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最大的書故事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09 13:29: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最大的書故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最大的書故事教學設計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

  一、導入 :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的最大的書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還有比它更大的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讀故事〈最大的書〉

  二、初讀識字。

  1.初讀預習。

  初讀課文,勾畫生字、喜歡的詞語、不懂的字詞。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我還知道有部小說叫《紅巖》。冊教科書封面上寫有二年級下冊。

  (2)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引導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如,地質勘探隊員--我喜歡書中的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因為他懂的東西多。(3)向同桌請教不懂的字詞。如,寶藏、礦物。

  (4)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

  3.同桌向集體匯報。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朗讀擂臺賽。一人讀一句,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4.寫字指導。

  (1)寫正確。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埋字左邊是土字旁,要與理區分字形。還可以引導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2)寫美觀。本課要求寫的字中,出現了很多豎撇,如質、厚、底的左撇,鐵字右邊的第二撇,冊字的兩撇。建議重點指導豎撇的書寫。指導應以示范為主,不妨多示范幾次,讓學生反復觀察由豎到撇的變化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反復練習,感悟由豎到撇的自然過渡。第二課時:

  一、導入 :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來看一看這世界上最大的書。板書課題。上節課中,小朋友們解決了一個問題書,為什么加引號呢?還記得嗎?誰能再說說理由。小朋友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最大的書到底是什么樣的?可以做什么?我們這節課呀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朗讀感悟

  1.讀中學。

  (1)自由讀。好問的川川通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的地質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些什么,學到些什么嗎?請趕快讀一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他和叔叔的對話。

  (2)伙伴對讀。找自己的伙伴讀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么了什么?

  (3)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3.演中悟。

  (1)四人小組合作演一演。

  角色選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你能設計出爸爸的動作神態嗎?合作演一演。

  (2)集體評一評。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三、積累運用

  1.詞語開花。看看課后我會填中紅花里的字,你發現規律了嗎?你會填嗎?學生自主填好后,可以開展組詞游戲。如:寶石--石頭 化石--石英高山--山嶺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圖

  四、實踐活動

  1、交流自已找的有關巖石的資料。

  2、課文中的學習伙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 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最大的書故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6篇03-05

《天鵝的故事》教學設計09-24

失信將是最大的破產創業故事04-30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12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04-19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福贡县| 新野县| 炎陵县| 扎兰屯市| 新营市| 乐业县| 大名县| 高密市| 万山特区| 乌拉特中旗| 广汉市| 海阳市| 那坡县| 临高县| 岚皋县| 饶阳县| 丰县| 浠水县| 瓮安县| 大荔县| 中西区| 旌德县| 灵宝市| 莱州市| 宣城市| 土默特左旗| 新建县| 安福县| 信丰县| 聂拉木县| 阳江市| 漳浦县| 藁城市| 天全县| 湖州市| 若羌县| 项城市| 高清| 延川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