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組織部:
根據縣委辦《關于對全縣黨(工)委黨建工作進行考核的通知》(會辦通[2009]75號)精神,鄉黨委高度重視,認真按照“五好”鄉鎮黨委要求組織開展自檢自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五星鄉轄10個村民委員會99個自然村1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387戶29084人,全鄉設黨委1個,黨總支11個,黨支部104個,有黨員870人,占總人口的3%。(男727人、占84%,女143人、占16%;少數民族22人、占3%;在職183人、占21%,農村黨員679人、占78%,離退休6人、占1%;大專以上80人、占92%,高中〈中專〉163人、占19%,初中297人、占34%,小學224人、占26%,文盲106人、占12%;35歲以下273人、占31.4%,36歲至59歲376人、占43.4%,60歲以上218人、占25.2%)。2006年7月,縣委授予五星“五好鄉鎮黨委”榮譽稱號;2008年7月,披戛村黨總支、誠成鋅電公司黨支部被縣委確定為“黨建示范點”,“五好”村黨總支創評6個,占60%(其中:縣級為:黑土村、竹箐村,鄉級為:大坪子、紅石巖、石龍、披戛,經鄉黨委組織考核均為合格等次)。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在黨建工作中,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縣委組織部的部署和要求,鄉黨委緊緊圍繞“五好”目標,始終不斷強化黨建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統領和保障意識,在實施“云嶺先鋒”工程、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推進“三級聯創”活動中,積極探索,創新載體,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明顯加強,為全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提供保障
鄉黨委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黨委委員、有關單位黨總支(支部)書記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班子黨員副職認真按照黨建工作“一崗雙責制”要求,經常深入黨建聯系點,切實加強了對全鄉黨建工作的領導,各村黨總支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組織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2006年以來,共投入各項黨建工作經費70萬元,用于陣地建設、教育培訓、建章立制、考核獎懲和貧困黨員幫扶等。特別在今年的“866”工程建設中,得到了縣委組織部的大力關心支持,為我鄉披戛、竹箐、大坪子三個行政村及披戛大村子、竹箐落水洞兩個自然村建立了功能完善、設施齊備的黨員活動中心,從而為全鄉黨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經費保證。
(二)深入調研,掌握情況
針對一度時期我鄉黨員情況不夠清楚的實際,我鄉專門抽調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到全鄉11個黨總支104個黨支部,對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情況、發揮作用情況、黨員隊伍結構情況和黨員個人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詳實的調查核實,并根據部分黨員工作變動的實際,認真辦理了黨員組織關系接轉手續,結合村級組織換屆和“866”工程基本隊伍建設,對部分支部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清楚地掌握了每個黨組織和黨員的基本情況,為開展各項活動,實施黨員分類管理、動態管理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三)強化學習,提高素質
始終把黨員和干部素質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持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并將學習擴大到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村黨總支書記,倡導班子成員每天學習一小時、兩月熟讀一本書,認真組織開展了“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為基層講黨課”活動,每年駐村蹲點不少于100天,撰寫黨建調研文章不少于1篇。依托鄉黨校和通過開展“兩校進村”活動,利用以會代訓、集中學習培訓方式,為進一步提高黨員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新型農民搭建了平臺。今年以來,共舉辦鄉級培訓12期1400余人次。通過學習培訓,有效強化了領導班子及黨員干部隊伍的教育,93%以上村干部成為學用農業新知識、新技術的骨干或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了信念、拓展了視野、提高了本領,牢固樹立了為民服務思想,把思想及行動很好地統一到全鄉“千村扶貧、百村整體推進”“866”工程建設和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及任務上來。
(四)建章立制,規范行為
鄉黨委制定完善了《黨委工作規則》,從黨委的工作職責、議事與決策、文件審批、自身建設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律;鄉黨委、政府班子向社會作出了七項公開廉政承諾。對機關單位干部職工和村干部的管理,制定完善了鄉財務審批制度、接待制度等八項制度和村組“兩委”議事規則、“一制三化”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等17項制度。通過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了全鄉干部職工的紀律作風建設,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運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2006、2008年底,鄉黨委分別組織開展了民主測評黨委、人大、政府班子及成員,黨委班子滿意率分別達95%、97%,人大班子滿意率分別達94%、95%,政府滿意率分別達95%、96.5%,群眾滿意站所25個,占75.8%。
(五)創新載體,打造亮點
在強力推進“云嶺先鋒”工程中,鄉黨委認真按照縣委“13344”黨建工作思路要求,在抓好“六比六看”、“亮身份、樹形象”、“雙培雙帶雙新”、“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千個支部幫千村、萬名干部下基層”等項活動的同時,結合五星實際,按照深入推進“三級聯創”活動和建立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要求,鄉黨委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圍繞爭創省級‘五好’鄉鎮黨委目標,逐步開展和實施好“黨務公開、黨內扶貧、流動紅旗支部創評、黨員分類管理、黨代表常任制五項制度,創建‘五好支部’、開展‘兩校進村(企業)’、爭做‘五強黨員’、評選‘星級黨員’和擴大先進性教育主題實踐活動”這一“雙五工程”的黨建工作思路。通過以點帶面,目前,“雙五工程”中的大部分活動得到推開并取得了成效,為黨員永葆先進性構建了長效機制,使“三級聯創”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披嘎、石龍、大坪子兩個村級和披戛村大村子、竹箐村落水洞兩個自然村黨員活動場所“一室多用”功能,實施了五個村、兩個自然村的“兩校進村”和誠成鋅電公司“兩校進企業”活動,陣地建設不斷加強,在四個村進行了黨員分類管理和星級黨員創評試點;切實加強對黨員的發展管理,認真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雙培雙帶”活動,農村共有624名,占91.9%,85%以上參與設崗定責的農村黨員作用發揮較好,通過“雙培雙帶”活動的開展,農村黨員致富能手已發展到451人,占66.4%,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8名,轉正黨員19名,納新黨員12名,其中:新發展農村黨員中,從事養殖和種植致富帶頭人為7人,占農村納新黨員的87.5%;在鑫和公司成立了黨支部,不斷拓展和延伸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將原鄉屬披戛境內集體梨園劃歸村黨總支管理使用,在梨園空處新植了核桃。同時,由村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分別掛靠境內誠成公司、鑫和公司,爭取境內企業支持,改變了過去“空殼村”現狀;按照省、市、縣委實施“866”工程“五基”的要求,鄉黨委立足鄉情實際,提出了“興畜富民、特色興鄉”的產業發展思路,突出黨組織在培育壯大五星優勢特色產業的引作用,推行“支部+協會(公司)”的工作模式,先后成立了馬鈴薯產銷協會黨支部、仔豬產銷協會黨支部,創造性實施了“支部搭戲臺、協會聯園區、園區帶小區、小區帶大戶、大戶扶持貧困戶”的扶貧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周轉畜”和“送母分仔”扶貧模式,力爭到2011年,建成出欄30萬頭優質仔豬的生產基地,打響“興星仔豬”品牌,實現人均出欄10頭仔豬、1頭商品肉豬、收入3000元以上,努力爭取使五星成為全省仔豬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鄉;建成3萬畝以核桃為主的干果生產基地,發展優質馬鈴薯生產4.7萬畝,建好萬畝脫毒馬鈴薯種薯基地、萬畝商品薯基地和馬鈴薯交易市場,解決農民產銷難題,使群眾長期得實惠,干部作風明顯轉變,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