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運用比喻修辭、及短句有創意地表達。教學重難點:巧用比喻的修辭和短句有創意地表達。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
導入:
喜歡夏天嗎?說到夏你會想到什么?
教學過程:
(一)自由朗讀全文,找出關鍵詞,體會如何把握情感朗讀。
(要求:誦讀文章時,同學們要在腦海里想象畫面,朗讀時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讀出磅礴之勢,升騰之氣,表達出對夏的贊美、語調,讀出梁衡散文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訂正難字詞
(二)課文品析
品析一:
1、在作者眼中夏有什么特點?
2、在文中勾劃出表現夏天“緊張、急促、熱烈”特點的語句,并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景物。
明確:從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三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景致的,
3、文中作者表達了對夏怎樣的感情?(找原句)
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贊美。
品析二:體會本文使用修辭手法有創意地表達。(勾畫課文前三段的比喻句。如果說作者使用的高妙的修辭技法,在每一個段落里都用了關鍵的比喻來表現夏的特點的話,那么這三個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們欣賞。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句。)
例:——“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強調找出喻體。(創意比喻主要通過喻體的創新來體現,創意喻體來自作者的審美傾向——源自表達的內容。)
這些比喻與作者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系?
品析三:
(大家齊讀第三段,怎樣的語速?稍急促。)
1、給這段文字進行畫面命名,要求賦有詩意。
2、“挑”、“舉”、“匍匐”三個詞換成“長”好不好?文中還有這樣的動詞嗎?
“挑”、讓讀者感受到棉苗均勻有力的喘息;“舉”寫出了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悅;“匍匐”寫盡了瓜秧淘氣的腰肢抖動,蜿蜒蛇行,使用擬人的是手法,生動地表現了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從而來表現夏天的旺盛活力。它們仿佛都在緊
1緊抓住這美好的年華大顯身手,通過出神入化的描繪讓我們從這些夏的寵兒身上感受到了人的風采,人的氣度,人的靈秀。
采用擬人的手法,用夸張的語言生動形象寫出了麥浪翻滾的熱烈程度和磅礴氣勢,且很有情趣。文中的其它動詞:
——兩個“撲打”不僅描寫了景物的動態,而且描寫了場面十分遼闊壯觀。 ——“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烘拷”改成“照射”,“涌”改成“拖”好不好?——“照射”指光線射在物體上,不能表現溫度高。“烘烤”這個詞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陽的溫度特別高。“拖”指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涌”指水或云氣冒出來。這里描寫田野里麥浪翻滾的一種動態情景,顯然用“涌”字準確形象,更給人以美感。
3、文章最后一段“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能否改為“金黃”?
明確:含義一,指熟透的麥子的顏色;含義二,突出夏的價值。
4、讀課文第四段,感受句式的特點。明確:短小,體現節奏快。
——多用短句,整散結合,“彎著腰,流著汗”句式對偶,“只是想著”和“又想著”句式一致,這樣顯得節奏整齊,確實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連用四個“快”,突出了農活的繁忙和農民勞動的緊張。而換成長句就不行了,不能表達出那種緊張的旋律。
(三)練筆:
在你心中,夏和冬是什么顏色?請仿照下列句式仿寫。
例句: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夏之色為;冬之色為。
小結:
學了本文,體會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學習如何運用比喻修辭、運用句式有創意地表達。
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能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了解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贊美夏天、贊美大自然、贊美勞動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夏天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學生:課前閱讀描寫夏天的書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鄉、蒼茫塞外、黃河流域的夏日圖片,請學生辨析哪一幅圖片是本課描寫的夏日情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小組交流
1.人們愛吟誦春花秋月,冬雪的潔白也為人們稱道,夏天卻極少被提及。一說到夏天,人們總會想到驕陽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詞或不理解的問題。
2.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3.用橫線勾出文章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細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贊美夏天
1.文章從幾方面贊美了夏?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夏季特點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氣氛。
(1)夏天的氣氛熱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綠草、樹林帶”各比作什么?在這沸騰的夏季、密密的綠草、茂盛的樹林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2)這一聲聲蟬鳴真是那樣使人心煩嗎?在這里,作者透過蟬鳴,想告訴我們夏天怎樣的特點?
