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意識的起源;
2、知道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3、理解意識的內容;
二、發展要求
從意識產生的角度正確把握意識的本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意識的內容;
難點:意識的起源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提問哲學的基本問題,在思維和存在二者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存在的物質性,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思維。
講授新課: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用多媒體展現三幅圖片:巖石風化、葵花反應、條件反射。用以證明一切物質都具有反應的特性,而這種特性是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和發展而得來的,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基礎。由此證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多媒體展示狼孩、豬孩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腦就有了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學生能夠通過狼孩、豬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問后,即可引導學生說出: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還是社會的產物。由此得出:意識是社會的產物。這個問題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再用黑猩猩滅火的事例證明一下,讓學生再次生成結論,加深印象;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總結得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首先展示人腦的結構圖,簡單說明,提出問題:動物能否望梅止渴?為什么?這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積極思考同時,閱讀教材中的相關鏈接能夠找到答案:第一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是人特有的。動物不具備第二信號心痛,所以不能產生人的意識,所以不能望梅止渴。動物的行為只是本能。
此處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再舉鮭魚的例子、水獺的例子進行證明。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多媒體展示“畫鬼從何處取材”、“宗教觀念的形成”。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腦自動產生的,他們在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再用多媒體展示魯迅的話,以論證自己的結論。
在學生接受了這個觀點后,進一步分析意識到底是怎么產生的。這里用“原材料——工廠——產品”做個比喻,引出“客觀事物——人的感官——人腦——意識形成”這樣一個過程,力求講解透徹即可。
由此,引導學生說出意識到底是怎么來的——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本課小結:
通過以上三點,抽象概括意識的本質:客觀存在的反映。
接下來有時間的話進行簡單的課內練習。
注意事項:
1、在講第三個問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時,如果以宗教為例揭示宗教的本質,一定語言周詳,不要傷害學生的宗教情感;
2、在講完后小結時,應該給學生指出:如果有題目提到“請從意識的本質角度……”時,意識的本質角度就指以上三個方面。
【《意識的本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創業的本質是什么04-27
《商業的本質》讀書筆記03-26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寫作意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論文04-29
領導意識測評09-18
變革意識測評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