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各地不同的生活》語文教學設計
[德育目標]:
通過了解祖國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觀和人們的生活與生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系,培養關愛自然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從中國地形圖上了解和熟悉我國地形的特點,一些典型的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內容,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
[素質發展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閱讀地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祖國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觀和人們的生活與生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系,培養關愛自然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閱讀地圖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閱讀中國地形地貌的知識;收集有趣的中國氣候特點的資料。
2、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
(一)引入:
師:(出示中國地圖)同學們,你對中國地形圖有什么了解?(生:有不同的顏色),你能說出有幾種顏色嗎?這些顏色代表的是什么嗎?
師:你聽說過“地形”這個詞嗎?你知道地形的分類嗎?(地形: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知道我們生活的`地方屬于什么地形嗎?今天,我就一起去看看和地形地貌有關的知識——第一課:祖國各地不同的生活。(板書課題)
(二)認識地形:
1、出示圖片: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每種地形都出示一個圖,讓學生對這幾種地形有深刻印象。
2、介紹有關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在我國所占比例。(學生知道的由學生介紹,師補充。)
3、師:誰能簡單說說我國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寫在書中)
4、師:在中國地形圖上,你能找出自己家鄉所在的地方嗎?它屬于什么地形?結合地形知識,你能簡單說說自己的居住環境嗎?(寫在書中)
5、交流:(引出我們生活環境的氣候變化,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認識不同的自然環境:
1、師:你們都收集了一些有關中國氣候的資料,誰愿意介紹介紹?
師著重介紹: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如:霧凇、冰雪等。
2、閱讀文章感受氣候的美麗。(第6、7頁)
(三)森林里的故事:
師:每個地方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每個地方都在發展和變化著。
1、放錄音:東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訴說著自己家鄉的變化。
2、出示書中詩歌,了解詩歌中東北地區的美麗。
師:讀完詩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識?(師出示圖片使學生對東北美麗的風景有所認識)
3、聽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談對這首歌曲的了解,使學生懂得要保護動物。)
4、講一講自己或者別人愛護動物或植物的故事。
5、要讓家鄉故事永遠美好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四)游戲:
師:有關地形的知識我們了解不少了。我們現在以這些知識進行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它和生活有關系》。
游戲對抗賽規則:全班分為兩大組,每組以唱歌的形式表達和這節課所學的地形、氣候有關的知識;每首歌唱完之后要概括講出你要表達的知識內容;以多為勝。
(五)建立資料庫:
師:對于祖國各地不同的生活,我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把這些知識保存下來,怎么辦?我們建立一個資料庫行嗎?
師:你對資料庫的建立有什么好的建議嗎?說說看。組長負責收集意見,并在組內組織分工,充實我們的資料庫。
教學反思:
本主題是對本單元學習的一個導入。學生已經通過前面的學習了解祖國的概況,現在是引導學生深入到我國的一些區域去繼續了解自己的國土和人民。
重點是通過觀察人們活動的變化來理解區域間自然環境的差異。首先從兩幅圖自然環境景觀圖片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體會與自己家鄉自然環境的異同。
這里既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學習內容,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接著教材呈現了中國地圖;還編排了學生的小文章、歌謠、故事和小資料等內容。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是把區域的差 異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引發他們的聯想和體驗,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主動地去了解和收集相關的資料。
【《祖國各地不同的生活》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教學設計04-07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設計06-30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9-09
語文天地四教學設計08-20
語文《賣白菜》教學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