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11 08:56: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這一課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其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其中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安排此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生活,了解農業生產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體會農民勞動的辛勞,懂得要愛惜糧食,愛惜他人的勞動成果。真正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

  二、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合作,讓他們親身體驗、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感受道德觀念在自己行為中的力量,并能不斷地將新的道德觀念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而讓學生意識到:節約,從自身做起。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的意圖、課程標準,結合中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目標:以水稻為例,了解各種農產品的種植及生產過程。

  能力目標:懂得農產品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知道農民勞動的艱辛,農產品的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了解農產品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2、明白農產品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難點:懂得農產品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的糧食實物、毽子。

  六、說課時安排

  1課時

  七、說教法

  課標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我在教法的選擇上有:直觀教學法、合作交流法、集體討論法、活動探究法。

  八、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技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因此本課的學法有:角色扮演法、作品展示法、小組合作法。

  九、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以糧食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的作用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糧食,使學生認識到糧食對人體的重要性。

  (二)觀察、活動

  1、觀察

  通過課件讓學生觀察學習水稻的種植及生產流程圖,并追問同學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以大米為例,引入課題《誰知盤中餐》,結合課本34——36頁的內容來完成水稻的種植及生產流程圖(播種——育秧——移栽(插秧)——本田管理(灌水、除草、防病、治蟲)——收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然后派兩名代表來展示一下作品,要求學生講一講,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2、活動

  通過讓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農民伯伯們在做什么呢?(課件展示)。并請學生描述一下是怎么插秧的?邊做動作邊解說,教育學生要想真正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就必須親自參加到勞動中去,根據自己總結的動作來試試,跟著老師的節拍做插秧的動作。通過一分鐘的勞作,有的同學可能會感到腰酸腿疼,這就是想要達到的效果。

  (三)感悟、交流

  1、感悟

  通過圖片,讓孩子們知道,不管刮風下雨、烈日當空、嚴寒酷暑,農民伯伯們都要搶時間勞作,否則,就會耽誤了農時,耽誤了農時,就會影響收成的,知道了這些,問學生想對農民伯伯說點什么呢?進而引出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

  2、聯系生活實際,交流

  用課件展示在生活中浪費的現象,讓學生說一說,這樣的事自己有過嗎?或者見過類似的行為?告訴他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然而在世界上的某個落卻生活著一群饑餓的孩子,他們因為饑餓而忍受著痛苦,世界上每五秒鐘就有一個兒童因饑餓而死亡,每天有八億五千萬個兒童是餓著肚子上床睡覺的,每天,有一萬五千個孩子是死于營養不良的,在視頻中,讓學生仔細看,并談感受。(課件展示)(在視覺上和前面的浪費現象形成強力的對比。)

  (四)、總結

  通過對比,讓學生總結出:節約,從自身做起,告訴他們,糧食是寶貴的,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營養,還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糧食需要我們去愛惜,去節約。(板書:愛惜、節約)這樣就引出了糧食日,珍惜糧食不僅是我們個人的需要,是國家,是世界的需要,針對現如今糧食短缺的現狀,為提高人們對糧食問題的認識,加強團結,一起同貧窮、落后作斗爭,聯合國規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糧食日,教育孩子,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有責任為大家庭盡一份力。

  (五)、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發給學生幾顆黃豆并要求學生把它們培育成小豆苗再上交(一周左右),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真實地體會糧食蔬菜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加強珍惜糧食的意識。

  十、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的思想、學習的思路、教材意圖,我對原教材的順序進行調整、重新組合,以飯碗和禾苗的形式做框架,在碗的上面板書出課題《誰知盤中餐》,飯碗的兩側板書出愛惜、珍惜,在禾苗的旁邊板書出粒粒皆辛苦,簡明扼要地概括了第一課時的重難點,使它能為教學目標的達到構建了視覺上的框架。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認本課:“農、午、汗、粒、辛”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預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認五個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是通過朗讀古詩使同學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誘發動機。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同學的愛好,通過這樣一個同學饒有愛好的詩歌,引出課題,進而極大的誘發同學的學習動機。

