值,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對于學生日后乃至整個一生的學習、工作都能時時地、悄悄地發生積極的影響。上述系列鏡頭便是最好的佐證。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能靠自己來完成,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科學施教來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保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勿庸置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簡直是一句空洞無力的口號。
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天生一樣牢固。確實,兒童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獲;播上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的那樣:“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其實,教育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培養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難,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習慣的培養原則。
傳統教育特別注重標準化和規范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有專家學者提出小學教育更應著眼于“大智慧”的培養與發展,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由此就可對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細枝末節”放松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棄。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標準和規范的社會,標準和規范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須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教育要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規范”也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各學科在國際間的交流與發展。小學教育培養“大智慧”與加強小規范”并不矛盾。我想沒有人會說:對小學生學習規范嚴格要求就會降低學生的智慧,而對小學生的學習規范放松了就會提高學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規范”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規范”意識強的人做事細致有序、思維嚴密周全,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比“規范”意識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學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規范”并舉,豈不兩全其美?此時,對規范的尊重,才既是對人性的尊重,又是對創新的尊重。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后,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提高認識是必要的,轉變觀念似乎言重了,現在,是我們尋求東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間的中間地帶,保持科學平衡,取得辯證統一的時候了(我國著名教育家張奠宙語)。”課改專家、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斯苗兒于《課堂常規——在自由與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滲透于學習活動之中,貫穿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正如我國當代教育家李希貴所言:教育的根本說到家就是培養習慣。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根據國家教育部規定,從1996年起,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全國第十五個校園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題是“加強疏散演練,確保學生平安”。我們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校園安全教育工作直接關系到師生自身安全。校園安全涉及到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有20種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災火險、溺水、體育運動損傷等等。這些都時刻在威脅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要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據調查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學生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所以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同學們在校園的實際活動特點,我希望大家具體能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交通安全。
1、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按時回家,不在外逗留。要求大家在往返學校路上要靠右行,要主動避讓機動車輛,不在公路上來回穿梭玩耍。過馬路時要先觀察兩邊車輛情況。橫過馬路要要做到“一站、兩看、三通過”。
2、騎車要注意安全,要檢查自行車的剎車功能,12周歲以下小學生,不準在公路上騎自行車。
3、乘坐車輛要注意安全,不準乘坐無牌無證的車輛,不準乘坐車況不好的車輛。
4、外出要注意安全,必須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二、要注意食品衛生安全。
