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7.學會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事物
18.利用身邊可利用資源改造游戲更適合自己
教學重難點級關鍵:
鼓勵學生創造改造符合環境的游戲,不局限于已有的傳統游戲。
教法:
利用一些簡單的玩具例如毽子跳繩讓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明新玩法。
教學準備:
6.準備一些簡單的玩具例如跳繩、毽子、橡皮泥、橡皮筋。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八、引入主題
同學們都知道我手中的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嗎?但是誰規定的這些只能這么用呢?所以今天讓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玩具還可以玩出什么樣的新花樣!
九、小組討論
每組發一種玩具,合作設計新玩法。設計完成后每組示范新玩法
同學們可以創造新玩法,那么將不同的玩具進行組合然后設計一個新玩具呢?
兩或三個小組一同討論設計新玩法。
四、板書設計
玩出新花樣
第二課時
十五、承上啟下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變換新玩法,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創造新玩具呢?讓我們變廢為寶,制作屬于自己的玩具吧。
十六、模仿大王
我們經常會看到電視上一些綜藝節目上嘉賓們玩的非常好的游戲,但是許多道具我們身邊都沒有,但是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身邊有的東西加以改造,就可以創造出可能比電視上還有趣的`游戲!
十七、小組合作
每組負責改造一個游戲:
1.制作所需道具
7.更改適合當前人數的規則
十八、小組發言
向大家展示自己改造后的游戲,并體會其他組的游戲交換意見。
五、板書設計:
我們一起來創造
布置作業: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
2、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驗物體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課件比較大小
2、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
3、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兒人數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動過程】
一、比比哪個大,哪個小。
1、趣味練習。
比較大象和螞蟻,蘋果和草莓,小狗和蜜蜂,哪個大?哪個小?
2、逐一出示各種實物(如碗,皮球等)每種大小各一個。
提問:這是什么?哪個大?哪個小?
3、出示大小籃子各一只。
請幼兒按大小給實物分類,大的放在大的籃子里,小的`放在小籃子里。
二、玩“聽口令舉雪花片”的游戲。
請幼兒每人拿一種圖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聽教師的口令舉雪花片,如舉大的圓形雪花片,舉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發現出竹竿的多種玩法。
2、了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游戲的來歷,嘗試用X X和xx X兩種節奏型跳竹竿。
3、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數三分之二的長竹竿,短竹竿、短棍子若干。
2、律動音樂磁帶,音樂磁帶《阿佤人民唱新歌》。
3、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長短不一)隨樂騎大馬入場。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竹竿、棍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種玩法:
1、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棒多玩”
導語:竹竿、棒子可以和我們玩騎大馬的游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
2、交流、總結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挑擔、跳竹竿、多人合作劃小船、抬花轎、練武術、鋪小路等等)
三、看圖片、錄像了解跳竹竿的來歷、方法。
導語:剛才我看到了xx小朋友他們兩個人在地上敲竹竿,讓其他小朋友來跳,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他們那樣就叫跳竹竿。這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黎族特有的民間舞蹈、游戲活動。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現在,跳竹竿這個有趣的游戲活動還成為了他們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項活動。
幼兒觀看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像。師邊看邊講解。
提問:他們是怎么跳竹竿的呢?好玩嗎?
師幼共同了解跳竹竿的游戲玩法
這個游戲是許多人一起玩,其中兩個人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按一定的節奏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人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四、幼兒玩“跳竹竿”游戲。
導語:小朋友,你們也想來跳竹竿嗎?讓我們一起來玩吧!你們想用什么節奏來跳竹竿呢?
