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在結束從山煤集團左權鑫森煤業公司的調研后,我帶領縣紀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連夜趕赴扶貧駐村聯系點拐兒鎮寺坪村進行駐村調研,在親身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和農民嘮嘮家常,傾聽一下農民的心里話,近距離了解農村社會的發展現狀。
寺坪村距縣城45公里,是縣紀委監察局定點扶貧村。晚上9:30到達寺坪村后,我選擇了到村委委員張丙林家中休息。晚上,在其家中和部分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座談。第二天一早,又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部分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了大家就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座談會后,參觀了剛剛投資110萬元建成的100畝核桃樹育苗基地,對寺坪村整體建設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將我本人此次調研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寺坪村基本情況
寺坪村位于拐兒鎮南部,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村。全村1012人,國土面積9600畝,耕地面積2400畝,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農作物種植以玉米為主,產量較高,經濟作物種植主要為核桃樹,核桃收入占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4,是寺坪村今后發展的主導產業。目前,全村已栽植核桃樹1600畝,5.2萬株,人均1.5畝。2010年全村共銷售核桃6萬斤,總收入50余萬元。寺坪村所處的九龍崗萬畝核桃園已初具規模,核桃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二、調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座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提到了許多當前村里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包括水利、文化、衛生、禁牧、核桃產業、農村合作醫療、宅基地審批等各個方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是農村合作醫療問題。村民反映村衛生所藥品價格高,除報銷下來的藥價費用后比在縣城藥店買同一種藥的價格還高,政策落實存在偏差,農民沒有得到實惠。
二是水利設施問題。寺坪村由于村集體資金短缺,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飲用水只能從外地挑、拉,村里一半人口存在飲水困難。同時,由于核桃基地、河灘地的蓄水灌溉等水利設施跟不上,直接影響了核桃基地建設。
三是道路硬化問題。近年來,寺坪村核桃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核桃園道路大都是土路,大型機械上不去,生產不方便,嚴重制約著核桃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同時,村里原先的水泥路面損毀比較嚴重,到處坑坑洼洼,急需修補。
四是核桃園管理問題。村民反映,由于缺乏核桃樹管理技術,許多核桃樹出現了“黑皮”病,有些已經枯萎死亡,急需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
五是林牧矛盾問題。寺坪村核桃產業發展起來才二三年時間,核桃樹大部分都是二三年的幼苗,村里有二三戶人家養羊(數量在150只左右),上山放牧時羊經常對核桃苗進行啃咬,導致核桃幼苗死亡情況比較嚴重,需實施禁牧或固定規范養殖放牧區域。
六是文化活動場所缺乏。寺坪村人口較多,但村里文化設施陳舊,沒有一個專門供群眾進行文化娛樂的場所,農民文化活動類型少,文化活動單一。
七是移動基站信號不穩。寺坪村有移動一個基站,由于設備故障的原因,特別是經常出現遇到雷雨天氣停電后不能再啟動,信號間斷的現象。
八是村民宅基地審批價格高。村民反映村里宅基地審批價格過高,一塊宅基地達到了3.8萬元,由于村民經濟能力普遍比較有限,對村民而言已經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村里存在三代人住在一個院落的情況)。
三、解決措施
由于村民反映的問題紛繁復雜,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在召開座談會的過程中,我本著能當場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安排縣紀委工作人員協調聯系相關部門立即進行核實,確保村民反映的問題得到全面落實。
一、關于農村合作醫療問題,已責成縣衛生局立即進行調查核實,一周之內拿出調研結果。同時,下一步準備和縣衛生局、藥監局等部門協調,一方面嚴把進藥渠道關,確保藥品質量,使農民吃上放心藥;另一方面建議衛生部門利用科技手段,為鄉鎮衛生所配備條碼機,對銷藥記錄進行登記,使農民在買藥時對藥品價格明明白白。
二、關于修建水利設施問題,已安排縣監察局副局長劉憲江同志和縣水利局協調聯系,爭取列入今年縣農田水利配套建設項目,為寺坪村核桃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關于核桃園道路硬化和村道路硬化問題,力爭到市交通局申請一筆專項資金,結合今年全縣農村街巷硬化“全覆蓋”工程項目,解決好寺坪村的核桃園道路和村道路硬化問題。
四、關于核桃技術培訓問題,要求寺坪村要抓緊時間成立核桃樹技術管理專業服務隊,對核桃樹進行綜合管護。
五、關于林木矛盾問題,建議寺坪村一方面及時和養羊戶進行協調溝通,擺明利害,講清道理;另一方面要抓緊對此問題的研究,召開村委會或村民代表會,傾聽群眾意見,通過采取禁牧或專門規劃養殖放牧區等方式,妥善解決好此問題。
六、關于文化場所建設問題,已安排由村集體和拐兒鎮政府自籌一部分資金,借助農村文化場所建設的契機,從村委大院中騰出兩個房間,為村民購置些象棋、麻將等娛樂設施,滿足群眾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七、關于移動基站問題,已立即和縣移動公司進行了聯系,縣移動公司已派出專人到寺坪村基站進行查看、維修、落實。
八、關于村民宅基地審批費用高的問題,已安排縣監察局副局長劉憲江和縣國土局溝通聯系,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先以較低的審批價格解決幾戶困難戶,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四、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農村作為我國政治體制的最基層,其發展與穩定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敗。通過這次駐村調研,發現了農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事關民生,事關我們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解決的好不好,直接關系著農村的繁榮與穩定,關系著新農村建設事業的成敗。為此,我認為,加強農村建設和管理,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縣、鄉黨委必須要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要認真做好下一步村級兩委班子的換屆選舉工作,真正將一些有能力、有素質、在群眾中有威信、品德優良、有奉獻精神的人選進來,切實維護好農村的和諧、穩定和發展。
二是要在鄉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識。縣直各涉農部門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繼續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知識培訓活動,將農村在發展過程中急需的種植、養殖等各種科技知識送到農民手中,面對面、手把手地教會農民使用,使農業科技知識真正深入人心。
三是要繼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依托各鎮村的獨特優勢,積極發展和壯大主導產業,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一要務,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規劃布局,發展好核桃產業開發、蔬菜基地建設、規模養殖、農產品深加工、旅游產業壯大等工作,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要繼續大力創優發展環境。縣直各有關部門要本著關注民生的宗旨,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解決好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要嚴格落實上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利用好農廉網這一公開平臺,認真研究解決各鄉鎮在建重點工程與群眾利益之間的矛盾、村民與村企業之間的矛盾,從鄉鎮經濟發展、和諧穩定的大局出發,為鄉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