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的教學設計修改及反思
教學目標:活化石教學設計修改及反思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朗讀課文,知道講了哪幾種活化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3.培養愛自然、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知道并了解保護活化石的意義。
一、談話導入:大家知道恐龍嗎?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一說,對學生地回答適時評價。然后用ppt分別出示圖片一、圖片二圖片三和圖片四,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化石。恐龍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種動物,我們現在只能通過化石來認識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板書課題《活化石》,引入新課。
三、引導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兒?(博物館)
(2)化石可以用來干什么?(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看到億萬年前的動植物)
教師講解化石,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點.
(修改原因:幫助學生了解化石,為更好地學習活化石做準備)
2.學習第2自然段。
(l)指導朗讀。
(2)看圖,了解銀杏樹的樣子。
(3)讀了這段后,你知道了關于銀杏的哪些知識?
(銀杏樹已生活了幾億年,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長得很慢。)
3.自學第3自然段。
(l)自由讀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關熊貓的知識。
(熊貓生活在許多年前,它愛吃竹子,它的祖先卻以食肉為生。)
(3)指導朗讀。
(4)放課件大熊貓的圖片,給學生欣賞。看的學生有些已經在小聲
議論了,瞧,它爬到樹上去了。它還趴在那睡覺呢!真可愛! 師:同學們已經看完了大熊貓,有什么想說的嗎?
師:你真會觀察!每只大熊貓的樣子都不一樣,你能說說嗎?
師出示句式:大熊貓的樣子可愛極了。它的身子( ),四條腿( ),一雙大眼睛( )。
4.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對照插圖,了解中華鱘的樣子。
(3)你能說說中華鱘的.有關特征嗎?
(中華鱘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長,現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學習第5自然段。
(l)齊讀。
(2)明白這段的作用。
(總結全文,井點出主旨:好好保護它們。)
四、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1.邊看課件圖片,邊說說這三種活化石的有關特征。
2.讀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3、創造性地演讀課文
師示范表演(銀杏樹的自述)
小組內表演:分別表演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各組推選優秀的“大熊貓、銀杏樹、中華鱘”,戴頭飾上臺表演。 五、練習:1、句式練習:科學家把()、()和()叫做活化石。
()、()和()被科學家叫做活化石。
2、讀讀寫寫:一片片葉子 一把把扇子
一塊塊—— 一條條——
一棵棵—— 一只只
(修改原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加強句式及詞語的訓練,學會準確運用語言。)
【《活化石》的教學設計修改及反思】相關文章: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修改民法總則的意義03-15
古代音樂活化石西安鼓樂12-12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