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操作、觀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教學難點:讓學生清楚的表述圖形的旋轉過程。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基本圖形卡片、帶有小方格的紙,教師準備多媒體演示文稿、紙做小風車。
教學時間:2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在游戲中導入新知
1、教師手拿風車走向講臺。
問:同學們,認識它嗎?玩過嗎?在今天這個舞臺上你敢玩嗎?
找一名學生上臺展示玩法。
問:在你玩的過程中,這個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它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2、看了剛才這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請同學們想辦法讓手中的東西、桌子上的東西、包中的東西旋轉起來,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最會玩?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1、剛才,老師看了一下這位同學的玩法,這位同學的玩法很獨特,我們就請到前面來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語言具體描述一下它的旋轉過程嗎?(說清繞哪一點、按什么方向旋轉,旋轉的角度)
1、剛才大家都讓自己手中的東西旋轉了起來,玩的開心嗎?下面我們換一個玩法。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讓一個基本圖形旋轉起來,會形成什么樣的圖案呢?
2、大屏幕呈現一些美麗的圖案。
這些圖案美不美?這里的每一個圖案都是經過一個圖形的旋轉而得到的,今天我們就走進圖形旋轉的天地。
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
二、在實踐中探索圖形的旋轉過程
1、請大家繼續欣賞這些美麗的.圖案,他們分別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呢?下面我們就這兩幅圖為例來探討一下。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轉的過程,我們可以先明確一下他們的位置。請大家在學具中任選一個圖形,親自演練一下他們的旋轉過程吧!
2、學生演練圖形旋轉的過程。
3、找同學在實物投影上邊說邊演示圖形的旋轉過程。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說清楚圖形是繞哪一點旋轉,按什么方向旋轉,旋轉的角度。
4、教師在學生演示完以后要追問:還有沒有其他的旋轉方法?
5、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這兩幅圖的旋轉過程,進一步引領學生觀察和說清楚圖形的旋轉過程。
三、小結圖形旋轉的要素
1、大家今天不光玩的開心,我們還在玩中學到了知識。請大家思考:我們怎樣清楚的表述一個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呢?
2、學生討論后匯報。
3、結合學生匯報,板書:1、中心點2、旋轉方向3、旋轉的角度
4、提出建議:希望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選擇一個圖形創設一幅自己喜歡的美麗圖案。
附板書設計:
圖形的旋轉
1、中心點
2、旋轉方向
3、旋轉角度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優秀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所說課的內容是《圖形的旋轉》。這一課我將從三個方面說起,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與學法,最后是重要的教學過程。
首先我來說教材,教材我分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
圖形的旋轉:
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
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起著導向性作用。為此,我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確定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標,具體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實例探索觀察與動手操作,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方法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培養學生觀察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第二個環節是學情分析及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學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了軸對稱、平移這兩種圖形基本變換,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
根據學情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首先是教學重點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夠運用方法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 90后的圖形。
而學習難點則是根據教學重點來制定的
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繞旋轉中心點旋轉90后的圖形。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一個分析,接下來我將說教法與學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和動手操作這兩種方法,而在學法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這三種主要學習方式,另外,我還制定了評價方法,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發展性評價。我將采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根據教法與學法,我和學生需準備以下教具和學具
教具:直角三角板、半圓儀、風車、鐘表、自制鐘表、幻燈
學具:方格紙(2張)、直角板、鉛筆 、半圓儀、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接下來進行的將是我本節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回顧舊知,激發學習興趣。
我出示了第一張圖片,問圖a到圖b經過了怎樣一個過程?學生經過想象與回憶,回答出是平移,這樣同學們在剛一上課就知道了本節課要學習關于圖形的知識,緊接著,我出示了第二張圖片,學生此時就要思考了,圖a到圖b又經過怎樣一個過程呢?學生思考完,回答出經過了旋轉這個過程,而此時,也就引出了我本節課的題目——圖形的旋轉。
引出課題之后,我迅速展出了幾幅旋轉的物體,和由旋轉得來的圖案,讓學生來欣賞,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并且演示了這幾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增強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欲望。以上呢就是我教學過程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動手實踐,這個階段是整堂課的重點,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出示一個鐘表,旋轉一周后,提問鐘表指針做了怎樣的運動?向哪個方向運動的?學生根據自己對鐘表的了解,說出了順時針旋轉,然后我說明沿著鐘表指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反之則是逆時針方向。接下來呢?我讓學生來旋轉我的這個教具,讓學生旋轉出三點整這個時間指針的方位,學生則可以順得的旋轉出來,然后我來旋轉,我旋轉過程中則要出現三次錯誤,第一次旋轉錯誤讓學生思考,錯在哪里?由此引出旋轉的第一個要素——旋轉中心點,接下來我演示出現的第二次錯誤,仍然采用讓學生找錯誤原因,來引出旋轉的第二個要素——旋轉方向,最后我演示第三個錯誤,引出旋轉第三個要素——旋轉角度。這個環節我把復雜的圖形旋轉轉變成了鐘表指針的旋轉,也就是線的旋轉,降低了學生這習的難度,然后再經過我三次的錯誤,讓學生找出原因,引出旋轉的三個要素。
第一個環節探索出了旋轉的三個要素,第二個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動手練習,讓學生當一次設計師,根據我出示的三個要求,讓學生在自己的方格紙上練習設計,起到一個現學現用的原則。學生在畫完之后,我來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在展示過程中定會出現一些問題,仍然讓學生找錯誤的原因,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旋轉的三個要素。這就是我教學過程的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我又回到了欣賞,而這次的欣賞不同于第一次欣賞,先是讓學生來看這三幅由旋轉得來的圖形,提問看完之后找到旋轉的中心點,然后我來演示這三個圖形旋轉得來的過程,再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旋轉方向。起到了一個欣賞圖案,滲透新知的效果。
接下來就到了第四個階段——拓展練習,在這個階段我出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要考查學生對旋轉角度的理解,選用的是畫過的風車,讓學生說出圖b是圖a繞點o 順時針旋轉了多少度而得到了,依次說出后面的。而第二個題目,則是讓學生找旋轉中心點的,第三個題目是讓學生全面考慮旋轉的三個要素,經過三問的要求,讓學生說出得到的圖形。
最后一個階段,就是總結
通過對全課的探索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學到了什么,這樣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自我評價在本節課的表現,讓學生從心里想想自己在本節課學到了什么樣的知識。
以上就是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由于經驗甚少,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平移與旋轉》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2-23
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設計11-25
平移和旋轉優秀教學設計通用02-28
《旋轉與角》教學設計03-30
平移和旋轉的教學設計12-18
《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05-07
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11-09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