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如下來了解下群眾路線調研報告是怎么寫的。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性質的體現,也是黨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干部作風、匯聚群眾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按照縣委安排,從4月19日開始,我鎮利用一月時間,深入全鎮12個行政村、所有企業事業單位,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走訪基本情況
這次調研從4月19日開始至5月15日結束,調研采取個別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鎮黨委、政府所有領導、機關干部全員參與,將所有機關干部分成5個小組,將全鎮劃分為5個調研片區,由主要領導帶隊,分管領導負責,組織廣大干部深入村、組,走訪“兩代表一委員”、低保戶、貧困戶,體察民情,了解民意。
鎮黨委要求,調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題,查找全鎮在踐行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所急,解決實際困難,又要把調研專項工作和全鎮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和今年低保復審工作相結合,和今年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相結合,和轉變干部作風、服務群眾相結合,以達到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取得實效目的。
調研期間,參加調研的縣級領導2人,科級領導10人,機關干部35人,累計走訪貧困群眾158戶626人,走訪低保戶538戶1121人。對走訪的低保戶、貧困戶,一戶一檔,建立檔案,并拿出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召開座談會17次,參與座談群眾420人;發放調查問卷867份。走訪中小學、幼兒園16所;走訪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15所;走訪果品加工、苗木花卉、獼猴桃加工企業26家,走訪磚瓦窯廠3家,走訪黨支部18個。
二、調研中群眾反映的主要問題
通過總結、梳理、歸納,當前群眾反映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一是農業生產、主導產業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方面;二是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救助、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三是村級干部待遇方面;四是群眾對當前社會風氣、干部作風方面等四個方面問題。另外,我們還就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做專題調研。
(一)、當前群眾對農業生產、主導產業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方面問題
1、生產路問題
近年來,四屯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獼猴桃、苗木花卉發展迅速,面積達1.8萬畝,成為群眾收入重要來源。但田間生產路作為公共設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維護、管理,表現在:一是標準低、窄,蠶食嚴重,大多在2-3米寬;二是大部分是土路,不利大型農業機械耕作和車輛進出,影響群眾耕作,影響苗木花卉、果品銷售,成為農業生產瓶頸。群眾說:這些年我們出村路、村內道路全部硬化、建好了,能否把生產路再統一建設,解決農業生產最后一公里的制約問題。
2、灌溉和排水問題
去冬今春,連續6個月未得到有效降雨,原本保障脆弱的農田灌溉問題凸顯出來,特別是四屯鎮下片渭河沿岸聯二村、聯三村、下三屯村、北辛莊村、曙興村等村組,過去澆地靠群眾自打的壓水井解決,今年由于天旱和渭河治理,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壓水井”普遍沒水,灌溉困難,也暴露出農田水利建設方面薄弱環節。同時,該區域也屬渭河灘,為夏濕地,到雨季水位升高,原有排水設施老化,損毀殆盡。造成排水不暢,往往積澇成災。群眾對此意見大,這些都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統籌解決。
3、土地承包經營問題
土地承包經營,包產到戶時,由于考慮到土地肥力、公平等因素,農戶所分的土地多碎塊、零散,過去農業種植糧食作物時,尚不覺得困難,獼猴桃、苗木花卉發展起來后,不利于規模經營,群眾覺得很不方便,要求進行相應調整。
(二)、民生工程、社會保障救助、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問題
1、安全飲水問題
近年,在縣政府大力扶植下,四屯鎮有8個村解決安全飲水問題,但仍有沿渭三個村群眾沒有喝上干凈自來水。
2、扶貧攻堅和低保等社會救助問題
結合實施《秦巴山區扶貧攻堅工作》,調研中我們對今年列入脫貧幫扶計劃的158戶626人進行全走訪。目前,導致群眾生活困難、返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病致貧。大概占貧困戶的36%左右,許多家庭因大病或長期慢性病,陷入困難之中;二是因學致貧。這個是階段性的問題,一些家庭因供養兩個大學生或高中生,高企的學習費用使家庭貧困,占25%;三是因老年、癡呆、精神疾病、生產生活能力低下而導致貧困,占 17%;四是因災禍導致貧困。自然災害打擊或交通、其他偶然事故導致貧困,占10%;五是因生產單一,技術不足導致貧困的,占12%。根據貧困人口的實際,我們對口幫扶,因戶施策,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對近年來實施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群眾比較滿意。對社會救助,特別是醫療救助,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是:一是大病、重型病癥救助標準低。目前報銷比例一般(三甲醫院)55%左右,而大病是農村致貧重要原因;二是慢性病報銷不夠規范、比例也低;三是農村衛生院設備簡陋,技術培訓、指導力度不夠;四是村衛生室合療門診報銷存在政策隔離,如甲村衛生室醫術好,乙村群眾到甲村看病,門診不能報銷的問題。
教育方面:四屯鎮現有村級小學6所,學生1100余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老化,知識老化,青年教師不愿到鄉下來,且流失較多。加之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多,許多留守老人輔導孩子學習有困難,群眾呼吁加強農村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
(三)、村級干部待遇問題
村“雙委會”是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基礎組織和基本力量,是聯系群眾,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中堅。調研中,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低,以四屯鎮為例:2500人以上村子,設干部3-5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每月220元;2000人以上村子,村“雙委會”負責人每月僅200元;1500人以上村子,每月僅180元。而農村目前保潔員工資400元/月。相比較村干部還沒有保潔員工資高,待遇直接影響村干部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農村60歲以上離任的村干部(主要擔任村兩委會正職9年以上)養老補助也相對較低(月補助25元/人),建議能和鄉鎮“八大員”養老同待遇。
(四)群眾對當前社會風氣、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
一是聯系群眾不夠,宗旨意識不到位。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最根本的政治路線。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鄉鎮工作重心的轉移,一些干部群眾觀點、群眾意識日益淡薄,和群眾感情疏遠。工作中習慣當傳聲筒,電話指揮,和群眾面對面交談,傾聽群眾心聲的少了。調研中,我鎮下訪領導、干部普遍反映,只要我們尊重群眾,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群眾還是愿意給我們講真話,接納我們的。真心服務群眾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二是學習不夠,做群眾工作能力不足。目前鄉鎮年輕干部、公務員,許多都是從校門到機關門的“兩門”干部,工作熱情高,但基層工作經驗不足,需要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從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能力上再鍛煉、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