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以及少年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下面CN人才網小編整理了頂碗少年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座無虛席、驚羨、歉疚、驚心動魄、陶醉”等詞語。
2.理解課文的內容。
3.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4.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蘊含的哲理,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趙麗宏。
3.指生自讀閱讀提示,指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提出問題,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三、品讀課文,明白道理。
1、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充分自主讀書,獨立思考。
2、學生找到“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句后,教師引導體會為什么一次雜技表演成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少年在與誰搏斗?這場搏斗何以驚心動魄?
3、分組學習:學生進行自學后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及時參與學生討論,給予指導,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4、教師在學生充分交流、辯論的基礎上,適時引導。
四、感情朗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1.在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兩次失誤后的心理活動。
2.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動。
3.拓展延伸。
(1)、表演結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記者,你會怎樣采訪這位頂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問題呢?
(2)、你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么做的?學習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終生難忘
雜技表演 (1)失敗——不失風度重新開始 失敗
(驚心動魄) (2)失敗——不知所措 鎮靜再來 ︱
(3)成功——努力拼搏驚心動魄 成功
抒發感嘆:每每想起總有微微激動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頂碗少年》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課前我布置了學生進行了預習,通過自己動手,利用工具書,結合課文學習生字,了解生詞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學時我從課文前的“連接語”引入新課,讓學生從“作者看了一場雜技表演所受到的啟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發現問題,讓學生學會提問,引發學習的興趣。檢查了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讀課文,通過自讀理解、學生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師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決相關問題,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及寫作特點,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學時時間安排較緊,學生還未有時間來交流學習的收獲。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二】
設計理念:
一、 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
二、 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
三、 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目標: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二、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閱讀要求
(一)談話導入:我們學了前面幾篇課文,知道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今天我們也來學習第4課《頂碗少年》,看看作者又得到什么啟示?
(二)學生讀“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三)教師導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同學們按要求自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小組內討論。
二、學生自讀,初步感知課文
(一)把課文讀通順,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詞。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集體反饋,檢查自學情況
(一)學生反饋,教師引導理清全文的脈絡。
四、學生品讀,感悟哲理
(一)小組討論: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去體會。)
(二)學生自由談。
1、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雜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
(1)“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
、倌氵體會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技藝高超。)
、谡埓蠹矣梅Q贊的語氣同桌一起讀一讀。
(2)“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
、龠@時,觀眾的反應怎樣?少年呢?(觀眾驚呆,少年沒有慌亂)
(3)“臺上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購“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鎮定、充滿信心)
、谝龑W生想象:這時少年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怎么會這樣?平時訓練都沒問題,不用緊張,這次肯定成功,別怕。)
③請你們帶著鎮定的語氣讀一讀。
(4)教師小結:頂碗少年雖然技藝高超,但意外還是發生了,這的確是一場難度很大的雜技表演啊!
第二次表演:
(5)“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美,緊張不安的觀眾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
、偎娜诵〗M朗讀,體會少年的鎮定自如。
(6)“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購“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樣?(板書:沮喪、信心頓失)
(7)“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
“場子里一片喧嘩。”
“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
①觀眾在場的反應讓你體會到什么?(少年的雜技表演驚心動魄)
、谝龑W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敗了,“場子里一片喧嘩。”人們在喧嘩什么?當時的少年會想些什么?
(8)教師小結:少年兩次表演都失敗了,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難度極大的雜技表演啊!再次失敗的少年會被嚇倒嗎?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體現老者對少年的寬容和關愛的雜技表演。
第三次表演:
(1)“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并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
①從老者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什么?(著重抓住“微笑”、“撫摩”、“搖了”、“說了”等詞語體會老者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谝龑W生想象: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么?
(2)教師小結:這一次少年終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請大家帶著敬佩的感情朗讀描寫老者的片段。(板書:鎮定、充滿信心)
3、學生可能會有其它答案,讓他們自由談。
4、品讀描寫少年的語句,體會少年內心活動的變化過程。
(三)感悟哲理。
1、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體會到“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五、總結全文
教師總結:課文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讓我們體會到:人總會遇到困難、挫折的,要鼓起勇氣克服困難,失敗乃成功之母。(板書:
“失敗乃成功之母”)
六、作業
(一)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板書設計:
4*頂碗少年
鎮定、充滿信心 沮喪、信心頓失 鎮定、充滿信心
(失敗) (再失敗) (成功)
“失敗乃成功之母”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15篇)12-20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15篇03-05
中華少年教學設計范文04-27
少年閏土教學設計15篇02-10
2022頂崗實習心得01-24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