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16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武漢市也成為全國副省級及省會城市中唯一一個具有非遺保護地方性法規的城市。
根據《條例》規定,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行重點保護,編制專項計劃,配套單項扶持資金,設立專題展示場所或者博物館,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設立工作室,并對其授徒傳藝給予補貼;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可以設立專題展示場所或者博物館,可以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設立工作室;對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按照項目保護規劃實行保護。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一座城市的“流動記憶”,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更是具有珍貴價值的文化資源。近年來,一些依靠口傳心授予以傳承的非遺項目漸漸失傳,有的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目前已通過審議批準。根據規定,當地將對全市530項非遺代表項目實施分類、分級保護,同時支持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或傳承班,培養專門人才。
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巡視員龐少華介紹,在對《條例》調研、起草、審議過程中他們注意到,傳承人對于非遺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武漢市木雕船模工藝傳承人龍從發曾遺憾表示,他最多時帶了70多名徒弟,但后來都逐漸轉行,剩下不過6人。
如何讓珍貴的“非遺”項目得到更好地傳承?傳承人的培養顯得尤為緊迫。此次武漢出臺的《條例》明確提出,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支持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通過開設非遺相關專業或傳承班,培養專門人才。
武漢市文化局非遺處處長王建軍介紹,在高校、職業院校開設非遺課程,武漢已經有所作為。目前,武漢紡織大學、江漢大學、武漢商業學院均設置漢繡課,華中師范大學也設民間文學等相關專業。
“我們希望通過《條例》的實施,鞏固目前高校非遺人才培養的成果,同時鼓勵更多院校開展相關課程。”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朱進表示,武漢高校資源豐富,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支持企業投資辦學、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建設產學研基地等。
除在高校培養非遺專業人才外,《條例》還提出,今后要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遺知識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武漢市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0項,傳承人292人。黃陂區因楚劇、泥塑,漢陽區因高龍分別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解讀】
日前,湖北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條例》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一部非遺保護地方性法規,于今年5月26日經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7月28日,經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批準。
《條例》共42條,分為總則、保護與傳承、利用與發展、法律責任和附則五個章節。在對國家非遺法、省非遺條例繼承和拓展的同時,《條例》在不少方面有了新突破、新闡釋。如突出“保護”二字,并在法規中將此主線貫穿始終,充分凸顯武漢的地方立法特色。
明確各級政府是保護工作主體
《條例》明確市、區人民政府職責。包括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建立非遺保護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非遺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等。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類保護
《條例》確立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類保護的原則。為促進我市工商業文化的發展,《條例》還特別規定,對本市老字號企業中符合條件的傳統技藝,優先推薦列入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本市戶籍代表性傳承人可以優先轉入本市戶籍
《條例》從三個方面提出鼓勵傳承人、學藝者學習和掌握傳統技藝的措施,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化傳承。如規定本市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代表性傳承人可以優先轉入本市戶籍。
將非遺列為本市旅游形象宣傳內容
《條例》在上位法原則規定的基礎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進一步細化,如支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園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本市旅游形象宣傳內容,利用武漢高校研究優勢,支持開展非遺保護科學研究等。
鼓勵社會力量興建非遺基礎設施
《條例》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基本原則,鼓勵社會力量興建非遺基礎設施,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組織、公民、法人開展非遺文獻、典籍、資料的整理、翻譯、出版,開展以弘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目的的文化藝術創作;明確開展非遺保護的合作方式,通過研究、收藏、展示、傳承、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相關文章:
吉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02-26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02-13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02-19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全文)08-01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08-02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01-13
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01-12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亮點解讀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