1、兩人合作學用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2、兩人合作學用x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3、幼兒自己分成三人一組嘗試用xx的節奏打竹竿、跳竹竿,體驗跳竹竿的快樂。(師幫助幼兒總結方法如何才能跳好,不踩到竹竿上)
隊形:四散
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4、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師幼共同隨樂嘗試用單腳跳、分合跳、雙腳跳等方式跳竹竿)
隊形:四散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x,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五、幼兒嘗試用不同隊形跳竹竿。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能用竹竿擺成好看的隊形來跳嗎?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擺出好看的圖形跳起來吧!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4
菜場游戲-電子稱
制作材料:廢舊紙盒、銀色及時貼、1—9的數字
制作要點:紙盒的大小約為30X20,做得大一些才有稱東西的效果,并用銀色紙包裝。數字直接寫在白色小紙片上,也可以制作成突起的`效果,更能吸引孩子。另外用藍色即時貼制作一個顯示屏。另為幼兒提供菜價、貨幣廢等相關輔助材料。
設計思路:在生活中,幼兒經常有機會跟隨父母去菜場買菜,幼兒對此都不會感到陌生,有些幼兒在跟隨父母去菜場買菜時,會對電子稱的操作過程發生興趣。在小班的菜場游戲中,經常會因為許多幼兒到“菜場”買菜,不付錢的現象,因此在菜場游戲中增添了電子稱的玩具,這個自制玩具一方面可以使幼兒嘗試買東西要稱重量付錢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菜場游戲中內容的單一性,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讓幼兒在稱重量過程中對數字更加敏感,對生活中所見的電子稱使用有進一步的體驗。
使用說明:能將顧客買的菜進行稱重,并付款收費,幫助孩子解決雙方的買賣交易。
玩具特色:利用廢舊的包裝盒制作,取材方便,廢物利用,節約能源。直接在盒子上粘貼,不需要復雜的工藝,制作過程簡單、快速,可以節約教師的時間。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喜歡和老師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動作并演唱歌曲;
2、進一步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3、能大方說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戲情節,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創編歌詞。
【活動準備】
游戲道具:爸爸鏡框幾副、媽媽用的假頭發、娃娃一個、小勺子、小碗、音樂磁帶等。
環境創設:一個“娃娃家”。
知識準備:幼兒會唱歌曲、事先請兩個能力強的幼兒學習表演。
【活動過程】
1、律動表演《頭發、肩膀、膝蓋、腳》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跟著音樂來做做動作吧!
指導語:小朋友每天在幼兒園唱歌、跳舞做游戲真快樂!那你能告訴王老師你們最喜歡做什么游戲?娃娃家里有誰?他們會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王老師把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戲編成了一首歌曲,名字叫《我們一起過家家》你們還記得嗎?那我們一起來唱好嗎?
2、幼兒演唱歌曲《我們一起過家家》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有兩個小朋友想來表演這首歌曲你們想看嗎?
3、欣賞幼兒的表演,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剛才這兩個爸爸媽媽表演的怎么樣?像不像爸爸媽媽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爸爸戴眼睛、媽媽有卷卷的頭發)
有沒有誰做的動作和他們不一樣呢?
4、讓幼兒學習表演炒菜的動作
指導語:“你看到爸爸媽媽是怎樣炒菜的'?你能學一學嗎?”引發幼兒模仿表演的興趣;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炒菜;幼兒聽音樂嘗試表演。老師反饋較好的動作供大家模仿表演。
5、集體表演
分角色兩兩結伴進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時眼睛要看著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像玩娃娃家游戲時一樣。你也可以請客人老師參加你的表演。
6、結束語:
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師為你們高興,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歡快的音樂跳起舞吧!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6
【設計意圖】
在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選擇了玩小竹梯的活動,他們對這種新鮮的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對玩小竹梯活動進行挖掘。還可以發現小竹梯除了“爬”以外的很多玩法,這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空間。使幼兒能在玩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這種玩是非常有價值的。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的創造出各種不同玩小竹梯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3、培養幼兒勇敢、團結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竹梯若干。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在《健康歌》的伴奏下,幼兒與老師一起做身體各部分的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小竹梯,啟發幼兒探索小竹梯可以怎樣玩?
