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了解自我;教學設計;職業價值觀
[論文摘要]文章就“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方面進行了探討就如何整合教學內容中各心理因素之間,心理因素與職業行為之間的關系;如何從認知、技能、理念、行動四個層面有層次地設計教學目標;如何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的設計完善教學模式提出建議。
2007年12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指出“從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貫穿學生從人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隨著通知的下發,很多學校逐步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因為課程尚處初設階段,教學設計上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專就“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提出設想。
一、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教什么”。目前,“了解自我”模塊雖然涉及了一些職業心理的基本內容,如興趣、價值觀、能力、性格等,但其往往把這些心理因素視為孤立的點,對各個心理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這些心理因素對職業行為的解釋關注不夠。而這正是挖掘“了解自我”的內容深度,幫助學生系統、透徹地了解自我的關鍵所在。筆者以為,可以從三個系統來分析職業心理,即動力系統、效能系統及風格系統。
1.職業心理的動力系統。該系統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它對個體職業活動起發動、維持、鞏固、深化作用。它體現的是個體喜歡什么職業、想從事什么職業的心理取向,考察的重點是個體對于職業的傾向性。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個體一旦對某種對象產生興趣,會對它給予優先注意,并且對該對象表現得感知敏銳、記憶牢固、耐力持久。同時,興趣往往與愉快的情緒體驗相伴,這種體驗會降低人們認識事物、從事活動時的艱辛感、枯燥感,而體驗到更多的滿足感,因此,興趣往往成為人們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當興趣對象指向職業時,就形成職業興趣。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價值觀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后,相對比較穩定,它對個體的需要、興趣、動機等都起著一定的調控作用。
2.職業心理的效能系統。該系統主要是指職業能力。它要表征的是,個體能夠從事什么職業。考察的重點在于職業對于個體心理特征的要求。職業能力有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之分。前者是指完成大多數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如一般學習能力、言語能力、數理能力、邏輯推理等。后者是指在特殊活動領域內完成某項專門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如文書能力、機械能力、音樂能力等。心理學家斯特朗(e.k.strong)曾將興趣、能力與成就間的關系比作一艘帶有舵和馬達的船:馬達(能力)決定船的速度,舵(興趣)決定船的方向,成就好比是這艘船在一定時間、一定方向上行進的距離,由馬達和舵共同決定的。
3.職業心理的風格系統。該系統主要指行為風格。廣義上講,是指一個人的一般行為特點,是個體已經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方式和行動傾向。狹義的則指認知風格或認知方式。目前人們并沒有完全認同行為風格會影響職業活動這一觀點。而事實上,行為風格作為個體獨特而又不太容易改變的心理特征,對于職業活動的影響是顯著而且恒久的。
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學時我們將職業心理的各個系統分開介紹,但各個部分是有內在聯系的,如性格中的外向指數與職業興趣中的社交傾向常常會有連帶關系,即外向指數高的,社交的傾向也會更明顯一些。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大學生對自我職業心理的各個部分進行整合:一是將職業心理各個系統的.特征聯系起來分析,探尋其內在一致性;二是分析、解釋、協調各個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不一致的成分,并尋求解決方案。
二、教學目標設計
“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目標究竟是什么?在現行的教學中,有些人認為是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目的在于“澄清”。筆者以為,此模塊的教學,可以實現澄清、接受、發展的階梯式目標。“澄清”不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測評結果,而是在促進其認知分化、提升其評估技能基礎上的自我了解。“接受”是使學生能夠坦然面對評估結果,并能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達到情感、理念的認同和轉變。“發展”是使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心理特點進行強化與拓展。上述目標實際上涵蓋了認知、技能、理念、行為多個層面,具體分述如下:
1.認知復雜度的提升。認知復雜度指個人建構系統中分化與統整的程度。以職業價值觀為例,認知復雜度高的人含有比較多的建構,他們可以結合薪酬的高低、安全性的高低、能力發揮充分與否、興趣滿足與否等很多維度,做出綜合判斷。而認知復雜度低的人往往根據單一的維度來進行判斷,如薪酬高低。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大學生,由于實際涉人的職業較少,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往往比較籠統,分化程度較低,因此,在澄清其自身的職業價值觀之前,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展示職業價值的多元化,比如,介紹舒伯的《職業價值觀問卷》,解析巧項職業價值維度,拓展大學生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分化程度。認知是評價的基礎,職業價值認知復雜度的提升有助于其形成較為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2.心理評佑技能的提升。對自我職業心理進行評估的目的,不只是讓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心理,更重要的是讓其了解評估職業心理的方法和程序,提升自身的評估技能。因為個體的職業心理是會發生變化的,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難經常性地評判自己的職業心理,并加以調節,以適應外界的變化。以職業價值觀為例,我們可以通過職業價值觀問卷測評、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在每一項活動結束之后,不僅要引導大學生對評估結果進行反思,還要引導其對評估過程進行討論,如職業拍賣活動結束后,可要求其對拍賣活動本身進行評判,即對拍賣活動的時間安排、拍品設置、拍賣的指導語等加以討論。有些活動本身就可以請學生主持,這樣的討論、實踐可以拓展學生對各種評估方法的認識,提高他們對評估方法的操作技能。
