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最新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

時間:2023-01-01 00:49:47 政策法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5最新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匯總

  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教育部公布了四個關于高考[微博]改革的配套性文件,即《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是對今年9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的細化。同時也是教育部指導各省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

2015最新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匯總

  其中五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以下簡稱《加分瘦身意見》)針對近年高考存在的因“加分”導致的造假、舞弊以及全民奧數熱等亂象,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 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及兩項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等6項 全國性加分項目。此外,體育、藝術、科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地方性加分項目也要取消。五部門文件重申了保留和完善部分全國性加分項目,規定保留 “烈士子女”“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 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等加分項目。

  一、從北京的少數民族加分談起

  當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發布后,在北京不少人看 到保留加分的項目有“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之后的第一反應是,這下北京的少數民族加分可該取消了吧!因為北京肯定算不上“邊 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個理解看似合理,但是公眾可能并不理解,教育部在這里所說的少數民族加分項目與北京市每年享受高考加分的六七千名 少數民族加分項目不是一回事。這里的“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并不是這次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新規定的,在每年的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都有這樣的規定。五部門這次只是再次重申這個加分項目繼續保留而已,并不是從2015年開始對少數民族加分項目重新做出了“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個限定。那么北京市往年的少數民族加分又是怎么回事呢?以2014年為例,北京市的少數民族加分項目是作為北京市地方性加分規定“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學校提供檔案,由學校審查錄取。”并在這個項目前面加注了“*”,北京市文件進一步規定標注符號“*”的照顧政策僅適用于北京地區的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因此不能據此簡單判斷北京市少數民族加分項目取消了。

  在北京既然少數民族加分項目屬于北京地方性加分項目,那么2015年 這個項目的去留問題應當遵照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中關于地方性加分項目的規定。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中提到地方性加分時候已經明確列舉了要取消的地方 性加分中有“體育、藝術、科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加分”,偏偏沒有點出少數民族加分。顯然,教育部是把少數民族加分列入需要保留的全國性加分里面 的,因此在談及地方性加分的時候就不好再列舉,否則會引發異議。而北京市的少數民族加分又是多少年來作為地方性加分在實際執行著,不可以隨意否認它的存在 和影響。這就使得2015年北京市是否還會把少數民族加分作為地方性加分繼續保留目前不好給出明確的結論。有媒體甚至以《北京地方性加分或只剩“少數民族”一項》為題分析稱“地方性加分包括三類,若明年取消市三好、市優干后,僅剩“少數民族”一類”。

  如果北京市堅持保留少數民族加分,則必須按照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第二部分第4項“規范和完善確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嚴格執行:根據國發〔2014〕35號文件要求,確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

  由此看出,北京市2015年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最受關注的焦點就是少數民族項目。理由有三:第一,北京市少數民族項目人數所占加分總數的比例太大,以2014年的數據,少數民族考生6842人,占加分總人次(10655人)的64.25%。 第二,北京市的少數民族享受加分是北京公眾意見較大的加分項目。而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發布后,讓公眾更加明確的教育部的本意是“邊疆、山區、牧區、少 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待遇。對北京大都市居住的少數民族仍然享受加分的不合理性會有更清楚的認識。第三,如果將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北 京市地方性加分全部取消,北京市高考加分人數將不超過300人,不足目前加分人數的3%。完全可以忽略。

  二、全國省份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匯總

  一個少數民族加分項目在北京居然引出這么多說法來。那么我們看一下全國其他省份是怎樣一個情況呢?晨霧[微博]歸納整理了全國所有省份2014年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匯總到同一個表格中(如下表)。

  三、教育部關于少數民族加分的民族聚居區要求以往就有

  首先我們看到,即便在還沒有出臺五部門《加分瘦身意見》之前,按照往年教育部的規定是這樣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級招委會決定,可在高校投檔分數線下適當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規定從文字看,關于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僅僅是一個非強制的指導性意見,具體執行的政策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

  四、各省千奇百怪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我們看看2014年各省區是怎樣執行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的呢?

  1.8省區少數民族無條件加分

  首先我們看到第一大類省區,這些省區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沒有附加任何條件,屬于無條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個省區。在這些省區只要是少數民族就可以獲得加分,對是否居住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數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們看到第二類省區,只有一個山西省。山西省對少數民族考生不加分,僅執行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政策,也不區分少數民族聚居區。

  而后我們看到第三大類的省區,這些省區根據教育部文件的規定,在執行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時采取了根據聚居地點區別對待的規定。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共22個省區。由于各省少數民族情況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這些省份基本上采納了教育部規定,本省“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顧。

  3.河北、山東和陜西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根據聚居區區別對待

  其中河北、山東和陜西的規定最簡單。河北省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數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東省規定山區、湖區、海島、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數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種類以及居住區域確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數民族種類以及居住區域的復雜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復雜。以廣西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規定:

  在全區范圍內(除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區外),對瑤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佬族等10個世居少數民族的考生,總分降低20分。

