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1
課文分析: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了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課文是怎么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范讀,邊想一想“我”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了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吁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發現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發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2
設計解讀: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以及因這個發現在一次課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眾受到懲罰的事。除去“胚胎發育”、“進化”等一些生物學術語的理解難點外,整個文本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從整個文本脈絡和層次上來看,雖然文段較多,篇幅較長,但“童年的發現”和“因發現受到懲罰”兩件事斷章清晰,前后關聯遞進。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學習字詞、理清結構和探尋“發現過程”的內涵。其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辨,對童年發現的起因(夢境)、經過(過程)、結果(規律)等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期待在“簡單”與“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讓學生聚焦作者的發現過程(科學探索過程),從而敏銳地捕捉到作者童年發現的過程意義之所在。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托重點詞句的品讀,在由“簡單—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探尋“發現”的過程意義。
3、感受作者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求知精神,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引發興趣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費奧多羅夫: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的學問淵深,博覽書史,據說他幾乎知道俄國國家圖書館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不僅如此,他對哲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為“百科全書”。
快速地默讀。交流:資料當中最讓你吃驚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博學多才、極富創見的人,他的童年又會有怎樣獨特的成長經歷呢?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自由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脈絡,指導讀法
1、學習字詞。
胚胎、滑翔、妨礙、禍患、驅逐、羞愧
隨心所欲絞盡腦汁情不自禁
(1)尋索第一組詞的構成特點;
(2)比較品析——讀悟第二組詞的意思。
2、理清結構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內容并迅速分段;
(2)小結: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試著先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感悟“夢境”和“發現”
(一)品讀“夢境”
作者在文中說,他的發現是起始于——夢中飛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1、自由讀——指生朗讀——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夢
2、作者的哪些描寫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3、帶著這些感受,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當中描繪這些畫面。
(二)品讀“發現”
正是緣于這個奇妙的夢境,作者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關于這個發現,文中有一個非常生動而有趣的描述,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出示: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厘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了,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1、讀著讀著,你感覺這段話的`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2、把你覺得能夠體現作者這種心情的字眼加上著重號(哈、竟、格外……)
3、指導朗讀。
四、體味發現的“不簡單”
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發現時用了哪一個詞兒——簡單明了。這在作者看來如此簡單明了的發現,是真的那么簡單地被發現的嗎?請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的4—12自然段,邊讀邊把你覺得使作者有這樣的發現的原因劃下來,看看你又能有怎樣的發現。
(一)不簡單——深度問答
1、指導朗讀“問句”,感受追問的急切
4、你從這里發現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簡單——感受“癡迷”
我想的是那樣的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1、點撥生字“癡”,通過字理的解讀猜度“癡迷”的意思
出示:癡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癡迷?
3、抓住“翻來覆去”體驗想象
4、補充寫話: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
五、回溯“發現”,升華主旨
1、復現作者對“發現”的描述
2、質疑“發現”,再度感受“不簡單”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不簡單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15篇03-05
《童年趣事》教學設計9篇01-19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13篇11-08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10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