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的幾個環節
淺談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的幾個環節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設計,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根據高中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特點來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可以說,好的教學設計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科學性的行動綱領,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高中生物在教學設計中應注重以下幾個環節:
一.課堂教學設計應以做好“備教材”和“備學生”兩方面的工作為前提。
“備教材”,首先要明確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明確教材的內在體系和教學內容的主次關系,在此基礎上分析和處理教材,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步驟,確定適當的教學方法。
目前,學生對高中生物教材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教師既要圍繞目標全面組織教學,更要敢于以相當的課堂時間突破重點、疏通難點。尤其要注意不能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地硬"塞"給學生,而是要靈活運用,做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同時要密切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動鮮活的素材,及時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調動自己知識的積累,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去把握和使用教材。只有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其次是“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在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上做到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
目前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難度提高了,而學生的基本情況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或者基本沒有學習過生物,有些學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因而面對高中教材時,學生普遍感覺困難。針對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教師要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組織教學。在課堂上,將重點難點知識簡化為一般淺顯易懂的知識,并適當補充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常識,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生物基礎,從而激活學生的生物思維,以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二.課堂教學設計應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這一群體特有的心理特征,使他們普遍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對化學更是或多或少存在某種排斥感。這時,教師就要善于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學習生物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愉快、主動地去學習。學生一旦喜歡上了生物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則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采取多媒體教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法,其特點是教師和學生中出現了多種“媒體”:標本、實物、電腦等,這些教學媒體,不僅準確,豐富地“攜帶”了許多教學信息,而且把這些知識內容轉化為生動活潑的聲像結合的畫面。借助媒體的傳送,生物學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了。學生借助媒體的幫助,對所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更加激發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理解和分析問題能力。很多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或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理過程。如今的學生早已不再滿足于老師口中念念有詞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師能夠帶領他們遨游生物學的海洋,體驗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多媒體課件的出現,使老師可以輕而易舉地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愿望。同時,教師恰當地運用好各種媒體,把實物再現在學生的面前,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 課堂教學設計要增加實驗機會,尤其要重視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以往的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新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高考對生物實驗的考查已經擺脫了書本實驗內容,轉向考查學生設計簡單實驗、對實驗內容進行分析的'能力。為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多地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有意識地將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重視和加強生物實驗技能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實驗的器材、過程、現象和結果分析,更要重視實驗設計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運用教材中的實驗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事實表明:讓學生多動手、多做實驗的意義遠比讓學生弄清實驗原理本身要好得多。
其實,自己動腦設計實驗并親手加以實踐的學習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強化了他們對書本上理論知識的理解,又促使他們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發現和探究問題。例如,在講到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材設計了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教師可以在教光合色素后作為驗證實驗處理,也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探究實驗,這樣做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又加深了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訓練了他們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在實際實驗中,教師可直接演示實驗,讓學生重復;也可講解實驗過程、要領,讓學生去做。并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操作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提高了對生物學的興趣,增強了生物學實驗研究技能,并培養了生物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課堂提問的有性效。
在生物教學中,課堂提問是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產生疑問,積極思維。課堂提問要求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圍繞課文重點精心設計,在向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對問題得出結論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活躍學生思維,養成學生迅速回答問題的習慣。
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否積極展開,有賴于教師的正確引導。有經驗的教師很注重提問的科學性,通過不斷的知識引導,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啟發其找到問題的答案。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并積極引導他們在生疑-置疑-解疑的循環往復中探求新知識。這些就要求教師要善于依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有計劃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斷和推理,并及時地回收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關鍵,對癥下藥,改進教學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被激發,思維不斷受啟發,知識不斷被深化,進而在學習上由量的積累升華為質的飛躍,課堂教學從而進入“有效教學”的境界。
五、課堂教學設計應重視課堂練習對知識的鞏固效果。
當堂練習,能很好地提高知識練習的效率。通常情況下,學生回家作業實效并沒有教師預想的那么好。部分學生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很難自覺認真完成作業,而課堂練習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讓學生當堂完成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上理論課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及時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所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可以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后。設計課堂練習能當堂檢測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六.課堂教學設計要注意教學實施中的動態調整。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因而課堂設計必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必要的調整。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調整,培養學生主動的、探究的、合作式的學習習慣,可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的作用放在適時地向學生提供材料和教給獲取材料的方法,并對難點問題進行引領性分析。當教學內容學生都掌握時,教師可根據需要考慮利用差異進行教學,差異是最好的資源,可用學生當小老師教學生的辦法,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主體知識的發揮,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和互相幫助。這樣,不僅使學生具有較明確的自主學習的方向,避免了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而且有效縮減了師生間的交流距離。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因此,高中生物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具體的生物實驗操作來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意識,并努力加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有效促進師生間的關系。
【談談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的幾個環節】相關文章:
需要幾個輪子教學設計01-05
談談世界地球日的幾個問題04-16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HR常見的幾個毛病09-25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