  對融水、三江、龍勝、恭城、隆林、富川、羅城、環江、巴馬、都安、大化、金秀等12個民族自治縣和享受民族自治縣同等待遇的資源、凌云、西林3個縣以及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東興市2個區、市的考生(含漢族考生),總分降低20分。

  對融安、灌陽、蒙山、上思、百色市市轄區(右江區)、田陽、田東、平果、德保、靖西、那坡、樂業、田林、昭平、河池市市轄區(金城江區)、南丹、天峨、鳳山、東蘭、宜州、忻城、象州、武宣、憑祥、上林、隆安、馬山、扶綏、崇左市市轄區(江州區)、大新、天等、寧明、龍州等33個山區和邊境縣(市、區)的考生(含漢族考生),總分降低10分。

  除上述50個縣(市、區)以及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城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外,區內其他市、縣的少數民族考生(除10個世居少數民族的考生外),總分降低7分。

  5.吉林和黑龍江少數民族加分根據高考答卷的民族文字決定

  我們還注意到,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更加奇特,不是根據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是否加分的界限,而是根據少數民族考生高考選擇的文字來確定加分分值。例如吉林省規定:

  在高考文化課考試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投檔。

  在高考文化課考試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投檔。

  6.部分省份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漢族考生也加分

  我們的常規思維,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數民族是指漢族以外的民族。而在有些省份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漢族考生可能反而成了“少數”,他們也能享受加分待遇。例如湖南省規定:

  少數民族聚居州、縣、鄉的少數民族考生,可以降低20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漢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漢族地區的農村少數民族考生可以降低10分;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城鎮少數民族考生可以降低5分。

  類似的“漢族加分政策”在廣東、廣西、四川、云南、青海也有。

  7.新疆只要報考其他民族招生計劃就加分

  而在新疆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更有點“意思”。看似在民族之間更加“公平”。少數民族報考漢語言招生計劃(民考漢)或者漢族報考少數民族語言招生計劃(漢考民)都享受加分待遇。新疆規定:

  凡參加漢語言統考并報漢語言招生計劃或民考漢招生計劃的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錫伯、烏孜別克、塔塔爾、達爾、藏、俄羅斯十一個民族的考生(以下稱民考漢),在錄取時分別按以下兩種情況予以照顧:父母雙方均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參加民語言統考并報民語言招生計劃的漢族及其他民族(不含對民考漢已給予照顧的十一個民族)考生(以下統稱漢考民),在錄取時與民考漢考生的照顧分值一樣對待。

  8.西藏少數民族只要執行漢族錄取分數線就加分

  在偉大的西藏自治區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規定更加簡單明了:

  執行漢族錄取分數線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五、內地大都市的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可能造成民族隔閡

  當我們看到那些真正的存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省份, 準確執行少數民族加分,作出這些復雜的規定時,再來聯想一下那些從小在北京、上海等超級大都市長期居住的少數民族考生,如果還是僅僅因為戶口上記載的是少 數民族就可以無條件享受高考加分,且先不說對大城市的漢族考生不公平,即便是相對那些少數民族聚居省份的考生來說,也是十分不公平的。我覺得除了北京和上 海以外的天津、安徽、江蘇、浙江、河南和湖北等省區的多數考生和家長[微博]都會有同樣的感覺。

  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在北京一位漢族孩子和滿族孩子從小一起長大玩耍,一起上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同學。互相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到了高三,突然有一天在學校進行高考報名確認的時候,漢族孩子知道了滿族孩子會有10分加分(2013年前北京少數民族加10分),立刻感覺到了一種無形中莫名其妙的隔閡;而因此受益的滿族孩子在漢族好朋友面前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這是因為在此前,他們誰都沒把誰看作是另外一個民族,這里民族團結已經到了親密無間的融合狀態,然而一項貌似促進民族團結的高考加分政策反而造成了民族間的隔閡。

http://www.shddsc.com/

【最新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相關文章:

2023年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03-09

2015年全國各省份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08-04

全國高考加分政策匯總07-16

2021山西高考加分政策06-26

河北2015高考加分政策09-26

2017年各省份最新高考加分政策08-06

湖北2022高考加分政策調整12-12

2015年廣西高考加分政策公布(全文)07-28

2015年廣東高考加分政策近期出臺08-07

2022高考體育特長生加分政策調整11-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来安县| 德安县| 即墨市| 泸水县| 二连浩特市| 社旗县| 弥勒县| 巫山县| 长葛市| 西丰县| 成安县| 军事| 岗巴县| 新龙县| 襄樊市| 江山市| 长兴县| 五台县| 淳安县| 彰化市| 遵义县| 获嘉县| 正镶白旗| 绥芬河市| 时尚| 瑞丽市| 象州县| 和平县| 鹤岗市| 庆阳市| 临沂市| 昌黎县| 荥经县| 淳安县| 灌阳县| 尚志市| 镇远县| 维西| 平舆县|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