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憫農》的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5 16:46: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憫農》的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憫農》的優秀教學設計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訪問農民或到農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教師準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借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同情農民。

  二、教師范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學生上臺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么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別“午—牛”的字形。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系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給它們找幾個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借助畫面了解古詩的意思

  1、農民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種形式美讀。采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范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栗,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西師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憫農》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小學漢字聽寫大賽試題(西師大版)03-22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設計12-24

關于三年級小學語文上冊《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9-01

一年級語文《太陽》教學設計10-13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題12-18

一年級《池上》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科技| 恩平市| 池州市| 和龙市| 奉贤区| 宜兰市| 白城市| 山丹县| 加查县| 滨海县| 漠河县| 信丰县| 洛阳市| 剑河县| 江永县| 孝感市| 兴安盟| 任丘市| 望谟县| 麻城市| 子洲县| 沾益县| 济宁市| 米泉市| 沈阳市| 岑巩县| 高阳县| 株洲市| 广水市| 荔波县| 鄂州市| 沙雅县| 阿克陶县| 宁明县| 沙河市| 漾濞| 沁阳市| 南安市| 宁阳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