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你看過表里藏著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里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表、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顯現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三、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布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后兩句話之間的關系。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里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么?
2、作者對表里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里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么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三、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么?為什么后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布置作業:
預習下一課。
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2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節的內容,包括演替的類型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兩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層次上分析生命系統的發展變化,后者是探討人類在這方面的作用。本節對前后的種群和生態系統的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模塊中占有重要地位。《群落的演替》關注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對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及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和決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說出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②舉例說出群落的演替。
③舉例說出頂級群落的概念。
④比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能力目標:
①分析群落演替的過程,揭示群落演替的有關規律。
②運用演替理論,為退耕還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議。
③通過觀察地衣、苔蘚實物及生活環境等活動,說出在初生演替過程中地衣先于苔蘚出現的機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體驗科學研究的艱難,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認同群落演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③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并探討人類在這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和次生演替以及頂級群落。
教學難點:闡明演替機制與初生演替過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四章的前三節已經學習了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對種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生對農田、地衣、苔蘚及群落演替的現象并不陌生,只是沒有建立起概念與現象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始終圍繞著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以動態發展觀引導學生對演替的本質進行思考。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問題 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黃土高原的歷史變遷”的視頻資料并組織學生觀察討論:
1、什么原因使黃土高原從6000年前的伊甸園變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荒山禿嶺?
2、這樣的荒山禿嶺千百年后會形成茂密郁蔥的森林嗎?
觀看視頻,思考
創設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討論:生活中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結課
完成練習,布置作業
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的資料,設疑:光裸的巖石上是怎樣長出森林的呢?
多媒體投影展示教材“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 過程圖片。組織學生思考討論:
1、光裸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蘚能夠取代地衣?
3、在森林階段,還能否找到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嗎?(強調優勢取代)
設疑:演替只發生在光裸的巖石上嗎?還有沒有其他的演替?
【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與非生物的教學設計03-04
《生物的分類》教學設計03-05
《表里的生物》教學設計02-28
表里的生物的教學設計03-01
《生物的生殖》教學設計02-19
生物的分類教學設計01-20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07-30
生物課教學設計02-28
《海洋生物》教學設計02-28
生物的變異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