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亮點解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5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帶來哪些新變化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消法》)自2014年3月15日頒布實施,至今已過去了一年整。一年來,新《消法》帶來了那些新變化?
消費者:維權意識加強,投訴總量上升
日常生活中,消費無處不在,大到購房、買車,小到柴米油鹽。很多人在消費的過程中,都遇到過“窩心”事,是積極維權,還是忍氣吞聲?在新《消法》頒布實施后,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了積極維權。
據省工商局統計,2014年,湖南省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消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6621件,投訴總量同比增加13.8%。
商家:自律意識加強,欺騙手段減少
消費維權就像蹺蹺板,消費者維權意識一旦加強,另一端的商家便也開始自律起來。
根據《消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損失,增加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與原《消法》相比,新《消法》提高了消費者的賠償金額,加大了商家的違法成本。”湖南萬和聯合律師事務所李健律師告訴記者,重罰會讓商家感到“得不償失”,從而加強自律意識。
據省消費者協會統計,2014年度,全省各級消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7192件(不包括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接到的舉報、投訴),解決率為98.3%,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507.2萬元,與2013年相比解決率提高7.3%。
《處罰辦法》實施,消費維權有了“雙保險”
盡管新《消法》方便了消費者維權,但在實施的這一年中,仍然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有理說不清”的煩心事。
2015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
新法亮點
一、網購七日內可無理由退貨
隨著消費結構逐漸調整,網購糾紛已經屢見不鮮。2013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6408件,同比增長99.7%。網絡消費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宣傳與實物差距大;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售后服務爭議多等,這些問題正考驗著網購行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網絡購物新情況,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新增非現場購物信息披露制度等多方面強化了消費者維權保障。
修改后的消保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備受市場關注: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
例外規定:該條例規定,由消費者定作的、鮮活易腐的、數字化商品、報紙期刊等商品,以及其他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另外,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
二、加強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
修改后的消保法新增第二十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 必須對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另外,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 性信息。
據悉,我國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尚無專門法律,但已有《侵權責任法》、《居民身份證法》等多部法律、法規涉及其中內容。專家認為,針對消費者信息 泄露、騷擾信息泛濫等情況,修改后的消保法規定了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原則及其保密義務,對個人信息保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三、監管與懲罰將“換代”
另外,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針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的職能。
不公平合理的合同格式條款、虛假廣告宣傳等受侵害對象眾多且不特定的案例,都可以由消協根據法律規定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以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
四、舉證責任倒置
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條文改變了“誰主張誰舉證”原則。今后舉證負擔轉移給了經營者,經營者需要證明商品在消費者購買時是沒有問題和瑕疵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相關文章: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02-21
2015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亮點解讀08-07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03-20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1-10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02-2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全文11-08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6全文02-15
修正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1-06
201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培訓試題08-02
2015年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全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