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查報告范文
教育調查報告的格式
對某種教育現象調查后,對其結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調查報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課題搜集材料、羅列現象,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分析、歸納綜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探索事物內部聯系及其規律,找出解決總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一般說來,教育調查報告由題目、前言、正文、總結及附錄五部分組成。
1. 題目
用鮮明、簡練的語句反映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副標題是對主標題的補充,用來說明在什么范圍內基于什么問題的調查。
2. 前言
調查報告的前言用來交待調查的目的、意義、任務和方法。它一般從三個方面說明。
第一, 簡要說明調查的問題。如調查此問題的緣由和背景,調查的籌備過程,國內外對同一課題的研究概況以及此次調查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經說明調查的基本情況;概述調查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取樣及調查的方式方法。
第三, 此調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作簡單分析。
3. 正文
正文部分即調查內容。通過敘述、調查圖表、統計數字及有關文獻資料,用綱目、項或篇章、節的形式把主體內容有條理地、準確地提示出來。調查報告正文部分寫法多種多樣,一般有兩種不同寫法:
(1)并列式。就是把教育調查的基本情況按種類分成并列的幾個部分或方面來寫。如對一個地區幼兒教育狀況且的調查,可分為幼兒園規模、教育經費、教育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等不同項目,將有關的材料分別加以組合,使問題的論述相對集中,形成專題。
(2)順序式。就是將調查的基本情況執照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演變過程加以排列,分成互相銜接的幾個部分,層層深入地來寫。也就是說,按所調查現象的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來寫。
在觀點和材料處理上,可以先列出材料,然后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先擺明觀點,然后用調查得來的事實材料加以分析說明。
4. 結論和建議
在對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總體的定性、宣分析的基礎上,概括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并提出新的見解、新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向實際工作部門提供參考意見、改革方案。
在作出結論和提出建議時,應注意,所提出的觀點應言之有據,觀點要從事實中引出;提出的建議要謹慎,同時要考慮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應全面衡量建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附錄
必要時要把調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報告后面,這既可以使正文內容集中,又可以為調查報告的讀者提供了解和分析研究狀況的資料,使人從中分析鑒定搜集調查材料的方法是否科學,工具是否可靠,材料是否可信。
附錄的內容一般包括:主要調查工具,與結論密切相關的原始數據、研究記錄等。附錄的編制與正文相呼應,防止雜亂或過于簡單。
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
一、調查概況 我于2005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二)調查方法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1、教育價值觀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學習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http://www.shddsc.com/【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調查報告06-27
教育調查報告08-08
學前教育教育調查報告01-26
地理教育調查報告10-12
教育教學調查報告11-11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1-21
有關教育的調查報告01-18
優秀教育調查報告03-30
數學教育調查報告11-04
教育研究調查報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