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設計案例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設計案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1
重點:能夠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句型
難點:理解Help yourself.Mmyummy.Let me try.Let me show you.等句子
發音:句子Help yourself.I can use chopsticks.的發音。
教具準備:
1、教材配套的單詞卡(餐具和食物)
2、教師準備真實的餐具。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Unit 5 Let’s learn]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教師課前將表示餐具和食物的單詞卡片或圖片貼在教室四周。
上課后,教師說:Point to the beef/fork,學生迅速指相應單詞圖片。教師說:Pa me fish/Give me vegetables,學生迅速做出反應,將對應的單詞圖卡取下,交給教師。
教師播放第四課時Let’s do部分的錄音,學生邊聽邊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發出指令,做動作。
(二)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教師說:“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Chinese food or English food?”
學生回答:“I like English food.”
“What’s this?”
“It’s beef.”
“MmYummy.How can I eat it?”
“Cut with the knife.Use the fork.”
“Who can do it?”
教師拿出真實的餐具,讓孩子試一試。教師幫助孩子說:“ Let me try.”,請孩子來邊試邊說。然后教師邊示范邊說:“Let me show you.”
當孩子們理解了以上的句子,教師帶著孩子們邊演邊說:“MmYummy.I like beef.I can use the fork and the knife.Let me show you.”讓孩子在小組中邊演邊說。
出示Let’s talk部分的課件,先讓孩子整體觀看故事。
學生逐句跟讀,模仿對話。
學生分角色跟讀練習。
學生分角色給課件配音。
小組練習、表演故事。
教師播放Let’s chant的歌謠。學生學唱。
學生邊唱邊演,邊打節奏。
小組為單位表演。邊唱歌謠邊按歌謠的內容傳遞物品圖片或實物。
(三)趣味操練(Practice)
游戲1猜一猜,做一做
教師不出聲,用口形說句子,發本單元Let’s do部分的指令,學生猜一猜,做一做。
游戲2雙簧游戲
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在前面表演故事,但是只動口形,不發聲,另一個孩子蹲在后面給他配音。
(四)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根據Let’s chant部分節奏,改編歌謠。(教師改編歌謠的第一段,學生仿照改編,邊說邊演)
Use the fork,
Let me show you
Use the fork,
Let me try.
板書設計: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I can use chopsticks.
Let me try.
Let me show you. Help yourself.
I like Chinese food.Mmyummy
We had a good time.
See you tomorrow.Good night.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2
一、設計理念:
1、教材分析:
我所設計的內容是EEC教材,初三英語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要和老朋友保持聯系”。所以在新課的導入和語言實踐活動中,始終在都在圍繞著朋友這個話題。最終目的是通過聽、說訓練,增進應答、反饋和表述的能力。
2、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三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用英語表述自己的想法,但一部分學生比教害羞,上課時不愛發言,同時班級有一部分學生英語的基礎比較薄弱。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教學渠道,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不同的學生在課上都有所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節課的生詞及交際功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2、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珍惜友誼,記得和老朋友保持聯系。
三、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熟練的掌握生詞及短語的用法,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聽過對話后,能夠抓住關鍵信息,并自由的交流或介紹一些朋友的情況。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1)以合作式學習及探究式學習為中心。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不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知、體驗、實踐、參與。
(2)任務型教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而讓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
2、學法指導:
(1)提高學生自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側重聽、說學習策略及語言技能的指導。課堂上要把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與培養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人文主義的教育,引導學生要會選擇朋友,珍惜友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注重過程評價。在評價中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應用的能力。用恰當的、合理的、充滿激情的評價語言進行師生或生生評價,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指明努力方向。
3、教具: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趣”為切入點。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對事物感興趣時,他的大腦就會興奮起來。親切的問候后,學生看兩張圖片,一棵樹和一片森林,問一問學生更喜歡哪一張及其原因。使學生聯想到,一人不能獨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需要朋友。那什么才是朋友呢?通過師生間輕松的交流,使學生既初步了解本單元的話題,又順利的進入了第一課的學習。
(二)熱身活動,在探究中激活學生的思維。
談論圖片:教材在熱身活動中,提供了三幅圖片。為了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把三幅圖片掃描后,設置在了不同的幻燈片上。這一環節主要是在不同的情景中處理生詞,了解圖片內容,了解劉暢與他朋友的成長經歷,為下一步聽,克服障礙。
(三)語言應用,引導質疑,反饋聽力能力。
經過熱身活動,將教材的第二部分聽力,作為了課堂上的反饋環節。首先是聽錄音,回答兩個簡單的問題,從整體上去理解聽力材料;而后,再聽對話,根據對話內容選出最佳答案完成各句,培養學生從聽力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這里說明一下,教材在設置問題時,是分成兩部分,比較分散,所以依據中考的題型,我對原有的教材內容的進行了改編;再聽第三遍,根據所聽內容寫出所缺的單詞,提高學生聽音寫詞的能力。在大量的聽的輸入基礎之上,讓學生進行自讀,領會對話的內容。最后小組活動,完成一個表格。這個表格的設計,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三個交際功能,同時提高他們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綜合運用語言,生生互動探討和體驗。
通過了解劉暢和蘇珊的老朋友,學生已能夠熟練的表達自己和朋友間的故事。所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間。通過小組表演對話,同學互訪或親自給朋友設計明信片并寄語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延伸與拓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五)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增強參與意識。
評價可以調整學生的學習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課的最后,向學生提供了一個評價表格。使學生及時的進行自我反思。
(六)作業的布置:寫一篇作文,探討一下,是否應該結交朋友。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聽和讀是領會吸收的過程,說和寫是表達和應用的過程,通過寫,使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得到鞏固和發展。
六、板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相關文章: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03-22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分析02-07
小學新標準英語教學設計案例03-19
幼兒教學設計案例02-01
《散步》的教學設計案例12-06
分子教學設計案例02-08
荷花教學設計案例03-14
信任的教學設計案例03-11
窮人教學設計案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