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我們的錯誤》是坦桑尼亞小說家、語言學家沙班?羅伯特的一首詩歌,入選教材時有改動。詩歌的作者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警醒錯誤的存在,歌詠、贊嘆“我們的錯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3、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理解、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教學重點是:抓住能喚起學生心靈觸動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執教《我們的錯誤》不能僅僅停留在詩歌的表面,而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領會作者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膽拓展教材,構建民主、開放的語文課堂模式,不斷提升每一個孩子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錯誤總象拋甩不掉的尾巴伴隨人的終生,總是和人們如影隨形。無論你是凡人還是偉人,也無論你情愿還是不情愿,錯誤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時不時的不期而至,和人們相遇相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外國詩歌,名字叫《我們的錯誤》。請大家翻開教材。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熟悉作者。同學們注意到本首詩歌的作者了嗎?有沒有相關的資料和大家交流?課件出示作者及其作品風格的簡介。
3.導入新課:作者完全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人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我們的錯誤》一課,來進一步端正面對錯誤的態度。
[設計意圖:磨刀不誤砍柴功。導入新課部分的鋪墊是非常必要的。學生接觸的外國詩歌不多,對作者也很陌生。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渲染烘托,就為學習詩歌奠定了比較好的心理基礎,也巧妙地滲透了詩歌所包含的精神實質。]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掃清讀書障礙。熟讀詩歌,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如:根除、畏縮不前、必修、研讀。
2.自主、獨立學習。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3.合作探討。小組交流初步的閱讀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話題:用自己的話的說出詩歌表述的主要觀點;詩歌的層次結構;詩歌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么好處;與生活現象結合,對詩歌進行質疑問難。
4.檢查、反饋自主學習的情況,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下面的環節設計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首先體現在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來讀書和質疑問難。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所以學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是要通過學習實踐才能檢驗出來的,這樣,教師才不至于閉門造車,課堂才不至于僵化。]
三、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研讀、拓展、深化和遷移。當學生提出自己重點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教師隨即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內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學習擊鼓也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來比喻什么?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待錯誤的什么觀點?聯系周圍的事情,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通過討論,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和他們的所見所聞,使學生認清:錯誤常見,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用不著大驚小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規律,應該用正常的心態去面對。
2.“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3.“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教育要點: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實總是挫傷著人們的意志,考驗著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面對,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4.“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點: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設計意圖:讀書要“進得去,出得來”。引領學生在詩句中徜徉,與詩人共鳴,通過自身個性化的體驗,產生個性化的解讀。結合學生周圍的現實的人和事情,不斷端正學生面對錯誤的心態,成功完成課堂學習向生活實踐的遷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四、回歸整體,拓展課堂
1.接觸原作,再行深入。給學生提供原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判斷:喜歡教材上修改后的詩歌可以,閱讀原作也可以,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悟放進詩歌,讀出感情。
2.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可以有選擇的背誦1至3個小節。
3.開展朗讀比賽。各小組先在本組內演練一下,然后推薦代表參加比賽。
4.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對錯誤和挫折”為主要內容,創編一段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欣賞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自己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并正確對待錯誤。
3、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 ,采用朗讀、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體會詩的含義。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能知錯就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2、學生自讀,思考關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沒有犯過錯誤?那當我們面對錯誤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來聆聽詩人的教誨。
3、導入本課,板書課題:《我們的錯誤》
二、初讀詩歌
1、自由朗讀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朗讀情況。同桌互讀,指名讀,糾正讀音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錯誤,詩人列舉了兩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讀第一節。當我們犯錯誤以后,該怎么做呢?指名讀第二節。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勇敢的面對錯誤,在錯誤中成長。指名讀三四小節。
3、再讀課文,你一定還會有新的收獲。
默讀詩歌,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注;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三、精讀詩歌,感悟內涵。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詩中的哪些話最形象?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文中關鍵的詞(句、段)
1、“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么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2、“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教育要點: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實總是挫傷著人們的意志,考驗著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面對,錯誤往往導引著人們的成功之路。
3、“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涂。”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他還擔心年輕人什么?聽了這些話,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點: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四、閱讀欣賞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2、熟讀成誦,感悟詩人的心意
詩人象一個溫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溫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我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
讓我們再來讀詩,讀出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情感,再試著把它背誦下來吧。
五、課堂小結
作者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
六、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
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么?當時是怎樣處理,學了這篇文,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后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
七、板書設計:
我們的錯誤
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知錯就改
孩子,你知道錯了么
教學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然而,當我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是否犯錯誤?犯了什么錯誤時?學生們大都在說其他同學的錯誤,一直在說:“他(她)如何如何?”而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錯誤熟視無睹,不肯說出來。我讓學生又讀了課題,認清是《我們的錯誤》來說說自己的錯誤,教育學生能直面錯誤,然而,學生們還是不說。我想:也許是出于害羞,也許是有礙于自尊,而不去說。正好這時,有一個女生沒有認真聽課,和鄰座悄悄的做小動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請她說一說自己現在犯了什么錯誤?她說:“xx踢我了。”我又重復了一遍,我說:“那么你現在犯了什么錯誤?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么?”這個女生還是再強調“xx踢我了”。而對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的錯誤一點也沒認識到,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沒有讓她在說,就是讓她在說她也不會說,對于自己的錯誤他一點也沒有認識到。此時此刻,我想:不管這節課再如何去講,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都是無濟于事。由先前的“她、他”,到最后的xx,學生對于自己的錯誤卻很少去面對,不能正面認識自己的錯誤,又怎能去改正錯誤?如果不能,知錯就改就成了空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沒有達成。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3
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說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認識錯誤,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字里行間,意蘊悠長,很容易使讀者一進入課文就產生一種角色置換,仿佛不是在朗讀詩歌,卻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心靈進行對話。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正確地反復吟誦。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去感知,體味,欣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
2. 要抓能喚起學生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的理解。如“學習擊鼓總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等
3. 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確的書寫和運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生活中,老師是個經常犯錯的人。如生性比較懶惰,有時答應同學們的事也沒堅持做好,愛吸煙等,現在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習上的你有什么錯誤,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發學生興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題
1.我們有這么多的不足,應該怎樣去面對,大家來想一想辦法?
2.小組討論
3.各小組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
三、學習新知
1、師: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很好,我們來看看沙班.羅伯特是如何對待錯誤的?
2、生自由朗讀
3、同桌讀
4、教師范讀
5、讓學生評價誰讀出作者的感情,誰讀得好?
6、學生再讀
思考:課文告訴我們要如何對待錯誤
7、生交流
8、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讓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說明理由
9、全班朗讀
四、拓展
今后,我們要怎樣對待自己的錯誤碼,怎樣對待別人的錯誤?
學生交流
五、作業
1.寫片斷
假如我錯了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3篇】相關文章:
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09-19
我們上路了教學設計03-05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8篇03-05
《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設計03-02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學設計03-02
《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教學設計03-08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15篇09-17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設計15篇03-26
部編版《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教學設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