1、不喝生水,不購買“三無”食品,購買食品時,要看包裝是否完好,看清楚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及地址,防止食物中毒。
2、不準在校園內吃零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校園的清潔衛生。
3、注意不要暴飲暴食,注意飲食的營養搭配。
三、要注意防火安全。
1、要教育學生,提高防火意識,特別是在上學放學的`路上,禁止玩火。
2、清明節期間,在家里要注意防火,尤其掃墓時不準玩火。
3、不要觸摸電線、插座,防止觸電。
4、如果發生火災,撥打119報警電話。
四、要注意防盜安全。
1、注意教室、寢室的防盜,要求學生在節假日或放學后要關好門窗。
2、學會保管自己的東西,貴重物品要隨身攜帶。
五、要注意防擁擠踩踏。
1、在樓梯通道內,上下樓梯都應該舉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哄、不打鬧、不故意怪叫制造緊張或恐慌氣氛。
2、上下樓梯要輕聲慢步靠右行,遵守秩序,注意安全,不得在走廊樓梯內追逐打鬧,搞惡作劇。
3做操、集合、放學按照學校安排,分年級、分班級、分樓層、分時間依次上下樓梯,前后班級保持一定距離,不要爭先恐后,確保安全。
4、晚上,要開通所有的照明用燈,學生要有秩序的下課、就寢,防止踩踏的事件。
六、要注意防溺水。
學生上學、放學途中不準戲水,不準學生到池塘邊釣魚,更不準學生到池塘游泳,不能貿然救助落水同伴,要就近向成年人呼救,防止因盲目施救而導致群死事件。
七、要注意防雷、防大雨、防大霧等極端天氣。
發生惡劣天氣,要注意防雷,不要在大樹下躲雨,不要在雨中跑,雨霧天氣要慢行,防止事故的發生。
八、要注意活動安全。
1、不在樓道、教室里、走廊上追逐、打鬧、奔跑,不在樓梯轉角處做游戲或玩耍,不雙手撐著欄桿跳離地面,不在樓梯欄桿上滑行,上下樓道一定要輕輕走,靠右行。
2、上體育課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注意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
3、課余時間活動要注意安全,嚴禁瘋趕打鬧或進入有危險的區域;勞動時不要用勞動工具玩打,注意勞動安全;同學間遇到矛盾時,一定要冷靜理智,不要動手動腳,以免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良后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紀律,我們知道,良好的紀律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保障。在一個有良好的校風、班風環境中,必然受到良好學風的熏陶。一個紀律泛散的集體,不可能有良好的學風,學習也就得不到保證。因此,好的環境,好的秩序,必須靠健全嚴明的規章制度和紀律來維持。作為一名學生,要嚴格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做到:尊師愛友,自強自律;誠實守紀,文明禮貌;遵守公德,愛護公物。
總之,安全重于泰山,重在自我保護,增強安全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平安家庭”的維護者,在校園爭做“平安校園”的參與者,為共同創建一個平安和諧的九姑中心小學而不懈努力!
教育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對每個人來說,安全很重要:它是導致你我成功的另一面。只有確保安全,才能到達并享受成功的喜悅;也是培育幸福之花的土壤。只有在你安全的時候,幸福之花才會在你的人生旅途中綻放.
不久前,在我上學的路上,我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嘀——”后面傳來一陣刺耳的喇叭聲,像是嚎叫聲。我迅速閃到路邊。我還沒來得及站穩,一輛藍色的摩托車突然從我身邊駛過,車上有一籠小雞。轉瞬間就消失在我眼前,只留下一縷黑煙從車尾升起,伴隨著空氣中的灰塵。“大概是公平的吧?唉,一大早,在路上橫沖直撞,人命太可怕了!就像趕著投胎!”我嘴里嘟囔著,卻繼續往前走。“咦?你怎么把一群人圍在前面?”我沒往前走幾步就看到一群人圍著我面前的一棵大樹。我止不住好奇心,就往前跑。當我擠進人群時,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輛摩托車躺在撞了一個大洞的樹旁邊,車輪還在飛快地旋轉,籠子里的'雞在叫個不停。然而,車主躺在離摩托車不遠的地方,他的頭流血了,眼睛閉著,不停地呻吟。我只是瞥了一眼,就知道這個人就是剛剛從我身邊疾馳而過的那個人。而那些圍觀者遠遠地站著,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幸好有個好心人打了110。幾分鐘后,警察到了。后面跟著一輛救護車。所以,主人很快就被扶了起來.警察走了,交通也不再堵了,人也漸漸走了。走在上學的路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千里之堤,在于蟻巢。”這句古話告訴我們,大事故就是源于這些無心的小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把安全抓在手中。走在路上,走在人行道上,安全;想過馬路的時候走斑馬線,看紅綠燈,安全;當你發現一個不顯眼的安全隱患,想盡一切辦法及時消除,這就是安全…
其實安全就這么簡單,但必須強調的是,只有我們真正把安全放在心上,并在實踐中貫徹執行,安全才會陪伴我們,快樂成長。
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愛生命 善待自我》 我知道,同學們大多會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禱順利、求報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學們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話語所包含的對生命的思考;我斷定,同學們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順利”等吉祥詞語對父母、親戚、同學、朋友表達過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歷來都是個人、家庭、集體、社會最基本的生命線,更是維系個人享受生活和集體保持穩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線。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城市已變得越來越美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于車輪之下,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湮沒在尖銳的汽笛聲中,當你面對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 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為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國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紅燈短暫而生命長久,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法規,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教育部將今年3月28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定為“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更好地珍視我們生命,在此,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
