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區民政局對全區社會組織進行調研,目的在于了解我區社會組織發展的基本情況,剖析社會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研究我區今后社會組織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探討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有效措施,加快推進全區社會組織科學健康發展。
一、xx區社會組織基本情況
社會組織是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滿足社會需要或部分社會成員需要而設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當前我國由民政部門登記管理的社會組織類型,主要包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社會組織是社會公共利益的主要提供者和重要維護者之一,它與政府組織、企業組織共同構成現代社會的三大組織體系。近幾年,區民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在各業務主管單位的積極配合和協助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組織工作的各項決策決定,圍繞樂居xx這個工作中心,積極探索社會組織的發展新舉措,提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力,各類社會組織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體系和層次不同、區域有別的發展格局,發展速度逐年加快,在發展全區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截止2013年底,全區累計共注冊登記社會組織500家(社會團體273家,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227家),年遞增率為11.4 %;備案社區社會組織1561家,年遞增率為 97.4 %。
1、開展年度檢查工作,促進社會組織規范運作。根據有關規定,區民政局每年對社會組織進行年檢。重點圍繞社會組織的財務會計制度,換屆情況、工作人員情況、開展公益性服務項目情況等內容開展年檢。雖然年檢工作是一項常規工作,但是部分社會組織對年檢的的重視度還是不夠,區民政局在要求各業務主管單位協助配合做好年檢初審的基礎上,通過直接電話告知、在行政服務網、xx民政局網站發布年檢告知單等方式對于未及時年檢的社會組織進行提醒和督促,幫助社會組織完成年檢。
2、開展等級評估工作,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作為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部門,為創新社會組織管理方式,對社會組織實施分類管理,提高社會組織能力和公信力,建立社會組織等級管理體系,xx區自2010年開始開展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由于近年來社會組織在我區的發展尚屬初期,自我提升意識較為薄弱,申請評估積極性不高,雖然區民政局為這項工作的開展做了充分的宣傳及動員工作但是申請等級評估的社會組織還是很少。截止2013年底,全區共有4A級社會組織 4家,3A級32家。
3、開展公益微創投活動,發揮政府積極引導作用。2012年至今xx區利用福彩公益金開展了3 屆公益微創投活動,明前第三屆公益微創投活動正在進行中,前兩屆的中標項目運作情況良好,社會效應已有所顯現。微創投活動可以有效激發社會組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正能量,同時,也為政府購買服務的可行性做了測試,有利于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為繼續扶持培育社會組織,不斷滿足社區多樣化需要,有效創新社會管理新機制,繼續擴大“福彩”影響力,2014年,在開展第三屆公益微創投的同時,首次面向社會組織和社區代表發布了《2014年xx區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民政類)實施方案》以及今年12個民政類公共服務項目。這意味著xx區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領域正式邁出了第一步。
4、創新登記管理形式,拓展直接登記范圍。2012年,區民政局下發《關于下發<蘇州市xx區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對民政部門主管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區社會組織及社區社會組織開辟了“簡登”的綠色通道, 簡化程序、縮短時限、創新登記。2013年,根據蘇州文件精神,放寬社會組織登記條件,一是對工商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科技類社會團體和公益慈善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民政部門直接登記制度。將原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改為業務指導部門,承擔相關業務指導職責,相關政府部門承擔相關監督管理職責。通過降低門檻、放寬條件、簡化程序等一系列措施,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社區工作站、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日托所)、農村衛生服務中心、街道(鎮)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等社區社會組織注冊登記。二是在本區開展異地商會登記試點工作,截止2013年底注冊的登記異地商會1家。另外對于不符合登記要求的社區草根組織先給予備案,由各鎮(區)協助履行指導監督職責,使得大量活躍于社區、為基層群眾服務但又暫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能夠取得合法地位并進入政府的管理視野。
5、籌建社會組織孵化園,加大扶持培育力度。為加大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的力度,根據蘇州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社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以及蘇州市提出的“全國和諧社會建設示范市(區)都要創建1個社會組織孵化器”的目標要求,區民政局向區政府申請籌建“xx區社會組織孵化園”,得到了區政府領導的同意和支持,現社會組織孵化園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14年年底前將完成裝修并開辦運行。社會組織孵化園是為初創期民間公益組織提供關鍵性支持的公益項目。運作模式基本定位為“政府支持,民間力量興辦、專業團隊管理、政府和公眾監督、民間公益組織受益”。孵化園的職責是專門培育新的有創新性的公益組織,發現和支持有潛力的社會人才。特別是對初創和中小型社會組織提供關鍵性的支持,包括辦公場地、辦公設備、能力建設、小額補貼、注冊協助等,并提供專業的指導,減少它們在后勤、辦公方面的困難。讓優秀的項目贏得時間和機會去成長,探索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