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解讀新修訂的《種子法》

時間:2021-02-03 12:47:55 政策法規 我要投稿

解讀2016新修訂的《種子法》

  4日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種子法。此次種子法修改旨在推動我國種業健康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規范各方行為,解決種質資源管理、植物新品種保護、種子生產經營監督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

  新修訂的種子法共10章94條,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為了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的精神,新修訂的種子法對種子生產經營管理進行了重要修改。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改革完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制度。二是針對生產經營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大企業,對其自主研發的主要農作物品種設立“綠色通道”,將這些育繁推一體化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批權,下放到省一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三是完善了省級同一適宜生態區引種的規定,由要經過引種所在的省區市農業、林業部門同意改成備案。四是取消了種子質量檢驗機構檢驗員的資格許可。這些舉措對激發市場活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完善品種審定制度是此次體現簡政放權的尤為突出的一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岳仲明介紹,品種審定制度是現行種子法品種管理的一個基本制度,此次修改縮小了主要農作物品種的審定范圍,取消了農業部及各省對主要農作物的確定權,減少了品種管理的行政許可事項,將絕大多數不再實行品種審定的農作物納入了品種登記管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品種登記制度在我國缺乏實踐經驗,一開始起步考慮到登記范圍不要過寬、門檻不要過高,程序也不要搞得太復雜,防止搞變相審定,要建立由品種登記申請者對登記品種的真實性負責、主管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機制。也就是說,只對申請材料進行書面審查,不作實質性審查。”岳仲明說,這有利于品種盡快上市推廣,滿足市場的需要。主管部門可以從繁重的行政事務中脫身,重點投入到事中、事后監管上,及時發現、解決種業發展的問題。

  岳仲明強調,貫徹新修訂的種子法,重要的一點就是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轉變監管觀念,樹立服務意識,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為了更多地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起到規范引導的作用。根據新修訂的種子法,應當登記的品種如果沒有進行登記,不能發布廣告、推廣,也不能以登記品種的名義銷售。岳仲明解釋,這里講的推廣,應理解為各級國家農技推廣機構進行推廣,包括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實驗、示范、培訓、指導、咨詢服務。不得推廣指的是沒按照規定登記的品種國家農技推廣機構不得進行推廣。不得以登記品種的名義銷售,就是不得假借登記的品種進行銷售,也不得發布廣告。“這樣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按規定登記品種的企業的市場行為。實行品種登記,政府主要是起規范和引導作用,有利于提高登記品種的市場信譽和競爭力,發揮市場作用。”岳仲明說。

  設專章保護植物新品種

  為維護品種權人合法權益、促進育種創新、提高創新能力的根本保障,新修訂的種子法專設“新品種保護”一章。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法案室副主任張福貴說,這樣規定,既節約立法資源,又提高立法效率;既有利于銜接行政保護和民事保護手段,又為將來植物新品種保護單獨立法留出了空間。

  據了解,現行新品種保護的法律依據是1997年頒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隨著我國種業快速發展,僅靠條例進行保護已難以滿足現實需要,侵權套牌等違法現象日益增多,侵害了植物新品種權人的合法權益,挫傷了植物新品種權人的創新積極性,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阻礙了種業的健康發展。

  張福貴說:“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立法層級相對較低。在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均有相關法律進行保護,唯有植物新品種是通過法規來規范的。二是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水平偏低。保護力度和強度、保護范圍和內容遠不能適應當前推動現代種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三是鼓勵品種創新不足,企業維權存在周期長、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效果差等問題。”

  張福貴介紹,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關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的議案。為此,在植物新品種保護立法尚未列入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情況下,借鑒荷蘭、日本等有關國家在種子立法中的經驗,在種子法新設“新品種保護”一章,對植物新品種保護與種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關鍵性制度進行了規范,對植物新品種的授權條件、授權原則、品種命名、保護范圍及例外、強制許可等作了原則性規定,同時提高了對有關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和額度,加大了處罰力度。

  多項舉措保護農民利益

  為保護農民利益,新修訂的種子法采取多項新舉措,從多方面加大對坑農、害農種子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首先,完善執法機制,在種子違法行為查處過程中可以采取行政強制措施。通過聯合執法,加強案件的查處力度。新修訂的種子法第三條和第四十九條規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加強種子執法和監督,依法懲處侵害農民權益的種子違法行為;依法打擊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其次,完善種子索賠的相關規定,便于農民解決種子質量糾紛。新修訂的種子法規定,種子使用者因種子質量或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標注的內容不真實遭受損失的,既可以向出售種子的經營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種子的生產者和其他經營者要求賠償。

  再次,加大對坑農、害農違法行為的處罰數額和幅度。新法不但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判處有期徒刑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高級管理人員還規定了行業禁入。

  保留交易習慣加強監管

  新修訂的種子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農民個人自繁、自用的常規種子有剩余的,可以在當地集貿市場上出售、串換,不需要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這一規定曾在分組審議時引起很大爭議。談及為何予以保留,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表示,種子特別是常規種子,鄰里之間相互串換,是我國農民長期的一個生產習慣。這一規定還是實際需要的,但是加了“當地”二字,改為“當地集貿市場”。“將來在種子管理中要處理好這個度,把握好這個量,把農民自由串換和商品種子的銷售分開,保障鄰里之間,一個村的、本地的品種,可以相互串換。同時也對鉆法律空子、以串換名義進行商品種子銷售的行為進行制止和打擊。”張延秋說。

  新修訂的種子法第七條規定,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跟蹤、監管并及時公告有關轉基因植物品種審定和推廣的信息。對此,張延秋表示,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將對生產經營未經批準轉基因種子的違法行為堅決打擊。對批準的作物種子,通過生產經營許可審批,品種審定、登記,標簽、檔案等的要求,建立可追溯制度,依法依規管理。農業部將繼續對轉基因品種采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依法依規、加強監管”的態度。

【解讀2016新修訂的《種子法》】相關文章: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6年新修訂版)02-16

新修訂福建省促進快遞行業發展辦法06-05

解讀安徽宣城公積金貸款的新規定03-20

2017年新社保政策深度解讀09-07

2016濰坊創業政策全解讀12-31

2017證監會減持新規「權威解讀」06-07

2016年司考失分的典型癥狀解讀08-31

2017證監會減持新規逐一解讀06-07

2016大學生創業政策解讀12-04

2016關于返鄉創業的新優惠政策1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靖西县| 瑞丽市| 顺平县| 化隆| 清水县| 峡江县| 卓资县| 乌鲁木齐市| 大方县| 滁州市| 丹棱县| 利辛县| 布拖县| 遂昌县| 东兰县| 和硕县| 安远县| 柯坪县| 泗阳县| 丘北县| 绥中县| 兴业县| 南投县| 菏泽市| 姚安县| 阿克苏市| 依兰县| 登封市| 民乐县| 屯留县| 武夷山市| 长寿区| 于田县| 杭州市| 浙江省| 武夷山市| 寿光市| 富民县| 屏东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