  2、深情范讀,激發情感。《憫農》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感情真摯樸實。教學中,利用課件飽含深情的范讀,使同學能在學習之前,有一個整體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讀感悟,讀有感情。現在孩子過于嬌慣,許多孩子挑食,飯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鬧,不想吃就扔掉,鋪張現象日益嚴峻。對于這首詩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詩的魅力,還應注意對同學的情感訓練。當然,這種訓練不是生搬硬套地強加給同學,而是結合多媒體,引導同學細細品嘗詩句,從飽含深情的朗讀中去細細感悟,從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娓娓道來,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

  1、師描述: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想不想?(好)那咱們抓緊去聽一聽吧!(課件播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樂。)聽了以后覺得怎么樣?好不好聽?

  2、好吧,今日老師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憫農》(貼上卡片)揭示課題,熟悉生字“農”,(出示“農”的帶拼音生字卡片),強調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范讀古詩,.。

  1、出示課件:(本首詩的插圖)老師描述:我們今日要學習的這首詩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李紳寫的。李紳呀是當時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農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隨口吟誦……

  2、播放課件:配樂朗讀古詩。

  三、初讀古詩,識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古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愛的符號給要求會認的生字做上記號。

  3、小組同學合作讀生字。

  4、反饋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2)去掉拼音帽子認讀生字,齊讀。

  (3)現在該把它們送回家了。請同學們再讀古詩,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

  四、逐行讀詩,品嘗。

  1、指導朗讀1、2行。

  (1)下面讓我們跟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課件出示一個夏天的中午老農在田間鋤禾的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1、2行詩)這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老師相機依據同學的回答播放課件范讀)你們情愿像這樣讀嗎?抓緊練一練吧。(同學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多熱呀!假如是你,你想做什么?而這位老農呢?(指名讀)

  (4)誰能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男女生讀)

  (5)你們讀得真好!假如能表演讀就更好了。誰想來試一試?(指名表演讀、全班讀)

  (6)現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么?(指名說)

  (7)是啊,這么酷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齊讀1、2行)

  2、剛剛我們大家都讀得很不錯,為了表揚和鼓舞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給大家看好吧?好!

  (1)觀看小故事。(仔細地看,認真地聽,一會兒我要找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2)請同學說說剛剛樂樂和他的爸爸說了些什么?

  (3)學習最終兩行(剛剛樂樂的爸爸告知樂樂要留意疼惜糧食)

  (4)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3、4句。(也就是告知我們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課件出示讀3、4句。

  (6)指名仿課件讀。

  (7)讀了這兩行詩后,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樂樂和爸爸對話的插圖”。

  (樂樂的爸爸也告知了我們大家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聽一聽大屏幕里面是怎樣讀的,我們跟著一起小聲地讀,學一學。(聽大屏幕里配樂朗誦古詩)

  4、跟音樂一起讀。(請一個同學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讀全詩)

  5、全班跟音樂齊讀。

  五、誦讀競賽,展現。

  1、分小組演讀。

  2、師生評議,鼓舞表揚。

  六、課外延長,小結。

  今日的課就上到這兒。《憫農》還有另外一首詩,同學們課外時間去讀一讀,學一學。

  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疼惜糧食,喜愛勞動,喜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預備

  同學預備:訪問農夫或到農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老師預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借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日吃的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憐憫農夫。

  二、老師范讀,同學看書聽讀,留意聽清晰每個字的讀音

  三、同學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記號

  1、不熟悉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同學上臺展現)。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示小伴侶們留意,教一教大家。

  3、老師檢查,留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留意區分“午—牛”的字形。

  (2)老師指導同學熟悉“”(完字頭)這個偏旁。

  (3)鼓舞同學用聯系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伴侶,它們手拉手就成了伴侶,你情愿給它們找幾個伴侶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溝通,學會積累詞語。

  老師總結:平常留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留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借助畫面了解古詩的意思

  1、農夫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夫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夫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夫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肯定要疼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留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納多種形式美讀。采納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認真觀看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美麗。

