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上冊《誰的手兒巧》的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信息窗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模型,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并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形體。
2、在拼、擺、摸等探索活動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對身邊與立體圖形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
4、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每種圖形的特點,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找到每種圖形的特點并用語言描述。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積木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拼搭,初步感知形狀的不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搭積木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用積木拼搭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拼搭作品)
師:在這個作品中,你們觀察到的積木形狀是怎樣的?(各種各樣)不錯。下面,就讓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各種各樣的圖形吧!
(課件出示課題:認識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漂亮的積木圖,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出示學習目標: ⑴學會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 ⑵能夠熟練辨認各種圖形。
3.(課件出示87頁主題圖)同學們,想不想和圖里的小朋友一樣用你們帶來的積木拼一拼、搭一搭?(想!)
師:在拼搭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⑴請小朋友們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動手拼搭;
⑵拼搭時要學會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⑶做一個有心的孩子,看一看在拼搭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什么困難或者發現什么問題?
4.學生動手操作。(搭建小火車、火箭、機器人等)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拼搭積木,力圖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的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以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你說我講
(分類、探索、認識圖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學生小組間可合作進行操作活動,然后匯報拼搭出的形狀,并說明自己的發現)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簡直就是小小設計師!老師想采訪一下我們的小朋友,在拼搭作品時, 是不是發現有些積木特別愛滾動?拿起來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圓柱
師:哪些物體不容易滾動呢?
生:正方體、長方體。
師: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現在,我們把這些物體按照形狀分分類好嗎?
(二)分一分。
請學生來講臺分類,讓學生說說分類的原因。
生1:分成2類(站穩的和容易滾動的) 生2“分成3類
生3:分成4類
學生甲:長方體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們的角很尖,它們是長長方方的。
學生乙:正方體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們的角很尖,它們是正正方方的。
學生丙:球的形狀象個皮球,面是曲的。
學生丁:圓柱的形狀像個筒,它的兩頭是圓的,它上下一樣粗,它的中間是圓的,很光滑,像個柱子。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太好了。按照形狀分我們可以把這些物體分成4類。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每一類形狀的名字吧!”
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設計意圖: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動口,根據不同物體形狀分類,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分類的標準,在交流之后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形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三)探究
1.我們想認識這些圖形,得先了解每種圖形的特點才行。現在,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長方體的特點吧! 請看老師手中的物體,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誰想來講臺前指一指,說一說?
生說: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角很尖。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發現了長方體的這么多的特點,現在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長什么樣子?用手比劃一下。、 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老師這兒有一些模型,你能幫老師找出長方體形狀的模型嗎?
2.依次學習正方體、圓柱、球。 師生共同總結它們各自的特點:正方體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們的角很尖,它們是正正方方的。
球的形狀象個皮球,面是曲的。 圓柱的形狀像個筒,它的兩頭是圓的,它上下一樣粗,它的中間是圓的,很光滑,像個柱子。
3. 老師發現同學們能做到邊聽邊思考,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像這些立體圖形畫出圖來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來看——(大屏幕課件展示) 先請學生辨認,再一一貼在黑板的相應位置
4.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同桌先交流,然后指生班內匯報。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在探究各種立體圖形的特點時,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同桌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獲取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每種形狀的物體,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自己去獲取知識,將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的活動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經歷由事物抽象到立體圖形再回到實物,遵循了“實物——表象——抽象”這一原則。
三、自主練習。
1.找朋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和這4種圖形是好朋友,你能幫下列幾種物品找到朋友嗎?(課件展示88頁自主練習第1題)
2.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摸了再說“老師把一個物體塞在你手里,你閉眼不看,然后馬上說出物體的形狀,誰能做到? 還想玩游戲嗎?那就再玩一個,這個游戲的名字叫”我說你摸“ 老師這兒有一個袋子,袋子里面有許多模型。我說形狀你來摸。誰來配合一下?大家不要急,你們要當好一個合格的小裁判才可以! 多請幾位小朋友來參與游戲
3.火眼金睛:數一數,填一填。(課件出示自主練習第 題) 指生匯報結果,集體核對答案。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練習,能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
四、回顧反思。
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這節課你們玩的高興嗎?在玩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交流分享收獲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以及思維、方法進行梳理,做到融會貫通。及時評價,則能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的快樂。】
【一年級數學上冊《誰的手兒巧》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1-2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1-16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2-09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10-21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2-14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優秀02-17
《誰的紅果多》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1-10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12-22
誰的本領大教學設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