如;雙腳跳梯、單腳跳梯,兩個小朋友將梯子扶好,另外小朋友鉆爬梯子。
2、教師召集幼兒討論:小竹梯還可以怎樣玩,讓幼兒講述玩法并為大家演示。
學習新的玩法:走梯
教師示范動作,并講解動作要領: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玩法——走梯,”將兩個小竹梯在一條直線上平放好,讓幼兒兩臂伸直從梯子上走過,發展幼兒平衡能力。
玩游戲:送梯子
師生共同布置場地
玩法:師:裝飾工人要粉刷房子急需要梯子,小朋友自愿找一個小伙伴想辦法將梯子給工人叔叔送去。有的小朋友一前一后,將梯子放在腰的一邊,用一只胳膊前后挎住梯子走,有的鉆進梯子一前一后用兩只手抬著梯子走……此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三、結束部分
1、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2、聽音樂、做放松動作。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與小伙伴合作完成一個游戲,分享感受和活動成果。
2.情感與態度
能在游戲中找到玩的樂趣,并培養創新意識。
3.行為與習慣
愿意嘗試新玩具和新玩法,培養探究習慣。
4.過程與方法
通過變換新玩法、自制玩具和制訂游戲規則,培養發散思維,并能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與小伙伴合作完成一個游戲,分享感受和活動成果。
2.難點:培養發散思維,并能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紙飛機、跳繩、沙包、毽子、皮球、乒乓球及球拍。2.課件。
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玩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舉行跳繩比賽,看誰在一分鐘內跳的次數最多。那么,你們知道跳繩都有哪些花樣嗎?請你們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2.生l:“雙飛”,即跳一下,手搖兩次繩。
生2:花跳,即雙手胸前一交叉,身子從形成的洞里穿過去,再將手恢復原樣,這樣一花一單,跳得像朵花。
生3:大繩套小繩,即邊跳大繩邊跳小繩,兩人甩一條長繩子,一個人在中問跳單繩,大繩和小繩一塊兒穿過。
3.學生嘗試跳繩的花樣,教師巡視指導。
4.師:一個玩具不止一種玩法,只要同學們多多轉動自己的小腦袋,大膽地想象,一定可以玩出新奇,玩出樂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嘗試著玩出新花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嘗試跳繩的花樣,明白一個玩具不止一種玩法,同時享受到玩的樂趣。】
二、玩出新花樣
1.(出示教材第26頁圖片)師:圖中一共有幾種新玩法?每一種玩法是什么?你們喜歡哪種玩法?其原因是什么?你們還有什么新玩法呢?
2.學生討論交流,并試著玩一玩,然后談感受、總結新玩法。
3.(出示教材第27頁圖片)師: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
4.生l:不同的人可以重新組合玩。
生2:不同的玩具也可以組合。
生3:變個規則玩一玩,游戲會有新樂趣。
5.師小結:傳統游戲換個玩法,可以變成新游戲;簡單玩具變個花樣,可以玩出更多樂趣。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游戲不同玩法的魅力,從而愿意嘗試新玩法,玩出新樂趣。】
三、動手創造,變廢為寶
1.師:同學們雖有很多玩具,但我估計你們的玩具都是在玩具店里買的`,今天老師教你們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2.(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圖片)師:這些同學都用什么材料制作了什么玩具?他們是怎么玩的?
3.學生分小組討論,班內匯報交流。
4.師:孩子們,你們的想法很好.你們可以試著做一些玩具。
5。(課件出示教材第29頁圖片)師:你們小組制作了什么玩具?你們制訂了怎樣的游戲規則?
6.學生在全班交流。
7.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今天.你們不僅學會了自己制作玩具,還會制訂游戲規則。我希望你們今后多動腦、多動手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勤動腦、愛動手的好習慣,并明白并不是越貴的玩具越好玩,自己不花錢也能創造出好玩的玩具。】
【《我們有新玩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成功了》教學設計04-07
《我們的畫》教學設計04-13
我們的方陣教學設計01-08
《我們民族小學》教學設計05-19
《我們身邊的垃圾》教學設計04-07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05-18
《有多重》教學設計12-12
《有多重》教學設計08-22
新上乘法口訣教學設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