1、我們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當我們徒步行走于人來車往的馬路時,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3、當我們過馬路時,多一份謙讓與耐心,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絕不能為貪一時之快,橫穿馬路;
4、嚴禁12周歲以下的學生騎自行車。放學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隊。為了個人的成長,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這榮辱相伴的整體,讓我們共同筑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做個懂交規遵交規的中學生。
教育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世間萬物,唯有生命最珍貴。沒有生命,什么都沒有。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權利。人只活一次,誰也無法預知人生何時何地為何而終。但偉人身后留下豐碑,哲學家身后留下博大精深的思想,詩人身后留下攝人心魄的情感,畫家身后留下瑰麗珍貴的遺產?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生命的真諦。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偉大?雙耳失聰卻寫出世界名曲的貝多芬,輪椅上的戰士霍金,宮刑后著書的司馬遷?是什么力量讓他們自強不息?哦,這就是生活。是生命的火焰般的力量讓它們如此閃亮。
人生苦短,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永遠活著,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充分利用生命的價值。
珍愛生命,熱愛生命,不僅僅是口頭上說說,更要化為實際行動。作為小學生,熱愛生活就是熱愛小學生活。不要只抱怨生活節奏快。畢竟我們處在一個競爭的時代,我們沒有選擇。想要改變一切,不如改變自己,努力跟上學校的節奏,跟上學習的節奏,做到“行動軍事化,生活節奏快,學習效率高,做一流的人。”
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要求我們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我們擁有的良好學習環境,和諧的同學關系,良好的班風學風,這些都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都需要我們努力創造,用心呵護。親切的微笑,積極的'眼神,都給人溫暖和力量。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為什么要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
珍愛生命,熱愛生命,也要求我們遠離低俗,遠離不好的誘惑,不要和別人比穿名牌,不要比吃喝好壞。做小學生該做的事,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以日常行為規范為行動指南,始終以學習為重點,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始終保持一顆高尚積極樂觀的心。
“愛情是甜蜜的,真情是溫暖的。”同學們,珍愛生命,熱愛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我們在清河真正的明天而奮斗。
教育演講稿 篇6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飛逝,轉眼間,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回想以往的點點滴滴,我就會想起一位位對我恩重如山的恩師。有人將他們比作蠟燭,照亮著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啊!師恩難忘,無私的付出猶如點點春雨:希望我們能茁壯成長,處處溫柔呵護,就像對著自已的心肝寶貝。
有一位老師讓我難以忘記,他就是教了我三年的盧老師,雖然你只教了我們三年,但我還是有很多話想對你說,表面上你給我們一種很冷漠的感覺,似乎對我們毫不關心。我們常常埋怨你,甚至還講你的壞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極了。但是漸漸地從你對我們做的事可以看出你是關心我們的。那種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真心的付出,不期望回報,只希望孩子愉快的成長。
每次在臨考時,你不僅僅給我們背課,批改作業,給我們綜合書本,出練習題,到處跑書店幫我們找合適的練習……到趴在辦公桌上困得已經熟睡的你,老師您辛苦了吧?一次我吃完午飯后,到辦公室交作業給你。卻看到你還在批改著上節課的'測驗試卷,旁邊是你還沒動過的午飯……老師,這會壞你身子的,吃一點兒再干吧!你這樣趕著改出試卷,也就是為了下午我們能看到成績而開心。記得那次,你發著燒,還要帶我們去春游。你明明可以請假啊,可你卻不這樣做。你有空就會給我們講人生哲理,哪個學生一旦犯錯,你一定會嚴懲,因為你不想我們將來會駐成哪些大錯。老師,我真的從你那里學了很多!!!但即使是我們的一個微笑,你也已經很欣慰了吧?
老師,您對我們的付出,我無法忘記,在這三年來,你讓我清晰地感受到你不僅僅是在做教師這個職業,你是在做著我們的第二代父母。
師恩難忘,老師您的點點滴滴,我永生難忘;師恩難忘,老師您那高貴的心靈,我將它永存心中。
【教育演講稿】相關文章:
教育演講稿06-12
教育的演講稿02-21
教育演講稿06-10
愛的教育演講稿10-29
理想教育演講稿10-28
教育演講稿范文04-06
教育演講稿范文04-06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11-09
教育主題演講稿01-17
教育的目的演講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