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美,就這么簡單》的教學設計
[教材簡介]
《美,就這么簡單》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品德與生活》第三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個主題。本課以從垃圾入桶開始,通過學生的看、聽、說、玩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對“垃圾”有了全新認識,教育學生我們人人都要愛護環境,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垃圾入桶做起。
[學情分析]
依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保護環境已經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但對于自己平時的行為習慣還處于不自覺的意識當中,對于垃圾的分類以及可回收垃圾所產生價值,也處于懵懂狀態,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垃圾正確處理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可以動用感官,欣賞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藝術品,基本上能懂得學會將垃圾分類,從正確投放垃圾開始。
[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保護環境,引導學生知道愛護自然環境就是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為此,本教案設計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看視頻,討論交流,歌唱童謠、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形式,調動各種感官,告訴學生垃圾的恰當處理是環保的一個重要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愛護它就是愛護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其次在教學當中,將優美的音樂整合到課堂教學之中,喚起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意識,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情感和態度:通過各項感官刺激,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增加自己保護環境的意識。
行為和習慣:了解垃圾分類的有關知識,要學會將垃圾分類,從而正確地投放垃圾。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看視頻、討論交流、歌唱童謠,最后再實踐操作等學習形式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知保護環境從我們的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教學難點]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將垃圾分類,能正確地投放垃圾。
[課前準備]
1、課前調查:讓學生了解自己每天扔了哪些垃圾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詳)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讓學生感受保護環境,從垃圾入桶開始。
二、整體感知
1、播放圖片,讓生結合自己經歷談感受。
圖片(一):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圖片(二)你們覺得他做得對嗎?
圖片(三):地上有垃圾,你們會怎么做?
2、學生討論:在生活中自己為保持環境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討論后匯報交流。
4、播放《保護環境拍手歌》,師生唱一唱,跳一跳。
5、傳授“環保小知識”。
6、教師小結
三、深入了解
1、提問:我們每天扔的垃圾都有哪些?
2、播放錄音,讓學生對“垃圾”的分類有初淺的認識。
3、播放垃圾變廢為寶的視頻。
4、你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變廢為寶?
四、綜合實踐:小游戲:游戲“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
五、教師總結:今天我們所談的美,是從垃圾入桶開始。我們還學會了給垃圾分類。
六、作業:
“我家的垃圾”調查表
附板書設計:
【品德與生活《美,就這么簡單》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橋之美》 教學設計03-03
橋之美教學設計06-09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9篇04-13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7篇04-12
《生活中的數》教學設計04-07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設計06-30
《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設計03-02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