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3、結合課后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1、2,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5、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騰王閣序》,比較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簡介作家作品,引導學生參看書下注釋①。
教師可補充以下內容:
王羲之,有“書圣”之稱,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王羲之曾經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個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精神狀態和文學造詣。
二、朗讀
1、教師范讀。
。ㄒ髮W生注意聽清文章語氣、節奏和讀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
齊彭殤(shāng) 趣舍萬殊(qū) 流觴(shāng) 癸(guǐ)丑 游目騁懷(chěng) 修禊(xì)
2、學生齊讀。
。ㄒ笞x準字音,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默讀全文。
(要求學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學生討論。應特別強調理解“俯仰”一詞在文中的意義,“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句子含義。 )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討論: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
。ǚ謩e用六個字來概括。)
學生發言。
明確本文層次。
板書:
1、記敘蘭亭盛況
2、抒發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討論第一段內容
完成課后練習(一)中的⑴,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試背誦。
1、提問:本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
。ㄖ该麑W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話的內容要點。)
板書明確:
記敘蘭亭盛會:
1、時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賢……少長……”
3、環境:“此地有……,又有……”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6、感受:“……信可樂也!
。ㄖv析過程中,給定短暫時間強化記憶,然后指名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提示,試背誦。)
2、討論: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言。
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緊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庇闪汲、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3、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
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美,樸素清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一段。
2、預習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繞樂憂生死等人生重大問題展開議論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第二課時
一、集體背誦第一段
簡要復習第一段內容,導人新課。
二、討論第二段內容
1、教師領讀或學生齊讀。
2、“俯仰”一詞在這一段中兩次出現,意思是否相同?
。ㄒ龑W生參看注釋,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3、本段教學有一定難度,應先指名學生串講大意。
4、提問: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W生發言。)
明確:作者承上文的“樂”字,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5、結合課后練習(一)中的⑵,討論這段話的議論與上一段的敘事有何聯系。
講析: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句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取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書: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悟言一室之內 (靜)
或放浪形骸之外 (躁)
欣于所遇 (快然自足)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
況修短隨化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6、齊讀。
(指導學生在板書提示下試背誦。)
三、討論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懷:
1、指名學生朗讀。
2、討論:結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發言)
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3、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聯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全班齊讀。
四、歸納總結
本文先繪聲繪色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語言清新樸實,敘議結合,在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充斥文壇的當時,顯得尤為可貴。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三。
3、比較閱讀:課外閱讀《騰王閣序》,比較與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
2、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深沉感嘆中的積極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全班齊讀第二段,指出作者的生死關是什么?
三、具體研習第二段
1、重點字詞:
“或”“取諸”“因”“趣”“曾”“系”“向 ”
2、特殊句式:
悟言一室之內。
當其欣于所遇。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3、通過串讀,理清背誦思路。作者發出“豈不痛哉?”的感嘆,原因是什么?
四、具體研習第三段
1、重點字詞:
“一”“齊”“致”“斯文”
2、特殊句式:
不能喻之于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亦將有感于斯文。
3、作者感到“悲”的原因是什么?
五、小結
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表達對人生憂樂和生死問題的看法,即所謂“暢敘幽情”,雖然也出現了一些低沉的調子,但總體來說作者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是積極的,是一種“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的樣式。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景美
樂 人賢
事雅
生命將老 愛好將倦
痛
生死隨化 歡樂有盡
“一死生”虛誕
悲 “齊彭殤”妄作
生死問題,古今同慨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02-21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范文04-11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猜字謎》教學設計范文04-09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范文04-09
《山行》教學設計范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