(3)“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兩句話蘊涵著怎樣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3.欣賞夏天的色彩。
(1)“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 “這”指什么?有怎樣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洋溢著成熟的氣息。”比較研讀,深刻體會。)
(2)結合對“希望”、“成熟”等詞語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當之間,是一個、的旺季。(春華秋實;承前啟后,生命交替)
(3)聯系下文,理解夏天“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義。
(4)田間長著哪些莊稼?它們的長勢怎樣?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觀刈麥》。根據搜集的資料,說說詩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引導學生讀這句話。)
(2)用自己的話談談人們夏季的繁忙、緊張。
(3)有感情地朗讀全段,讀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四、精讀全文,拓展積累
1.引讀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寫夏季特點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對夏季的贊美之情。
3.背誦課文第一段。
4.文中有許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寫得形象生動,讀一讀,抄一抄。
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
2、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二)過程與方法
1、品味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句。
2、能讀會寫,感受文章的夏與其他作家筆下的夏的不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夏的獨特之處,培養學生熱愛夏的情感及贊美勞動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品味課文優美的語句。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魅力。
【教學設想】
1、誦讀(理清思路);探究(生動準確的語言)。
2、仔細完成預習,掃清字詞句障礙,初步了解文意。
3、搜集文章背景資料,結合自身閱歷,了解夏的特點,感受夏的魅力。
4、插入圖片信息,制作多媒體課件。
5、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投影圖文,導入新課山亭( )日(唐)高駢
綠樹陰濃( )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人們愛吟誦春花秋月,冬雪的潔白也為人們稱道,夏天卻極少被提及。你能說說你所了解到的夏嗎?(學生自由說,師生注意總結)
一說到夏天,人們總會想到驕陽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寫的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季節呢?讓我們走進梁衡的《夏》。
二、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并正音,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情況。
2、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劃出不懂的或有疑問的語句,并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
3、用橫線勾出文章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細讀一讀。
三、精讀課文,探究感悟
(一)整體思考:作者筆下的夏有什么特點?課文表達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齊讀第一節“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熱烈、緊張、急促)
引讀第五節“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喜愛、贊美)
(二)細讀探究
1、文章是怎樣表現夏天熱烈的特點的?探究文本,找出依據。
選詞填空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而終于()()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了一堵黛色長墻。” “()()的太陽()()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著,()()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著一艘艘艦船。” “金色()()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著,()過田野。” “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在田野上()(),在天地間()()。”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前進的瓜秧,無不()()出旺盛的生命力。”
自主質疑
(1)夏天的氣氛熱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綠草、樹林帶”各比作什么?在這沸騰的夏季、密密的綠草、茂盛的樹林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2)這一聲聲蟬鳴真是那樣使人心煩嗎?在這里,作者透過蟬鳴,想告訴我們夏天怎樣的特點?使用了什么手法?(對比)
(3)體會“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4)夏是什么樣的色彩?說說為什么。(5)“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這”指什么?有怎樣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洋溢著成熟的氣息。”比較研讀,深刻體會。)
(6)文中寫夏天的田間有哪些莊稼?它們的長勢特點怎樣?(7)聯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正當春華秋實之間,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義。
(8)齊讀這兩段文字,讀出熱烈的氣氛。
小結
這兩段寫夏天之景,色彩濃厚,對比鮮明,有力地突出夏的熱烈的特點。
2、文章又是怎樣表現夏天緊張、急促的特點的?
選詞填空
“你看那些揮鐮的農民,()著腰,()著汗,只是想著()(),()();麥子上場了,又想著()()、()()。”
“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窗紙,可是起了風;()()窗外,天空可是()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肥、()水。 【自主質疑】
(1)夏天的旋律是怎樣的?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請從書本中圈畫出體現夏季的繁忙、緊張特點的詞語。(3)“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觀刈麥》。根據搜集的資料,說說詩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引導學生讀這句話。)(4)作者想表達一種什么情感?(贊美夏,謳歌勞動者)(5)有感情地朗讀全段,讀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小結
本段著重寫人,可親可敬的農民,在寫夏的生機的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夏的喜愛和對勞動者的贊美。
3、作者認為“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說說你的理解。
四、齊讀課文,小結方法
課外鏈接“梁衡談寫作”
“現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寫作培訓班,教一些寫作的技巧,這當然也是必需的,但是要寫好文章,還是要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大量閱讀,才有可能解決孩子們的知識面問題,也只有大量閱讀,才有了模仿的范本,可以學習別人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語文學習最基本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背書,要背下來,才能將眾多的資源轉化成自身的營養。小時候是記憶的黃金期,在這個時候不多背一些東西太可惜了,只會‘失之東隅’,先背下來,不理解的可以慢慢反芻。這是一個‘發酵’的過程。”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對夏及勞動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2、欣賞文章語言的方法:
(1)生動傳神、富有表現力的詞語(2)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3)運用了對比、含義深刻的句子(4)表現出作者強烈感情的句子
3、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寫,充分展示了夏的特點,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題材。
五、說寫結合、積累運用
1、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黃色的。請寫寫自己心目中的夏。
2、欣賞語段,看看老舍先生如何寫夏天。
六、作業
文中有許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寫得形象生動,讀一讀,抄一抄,寫一寫。
【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夏感》教學設計12-21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01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
《心愿》教學設計03-02
《數數》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