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24時計時法》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24時計時法,會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某一時刻。
教學難點:
學會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相互交換。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
1.介紹普通計時法(出示鐘表)。
現在鐘面上是幾時?你可能在干什么?
上午 8:00
下午 8:00
原來一天中有兩個8時,一個是上午8時,一個是下午8時,這種計時方法是普通計時法。
2.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
(1)說說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a:17時30分《動畫城》開始播放。
b:17時30分就是下午5時30分。
c:晚上7時《新聞聯播》開始播放。
d:00:30《半邊天》開始。
師:這些節目預報表中用的還是普通計時法嗎?這里用的是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
(2)介紹24時計時法
鐘面上只顯示12時,所以同一時間在一天內顯示上午和下午2次,常引起誤會,因此郵局、交通、機場等部門計時時,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二、合作探究24時計時法:
1.觀察鐘面:12時(夜里)
說明:晚上的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也可以說成是0時。24時計時法就是從0時計時的。
2.觀察第二個鐘面:轉動到中午12時
說說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發言小結:一天沒有結束。
3.繼續轉動到12時
說說你又發現了什么?在小組中和同學交流一下。
得出:時針在鐘面上轉2圈,就是一天,一晝夜有24小時。
三、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小結:用24時計時法時,從夜里12時到中午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從中午的12時到夜里的12時,時針所指時數要加上第一圈走過的12小時。
如:下午2:30用24時計時法表示為14:30或14時30分。
四、練習:
練一練的1、2、3。
【三年級數學《24時計時法》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創意設計時尚簡歷封面03-16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數學優秀的教學設計模板(通用11篇)04-21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