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xxxx年5月21日,省級骨干教師許碧良老師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設計》講座,聽完這次講座,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高中數學的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幾點認識:
一、教學設計應有利于讓學生學會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習內容,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自動的、建構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等方面,應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問題。
二、教學設計應有利于讓學生學會做事,加強應用意識的培養
“要求學生統計自己家庭一周內丟棄的塑料袋個數,并依據所收集的數據展開討論!逼涑绦蚴1)作為家庭作業提出此問題;(2)學生自主進行統計活動;(3)請某同學在課堂上對結果作現場統計(列出統計表,老師也把自己的統計結果融入其中);(4)統計分析(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全班一周丟棄塑料袋情況用不同的算法進行描述和評價);(5)結合問題情景深入領會有關概念(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的含義,并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同統計量的差異以及用不同統計量來表示同一問題的必要性;(6)問題自然延伸(計算這些袋對土地造成的污染、先估算一個袋的污染,然后通過多種方式計算推及到一周呢?一年呢?全校同學的家庭呢?照此速度要多久就會污染整個學校呢?)。
由此例可看出,這種模式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圍繞著學生日常生活來展開的:由學生身邊的事所引出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和諧的關系,樸素的問題情景自然地對學生產生一種情感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可以讓他們真正應用數學,并引導他們學會做事。
三、教學設計應有利于讓學生學會共同生活,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數學學習中,個人努力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則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在交流與討論中,能夠澄清認識,糾正錯誤。這有助于擴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強自信,培養合作精神。
四、教學設計應有利于讓學生學會生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式上,而應把數學知識方法貫徹到每一次探索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觀察、聯想、類比、歸納、猜想和證明”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如在《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教學設計中,一般先復習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然后讓學生自己研究。大多數同學類比指數函數性質的研究方法,觀察圖形特征,總結出對數函數的一般性質。教師為了啟發學生突破思維定勢,讓學生探討:不作圖象能否得出對數函數的性質?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紛紛投入到問題的研究,最后由學生提出運用函數與反函數的關系,根據指數函數的性質直接映射出對數函數的性質。這一方法展示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層次的思維水平。發現學生思想的火花,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學目標。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3-21
關于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03-02
教學設計模板心得體會15篇06-04
談新醫改背景下醫學檢驗學生就業前景論文07-31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