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下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重點
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教學難點
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球誕生于46億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沒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樣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呢?其實這些問題我們雖然無法通過親眼觀察或模擬實驗得到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前人的實驗或現有的資料來了解幾億年前的地球。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新的一章——生物的進化。我們先來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ㄈ┖献鹘涣,解讀探究
一、學生閱讀教材51頁的科學方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推測?
2、推測需要哪些要求?
二、學生閱讀教材51—52頁的資料分析,討論下列問題:
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你能總結出生命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3、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4、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實驗裝置幾個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條件?
5、根據米勒實驗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
6、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三、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講解
四、學生閱讀教材53頁的內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過程。
。ㄋ模⒖偨Y反思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ㄎ澹╈柟叹毩
1、原始的地球大氣與現在的空氣在成分上有明顯的差別,那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氣、氨、甲烷等
B、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
C、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氣、氧氣、氮氣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礎物質是( )
A、小分子有機物 B、大分子有機物
C、小分子無機物 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
C、陸地上 D、大氣層中
4、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
A、愛因斯坦 B、米勒 C、愛迪生 D、牛頓
5、下列哪一項是原始大氣中沒有的
A、氨 B、水 C、氧氣 D、氫
6 、生命起源的過程是( )
A、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
B、有機物——無機物——原始生命
C、無機物——原始生命——有機物
D、原始生命——無機物——有機物
7、米勒的實驗證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鳂I布置
完成績優學案55頁練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二、原始地球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八年級生物下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15篇)11-12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10-21
《地球上的水》閱讀答案10-09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設計03-02
《清明上河圖》教學設計范文03-11
《手拉手,地球村》教學設計08-15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6篇03-0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篇04-07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6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