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母親河教學設計范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母親河洹河,來進一步了解家鄉地理環境。
2.通過鄉土地理資源開發學習,強化地理知識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二、教學重點
洹河的流經地區和污染治理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走出校門看家鄉的河流 ,請同學們談談都知道家鄉有那些河流。并說出這些河流的流向。
2.展示課件內容,學習家鄉主要的河流—洹河。
(一),洹河簡介。古稱洹水,又名安陽河,是安陽的母親河,也是安陽境內一條古老而重要的河流。洹河東流入內黃至范陽口入衛河,全長約170公里。 洹水入衛河后向北流去,最后匯入海河,從天津入海。
洹河橫水鎮以上為洹河上游,橫水鎮至彰武水庫大壩的洹河大峽谷,為洹河中游,彰武水庫大壩以下至注入衛河處,統稱為洹河濕地,為洹河下游。[
(二)洹河的地理位置
洹河,發源于林慮山,流至林州市的橫水后潛入地下,潛流到安陽縣善應露出地面。善應村頭的百畝泉水,串串騰升,即是“遏橫而入,逢善便擊”的洹水。
洹河是安陽的母親河,她孕育了安陽兒女,也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洹河又是戰略要地。在洹河之濱,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天翻地覆的巨變。
(三)洹河的流經地區
全長170公里,流域面積1953平方公里,年均逕流量2.65億立方米,河床最大流量每秒1100立方米,為常年河。干流全長164公里,流域面積1953平方公里
洹河是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的第二大支流,發源于
林濾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林州市、安陽縣、安陽市區、內黃縣,在內黃石盤屯鄉趙莊南(范陽口)注入衛河。主要支流有粉紅江、金線河、珠泉河等,源泉有小南海泉、珍珠泉等。
(四)洹河的歷史文化
戰國時期,蘇秦掌六國相印于洹水之上,至今柴庫村村西尚有拜相臺遺址。
秦朝末年,秦將章邯與項羽結盟于“洹水南殷墟上”。
西晉安陽縣于洹水南安陽城。唐代廢魏郡復置“相州”,州治設安陽。
就近代而言,清末,袁世凱擇居安陽洹上村,曾“垂釣洹水之上”,對策劃末代清王朝滅亡起過重要作用,后由于袁復帝,使這段史實遜色。
北伐期間,即1928年4月,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二集團軍與張作霖的奉直魯聯軍,在洹水鏖戰近一個月,史稱豫北戰役,4月30日馮軍發起反攻,奉直魯聯軍向北一潰千里,6月上旬北伐軍進入北京,長達兩年之久的北伐戰爭勝利結束。
此役間,參戰雙方的鹿鐘麟與張學良,都下有保護袁林的`命令,使這座集明清皇陵建筑之精華的袁林,完好地保存下來。[2]
洹水的歷史可以說明安陽的歷史,安陽的文化可以說是洹水文化。洹河對安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仍起著重大作用。
(五)洹河的治理開發
(六)洹河的旅游資源
昔日洹水,清徹透底,蜿蜒東流,每當云霧升起,從遠眺望,如同玉龍飛騰,日睛云開,涓流淌漾,波光粼粼,美不勝收。加之浣紗少女用清脆的歌喉,唱一支悠悠溪曲,更顯出洹水的情韻。洹水之美,光色之麗,深深的留在人們的腦海中。
人云:安陽景色在洹水,實非虛傳。也有八大景觀,而與洹水相關者,就有其四,即“善應松濤、”“漫水長虹”、“柏門珠沼”、“鯨背觀瀾”,各有其特色,物類造化各異,無不賞心悅目。
四、教學小結
鄉土地理涉及面甚廣,本文僅通過洹河教學,展現的事實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家鄉的故土情結,可以激發學生樹立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志向,這就有助于促進學生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付諸實踐。
五、教學反思
通過自由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幾個要素或某一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安陽的母親河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安陽過年風俗05-15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范文04-01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
《荷花》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