  2、生生、師生溝通,老師范寫。

  3、同學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足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舞。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現,評好在哪兒。

  九、老師推舉古詩,觀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爭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溝通。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同學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訓練同學喜愛人民,敬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2、熟悉本課11個字,一個多音字“沒mo”,會正確書寫8個字。

  3、指導同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同學學習古詩的愛好。

  二、教學重點

  1、把握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韻律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

  同時,培育同學喜愛古詩、愛學古詩的愛好。

  四、教學預備

  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圖片、課前查找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

  (農夫伯伯辛勤耕種出來的)請大家到田間看看他們是怎么種田的。(課件演示或出示圖片)

  2、指導同學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再認真觀看農夫伯伯的動作、表情,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3、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許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憐憫講。憫農是憐憫農夫的意思。

  4、同學介紹課前查找到的資料,了解唐代詩人李紳。

  5、這首詩大家并不生疏,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句。

  1、對比拼音,自讀古詩。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3、小組里相互爭論,然后全班溝通。

  4、再次用課件演示農夫耕作畫面。

  邊讀邊看圖,理解第一句。

  (1)結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么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非常酷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農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5、指導朗讀。這句詩應當怎樣讀?自己練,在班里讀。(飽含辛酸的語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范讀、領讀、指名讀)

  6、學習其次句,領悟其義。

  (1)個人讀句,小組爭論,說說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的意思是:“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每粒都是農夫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4)指導朗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誦全詩,聯系實際。

  1、大聲誦讀,練習背誦。(采納詩句、單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學習這首古詩后,你想對農夫伯伯說些什么?你想對鋪張糧食的人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長。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學問與力量:結合解釋,查閱字典,了解詩句的意思,進而讀懂古詩《憫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培育同學用“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方法學習古詩的力量。

  過程和方法:總結學法延長課外,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讀詩學法——激趣用法,擴展讀詩”的四步過程,教給同學“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古詩閱讀法。

  情感價值觀: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訓練同學敬重農夫的勞動。

  課前預備:

  課件(李紳的憫農詩,楊萬里的`憫農詩,朗誦古詩的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古代農夫勞作的情景圖)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首詩。(同學匯報)老師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我國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歌《憫農》。屏幕出示《憫農》老師找同學讀古詩,教授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四聲讀法。

  再出示一首古詩《傷農》,指導同學讀古詩。要讀出韻律和節奏。

  今日老師和大家共同學習一首古詩楊萬里的〈憫農〉。

  老師板書:憫農

  提起詩人楊萬里,同學們肯定不生疏,他是南宋聞名的詩人,和“陸游,范成大,尤袤“被稱為“南宋四大家”,楊萬里的作品語言淺近,平白樸實。

  二、啟發想象,體會詩情

  1、釋詩題:“憫”是這課的生字,大家讀準了,指導讀字。同學們借助書中的解釋,(學古詩肯定要看解釋,這是學古詩的好方法。)想想題目是什么意思?(找生匯報)

  為什么要憐憫,憐憫農夫呢,請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詩中,去感悟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吧。

  2、解詩意:

  (1)請同學們自己的讀一讀這首詩,留意里面的生字要讀準。想怎樣讀就怎樣讀,但肯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兩遍到三遍。

  (2)找生匯報。(誰能給大家讀一讀,展現一下你的朗讀水平。)

  (3)詩人看到了什么引發了他的憐憫之情呢?(同學匯報)

  依據同學的匯報,板書;水稻……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4)關于水稻和蕎麥同學們可能不太熟識,我們吃的大米就是沒加工前的水稻的種子,蕎麥也是一種重要的糧食。這兩種重要的糧食都遇到了什么狀況呢?聽著同學們的理解,老師感到這句話啊,能用一組關聯詞來連接,大家想想是哪個關聯詞?“由于……所以……”

