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對策
張掖市甘州區作為農業大區,如何克服土地經營分散、農業生產水平低等不利因素,同步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盡快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甘州區土地流轉取得的成效
(一)推進了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工作。甘州區以產地市場、冷鏈物流、銷售渠道為重點,鼓勵專業合作組織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廣東、江蘇、新疆等地設立直供直銷窗口,打造西部地區主要的規模化高原夏菜生產基地;簽約引進規模型龍頭養殖企業19戶,精心打造現代畜牧產業園。切實提高了全區農業組織化、專業化程度,推進了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
(二)培育發展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2015年,全區共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039個。合作社成員達到14513人,帶動農戶29981戶,占全區總農戶的44.6%。創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師范社11個,省級師范社21個,市級師范社51個,區級師范社99個,區全已有31家合作社成功創建農產品品牌。
(三)促使一批技術型致富能人加速成長。產業企業和外來業主進入農業領域后,給農村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生產技術,不僅改變了農民的傳統觀念,也改變了農民的生產觀念和經營理念,帶動了農村一批“田秀才”“土專家”的加速成長,各種致富能人在土地流轉中大顯才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領軍人。
(四)帶動了一批農民增收致富。農民通過流轉土地,一般每畝每年可以得到280-8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同時還可以在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務工增加收入。政府加大惠農項目支持力度,支持新增養殖大戶878戶,設施農業和規模養殖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業主經營者通過規模經營,獲得相當可觀的效益。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53元。
(五)有效遏制了土地棄耕現象。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擴張發展,農村離鄉勞力舉家外出增多,離土農民自愿將承包的土地給種糧大戶和業主轉包或代耕,有效遏制了土地棄耕現象,使有限的土地得到了合理的開發利用,從而提高了農村土地的利用率。
二、甘州區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六多六少”一是農戶間轉包多,租賃、轉讓等流轉方式少;二是流轉給一般農戶多,流轉給專業大戶少;三是農戶間自發流轉多,經村集體組織流轉的少;四是口頭流轉多,書面流轉少;五是隨意約定流轉多,依法規范流轉少;六是土地流轉糾紛多,農民權益得到保障少。
主要有六個因素制約著甘州區農村土地流轉:一是部分農民受傳統觀念制釣,不愿流轉。甘州區易于調換的土地都已經進行了置換,剩余土地屬于置換難度大,農民不愿意自己種,又不愿意流轉的,或是受利益驅使,流轉資金過高,土地無法歸整,因土地流轉難而中途流產的示范點較多。二是缺乏龍頭企業和項目支撐,難以流轉。目前多數地方土地流入主體仍以一般農戶、種植大戶為主。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帶動能力不強,嚴重制約農業規;、集約化經營發展。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影響流轉。全區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滯后,鄉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機構尚未建立。四是流轉機制不完善,不利流轉。全區推進土地流轉的中介服務組織尚未建立,土地流轉市場沒有形成,流轉信息不暢,土地評價缺乏依據,沒有配套政策措施,鄉村兩級在組織農民流轉土地“以地生財”的激勵政策十分有限。五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阻礙流轉。由于農村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農民對流轉土地存在后顧之憂,不愿流轉。六是少數干群思想不夠解放,制約流轉。由于受群眾惜地觀念、流轉價格不高、大面積流轉規模經營難以形成等因素制約,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困難較多,部分基層干部有畏難情緒。
三、對策建議
(一)落實機構人員,完善管理機制。落實鄉鎮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機構和人員,著力解決好鄉鎮管理工作斷層的問題?梢劳袇^農業局和鄉政府成立區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依托村委會設立農村土地流轉員,收集土地流轉的信息,并進行整理和發布。負責流入方資格審查,指導合同簽訂,進行價格評估,受理委托,辦理流轉合同登記、變更,健全合同檔案,調解流轉糾紛。
(二)做好流轉規劃,確?茖W有效。區政府應以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打造“一區三基地”的總體思路為抓手,充分考慮全區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將農業開發與科學技術、現代化產業化緊密結合,走區域化布局、規;洜I的路子,搞好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培育新的農業增長點,促使農業產出率逐年穩定增長,農民收入不斷提高,把甘州區建設成為布局優化、結構合理、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好,在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的`現代農業基地。
(三)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經濟效益。區政府可圍繞培育農業主導產業,制訂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重點抓好登海、中儲糧、中天肉業、前進牧業、雙華、牧沅、建涵、嘉禾、金豐源等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讓其向大型化發展;對規模較小的龍頭企業,可以落實稅收和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金融財政支持力度,讓其擴規模、上檔次。對于種植大戶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大大激發種植大戶的種植積極性,讓涉農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開展以土地租賃為主的土地規模化集約經營。通過土地規模經營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真正把一個弱勢產業發展成為強勢產業。
(四)引導轉移就業,緩解人地矛盾。大力引導農村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通過各種技能培訓,使農村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促進全區勞務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采取措施加快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居民的轉化,通過招商引資、村企合作和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農村工業,加快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為農民增加非農就業機會,緩解城郊鄉鎮人地矛盾,為實現農村土地流轉創造重要條件。
(五)推進社保改革,掃除后顧之憂。在實施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的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的市場要素功能。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地興辦養老、醫療、生育、傷殘等社會保險。要利用把張掖建設成“宜居宜游”城市的契機,鼓勵更多的農民轉化為城鎮居民,鼓勵長期在城市打工、有穩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農民自愿流轉土地。對自愿流轉土地的農民,要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給予補償、補助;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對于已經流轉土地的農民,要引導他們從土地流轉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個人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同時,對于未簽土地流轉合同的,做好補簽工作,完善土地流轉手續,規范操作流程,確保農戶流出土地放心,流入戶經營放心。
【甘州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對策】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流轉協議書01-20
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的范本05-05
農村土地流轉合同范本02-19
2017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02-16
2017農村土地流轉合同范本03-03
標準農村土地流轉合同范本02-28
2013年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解讀07-02
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調研報告03-07
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