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語文教學設計內容
【設計理念】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具體設計有以下幾點:
首先,抓住教材特點,長文短教。在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課文,提出疑問后,進行啟發引導,直奔中心段。這樣,就能夠在有限的40分鐘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在學生劃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后,針對桑娜的做法談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對省略的內容補充、想象;在學生找出并劃出“能體現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語句”后,又進一步讓學生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出窮人勤勞、淳樸和善良的本性,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使他們從中受到愛的教育。再則,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通過補充省略的內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言行,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情境教學法】
1、以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
2、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放課件,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交流對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學生養成課前查閱資料的好習慣,培養他們整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讓學生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說出是怎么概括出來的。
教師評價。
(這一步是為了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讓學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動的段落,并從中提出疑問。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提出這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桑娜和漁夫那么貧窮,為什么還要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其它問題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討論交流,自行解決。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合作興趣,樂于探究的能力。)
【《窮人》語文教學設計內容】相關文章:
窮人教學設計15篇11-29
窮人教學設計 15篇10-29
《窮人》教學設計(集合15篇)04-07
《窮人》教學設計集錦15篇10-16
《窮人》教學設計集合15篇03-05
《窮人》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03-30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