3.人職街接理念的提升。以“了解自我”為開端的職業生涯規劃相對比較容易,困惑比較少,但也容易讓學生過多地關注自我,陶醉白我,忽略社會現實,忽略自己的特點與社會需要的銜接。有些學生很難接受自己的部分心理特點。對此,我們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引導學生接受、認同自己的心理特點。就職業價值觀而言,教師需要在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的基礎上,做適當的延伸與引導。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談到“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是非常自然的,沒有必要因為注重某些價值因素而感到羞愧”“你所看重的職業價值因素在什么樣的職業里可以充分體現”“就自己所學專業而言如何獲得相關職位”等,從而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與所學專業未來從事的職業聯系起來,強化其了解社會的愿望。
4.行動的強化提升。評估不只為了了解,還要有所發展,學生在進行自我職業心理評估之后,在各方面也應該有所進步,如能力的提升、興趣的培養等,這樣,評估才真正達到了目的。就價值觀的澄清而言,一些專家確定了選擇、贊賞、行動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選擇一個價值觀,包括自由地選擇一個價值觀,不考慮他人的壓力,也不考慮其他的價值觀,然后思考每一個選擇的后果。第二階段是珍視你的價值觀,包括珍愛和喜歡你的價值觀,愿意在合適的時候向他人公開聲明自己的選擇。最后一個階段是依照你的價值觀行動,包括做出一些與你的選擇有關的行為(例如投票),不斷以一種與你的價值觀選擇相一致的模式行動。職業價值觀的澄清也可參照認知、技能、理念、行動四個層面,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還能夠較好地激發他們關注社會的愿望,明確自己前行的方向。
三、教學模式設計
教學模式,簡單地講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于全部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是影響教學成敗、決定教學目標能否實現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學模式的設計首先是教學方法的設計,然后才是教學程序的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一般要考慮四方面的因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特點及學生特點。教師特點、學生特點因校、因專業而異,本文不作分析。
就教學內容而言,“了解自我”模塊的內容不同于其他模塊,屬于職業心理分析,所以該模塊的核心方法應該是心理評估。包括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前者包括興趣、價值觀、性格、能力等各種心理因素的標準化測評。后者種類很多,每一種心理因素的非正式評估都有其獨特的方法。以職業價值觀為例,就有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生命線、生涯幻游等。
就教學目標而言,從澄清到發展,從認知到行為,綜合性很強,其中,學生情感、理念、態度的改變是關鍵。而要觸動學生的心、學生的情,一些非正式評估工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第一,情境性強,很多非正式評估工具帶有活動性質,易于營造活躍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第二,針對性強,很多非正式評估的結果非常獨特,有時甚至可以說具有濃郁的個人色彩。以生涯幻游為例,每個人對于若干年以后的工作、生活狀態的幻想是非常個人化的,正因為如此,評估結果也更為真實,可以有效地與正式評估實現互證、互補。所以,心理評估中的非正式評估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了解自我”模塊的核心技術。
2.教學程序設計。如上所述,“了解自我”的教學方法豐富多樣,那么,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將多種方法有機結合,打造出豐盛的“教學盛宴”,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以職業價值觀為例,筆者以為,可以設計成“營養漢堡”。漢堡的“頂部面包”,可以用故事、案例等引人人勝的東西制成,作為課程的暖場活動。緊接著,可以講授職業價值的分類,拓展學生對于職業價值的認知分化程度,為隨后的澄清做鋪墊,這一講解恰似漢堡的“蔬菜層”。隨后,可以選擇1一2種活動,澄清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常用的有“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等,這些活動恰似漢堡的“葷菜層”。當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價值觀,并對澄清的方法也有所了解后,再作適當的延伸,引導學生把自身的職業價值觀與社會的需求、與未來的就業聯系起來,這種延伸相當于漢堡的“底部面包”。至此,一份營養漢堡打造完畢。
為了防止學生受到理論講解的暗示,一般來講,正式評估宜在課前或理論講解前完成,而非正式評估可以在學生充分了解評估內容后進行。如職業價值觀的評估,可以在講解前通過《職業價值觀》問卷完成正式評估,職業價值拍賣、職業生涯風暴等非正式評估可以在講解后進行。從評估結果的解釋來看,正式評估的評估角度較多,但其針對性有時不如非正式評估,所以兩者的結果可以相互映照。對于兩類評估方法所得結果差異很大、或與自己的感覺差異很大的學生,可以作重點跟蹤分析。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及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是“了解自我”模塊教學設計的基本方面。具體教學設計的實施,則因學校、因學生、因課時、因教師、因條件而定。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了解自我模塊的教學設計的論文】相關文章:
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7-19
課程畢業設計的論文致謝詞05-12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03-21
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論文12-21
笑對職業發展的困惑07-11
微課與實用商務英語寫作課程的融合論文12-09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