  稻子是最重要的糧食,成熟的很少,意味著什么?(同學匯報)所以說這是農夫遭受的第一層“苦”板書:苦

  稻子不能離開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蕎麥又遇到什么狀況了呢?同學匯報

  理解“空花”,是不結果的花,就像咱們都知道有黃瓜的謊花一樣,是不結果的。

  師:聽著同學們的敘述,你想想這句能用一個什么關聯詞把詩句的意思表達的更加精準呢?(不但……而且……)同學們從這體會到了什么?(同學匯報)這就是農夫的其次層“苦”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大家回過頭來看前兩句,流露出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誰能用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同學們看看,這兩句是寫景還是敘事?從這兩句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楊萬里的詩風,平白樸實,步步遞近,層層渲染。

  (5)大家讀讀后兩句,看看你能讀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讀,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

  你讀懂了什么?(同學匯報)板書:忍饑……度殘歲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書:更堪……閏添長

  “閏年”大家理解嗎?(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解釋來理解。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連起來說說這兩句寫了什么事?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農夫的第三層“苦”。

  前兩句是寫景,這兩句是寫事。詩人的這種寫法叫做寫景敘事相結合。

  (6)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你站在田邊,你看到了………聽到了……你感受到了………。詩歌到處體現了詩人對農夫的“憫”,所以詩歌題為“憫農”。

  就讓我們帶著對農夫的憐憫,一起讀讀這首《憫農》吧!

  (7)學習要學會記住,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學問,要記的,現在誰能把學到的這首詩背誦給大家。

  三、總結學法,延長擴展

  剛剛,我們隨著楊萬里看到了災難深重的農村,聽到了農人的一聲聲哀思的嘆息,深切的感受到詩人對農人的無限愛心,短短的28個字,把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表達的淋漓盡致。同學們回憶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首先是釋詩題,然后是解詩意,最終是悟詩境。(課件展現學法)

  現在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首詩,出示古詩《憫農,二》找生來讀一讀,然后說: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自學。自學后匯報,讀懂了什么。可以看解釋或者和同桌商議一下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同學匯報。

  老師小結:這節課啊,我們沿著歷史的隧道來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農村,體會到了農人災年愁苦的生活,傾聽了他們叫每天不靈,喚地地不靈的愁苦哀嘆,探究了古詩學習的方法,老師真為你們會學習感到興奮,誠心的祝福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金鑰匙,開啟輝煌的古詩寶藏,發覺詩的特點,進入詩的王國。

  板書設計:

  憫農

  楊萬里

  稻云……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憫

  忍譏……度殘歲

  苦

  更堪……閏添長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熟悉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夫伯伯的辛苦,懂得疼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疼惜糧食。

  教學預備:

  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日,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伴侶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情愿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同學觀看。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伴侶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夫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伴侶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看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夫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夫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日,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伴侶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仔細?假如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同學: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學習學問,盼望小伴侶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嫻熟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熟悉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同學回憶平常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常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伴侶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愛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同學自主學習生字,老師巡察,發覺問題準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留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伴侶,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熟悉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假如你熟悉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同學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伴侶用手指著書,仔細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殊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夫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夫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事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嬉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夫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準備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熟悉小字頭,同學仔細觀看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示大家留意哪一筆?

  3.老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同學認犯難寫的字。

  4.同學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喜聞樂見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疼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同學并不簡單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同學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同學的留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了同學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同學自主觀看,學習。

  3、通過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歡樂學習。

  4、假如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同學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同學受到訓練。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案例11-20

0的運算教學設計的教學設計11-20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圖案設計 》教學設計03-09

動物設計教學設計03-11

《路燈設計》教學設計03-12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3-11

臺燈設計-教學設計03-14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土默特左旗| 蓬溪县| 余庆县| 凤台县| 简阳市| 德清县| 平遥县| 内江市| 漯河市| 南和县| 凤庆县| 吉安市| 商河县| 富阳市| 卢龙县| 天全县| 温宿县| 河津市| 胶州市| 嵊州市| 庆元县| 贵南县| 西华县| 武清区| 方正县| 托里县| 陕西省| 措勤县| 新干县| 惠来县| 新泰市| 孝昌县| 山西省| 咸阳市| 敖汉旗| 庆城县| 平利县| 十堰市| 阳曲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