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2016經濟發展調查報告(1)
黨的xx大報告指出,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思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xx年底,武漢城市圈(以下簡稱城市圈)被國家批準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此前后,圈域內各市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按照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圍繞著民營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城市圈各市工商聯(商會)對所在城市民營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武漢市工商聯對城市圈民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匯總分析,并提出了推進城市圈民營經濟又好又快、協調集約發展的探討建議。
一、城市圈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城市圈民營經濟在黨的十六大、xx大精神指引下,在各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活躍市場、穩定社會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民營經濟總量占據半壁江山
根據各市提供資料統計,20xx年,城市圈實現GDP共計5555.16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實現GDP達2724.36億元,比上年增加19.9%,占整個城市圈GDP的49%,基本與國有經濟平分秋色。城市圈九市民營經濟GDP總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漢市、孝感市和黃岡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前三名的是孝感市、潛江市、仙桃市,除武漢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均超過了50%,其中孝感市接近四分之三(見表一)。
表一:武漢城市圈民營經濟GDP情況統計表單位:億元
城市 各市GDP(億元) 民營經濟實現GDP(億元) 與上年同期增長% 占本市GDP%
武漢市 3141.5 1262.14 22.5 40.2
黃石市 467 238.03 -0.8 51
黃岡市 437.74 241 17.4 50.9
鄂州市 208.71 121.09 24.0 58.0
孝感市 480.79 351.9 15.9 73.2
咸寧市 284.91 170.14 19.7 59.3
潛江市 156.63 111.1 20.5 70.9
天門市 151.48 99.51 18.3 65.7
仙桃市 190.4 129.45 16.9 67.9
城市圈 5555.16 2724.36 19.9 49
近幾年來,隨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民營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各市國有企業改制的基本完成,城市圈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呈增速趨勢,發展質量也明顯提高。
(二)民營經濟完成稅收快速增長
隨著城市圈各市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在增強地方財政實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各市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城市圈實現稅收770.5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完成稅收298.78億元,占城市圈稅收的38.8%,比上年增長40%以上,成為城市圈地方財稅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城市圈九市民營經濟稅收總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漢市、黃石市、孝感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為前三名的是仙桃市、孝感市、黃石市;除武漢市、黃岡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都已超過和接近50%,其中仙桃市的占比接近90%,也是增幅較大的佼佼者(見表二)。
表二:武漢城市圈民營經濟完成稅收情況統計表單位:億元
城市 各市稅收收入(億元) 民營經濟實現稅收(億元) 占各市比重%
武漢市 580.58 201.71 34.7
黃石市 83.26 46.12 55.4
黃岡市 45.1 5.82 12.9
鄂州市 11.8 9.31 78.9
孝感市 17.6 13.6 77.2
咸寧市 20.66 12.18 59.0
潛江市 14.1 6.59 46.7
天門市 3.33 1.55 46.6
仙桃市 6.93 6.23 89.9
城市圈 783.36 303.11 34.4
一般而言,民營經濟完成稅收比較好的市,除了民營經濟發展有較好的基礎之外,這些市的國有改制企業、招商引資企業,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外資企業在稅收方面有突出的表現。
2016經濟發展調查報告(2)
一、當前民營經濟狀況
近年來,我縣按照“圍繞發展抓環境,抓好環境促發展”的思路,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縣的軟硬環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優化,為客商投資打造了良好的環境平臺:政策環境有了進一步優化。縣委、縣政府先后制訂和完善了《關于支持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國內外客商投資的規定》等一系列拉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實行“免二減三”,并對投資大、發展快、創稅高的企業家,在經濟上給優惠、社會上給地位、政治上給榮譽。服務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門服務承諾,實行了“一事一議政策機制”,促進了工業園區的積聚效應。法制環境得到進一步整治。加大對“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的打擊力度,積極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偷稅漏稅、坑蒙拐騙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獨具特色的各類市場建設和“綠色通道”工程的實施,為促進產品交易起到了日趨明顯的作用。發展環境的改善,有力推動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截止2019年11月底,我縣民營經濟企業達到662戶,從業人文秘雜燴網員16623人,工業園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戶,新上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7個;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制定鼓勵技術創新新政策,并完成13個省市級新產品開發,其中10個為省級新產品,3個為市級新產品,園區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8.1億元,上繳稅金1.01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審批環節仍很繁瑣。縣委、縣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門執行不徹底,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執行不理想,新上一個項目,要經過立項、環評、規劃等多個部門審批,拖上幾個月時間的事并不鮮見。
2、收費標準隨意性大,“三亂”現象有所反彈。一些執法部門收費罰款討價還價,標準不清;有的人員收費,把權力作交易人情收費,毫無原則可言。有的部門借企業證件年檢之機,搭車收費;有的部門把收費罰款作為工資等來源,對收費下指標、搞提成,不得不將收費向企業轉移,造成投資環境惡化,在等界線不明確的地方,易發生亂收費問題,亟待規范。
3、投資環境問題反映強烈。一些企業反映,企業在施工建設期間,經常遇到當地百姓以土地是他們的地盤為由強行插手工程,而且費用還比當地市場要高,如不答應則阻攔企業施工,還有一些社會閑雜人員壟斷建筑材料,強買強賣,“砂霸”“石霸”現象又有出現,致使企業建設成本增加。
4、城鎮環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來,雖然我們在硬件環境上投入了很大資金,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城鎮環境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有的街巷路難走,雨天泥濘難行,主街道地面破損嚴重,施工后留下的瘡疤得不到及時修復,以街代市現象依然嚴重,街巷內垃圾成堆,隨地大小便,隨地亂吐痰現象普遍,墻上“小廣告”等城市“
三、建議對策
1、加大力度,進一步營造優化發展環境的濃厚氛圍。要按照“服務型政府”的執政理念,創新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領導干部將主要精力放到營造優化環境上來,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改善發展環境的積極性,用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把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引領到優化環境的實踐中來,使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公民都成為優化環境的組織者、參與者、受益者,都成為優化發展環境的實踐者、推動者、創造者。
2、全面發動,標本兼治,切實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要齊抓共管,協調聯動。要有效地解決有些部門、單位和個人等待觀望,上邊熱、下邊冷,上邊服務承諾,措施定得硬,下邊軟磨不執行的問題,真正把社會各方面參與環境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要從解決影響優化環境的突出問題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標到治本,從根本上、源頭上、體制上加以解決。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擊力度,對影響投資建設的人和事要堅決處理,決不手軟,狠剎“三亂”歪風,以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環境有個根本的好轉。
3、抓好政策宣傳,推動現有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要通過多種形式,抓好政策宣傳,狠抓政策落實不力等突出問題,大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辦事效率,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監管人員素質,改進監管辦法,努力創造高效便民的服務環境。
4、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企招商,發揮現有骨干企業作用,改造現有企業,提升檔次。以商招商,發揮現有外商作用,拓寬引資渠道,尋求更多外來資金。重點招商,針對農村實際和農產品加工需求搞好農業招商,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園區招商,發揮工業園區作用,加強規劃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經濟發展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增快經濟發展調查報告范文08-21
關于網絡經濟發展調查報告01-29
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調查報告02-14
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調查報告(精選10篇)10-24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2-25
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02-22
經濟發展調研報告范文12-29
某村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2-09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