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統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體會當有些事物成對出現時用這種復式統計圖來表現時的便利和優點。
2、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培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
1、能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相應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數量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
下面是對某地區幾年來城鄉人口數量的調查情況。
課件出示:P99頁的統計表
問:這是什么統計表?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學生自主觀察統計表,并請學生對統計表進行簡單介紹。
指名回答,讓學生認識一下兩點:
①、這是一張復式統計表
②、表中的數據反映了某地區1985年~2000年城鎮鄉村人口的數量
二、分析數據、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繪制單式的條形統計圖
師:你能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嗎?
讓學生根據城鄉人口統計表完成P99中的兩張統計圖
完成后,通過投影儀展示一兩個學生的結果。(教師課件出示)
問:想一想,如果要把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數量繪制到一張統計圖上,并且在這個統計圖中我們仍然能夠清楚的看到城鎮和鄉村的人數,你準備怎樣畫?
三、自主探索、建構新知
(1)、自主探索
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預設一:在城鎮的`基礎上再往上畫鄉村。
教師引導:對于這種方法你們有意見嗎?能一眼看出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數量嗎?
預設二:如果學生一下說出了城鎮畫在左邊,鄉村畫在右邊。
師:誰聽懂了他的方法再來說一說?多請幾個學生來說一說。
預設三:如果學生說不出,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單式統計圖。
教師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統計圖,它們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橫軸上的年份和縱軸上的人數都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相同的年份,不同的人數。
引導:那我們可以怎么樣來把城鎮和鄉村人數合并在一張表格中呢?
(2)合作交流
選擇1、2個有代表性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在班級里展示(實物投影),請學生進行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根據學生的繪制情況提出質疑:
質疑一:師:這兩條,哪條是城鎮,哪條是鄉村啊?別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質疑二:只有我們知道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是不同地方,那其他看圖的人能明白嗎?
在討論中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統計圖。
再一次的展示學生的作品。
(教師多媒體展示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說一說畫統計圖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統計圖的名稱、橫軸上的項目名稱和項目,縱軸上的數量和單位以及圖例
(3)教師小結
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新內容(板書: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象這樣,對兩個或幾個數據進行統計而制成的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
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復式統計圖描述的內容比單式條形統計圖多,復式統計圖能把相關的兩種
數量或多種數量在同一個統計圖中表達出來。復式統計圖還有用不同顏色的直條
表示不同的類別。
從這幅復式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討論,通過討論發現以下幾點:
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的總數逐年上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化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
課堂練習:
1、多媒體出示P101做一做
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第1、第2、第3,3個小題。
第4題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通過調查收集數據,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
2、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并完成下面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程《統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4-25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17
《畢業贈言》小學教學設計04-06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2-28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小學安全教育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