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了解我縣科學調整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情況,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要點的安排,縣人大常委會于9月下旬組織開展了對這項工作情況的調研。調研組在常委會副主任鄧榮華的帶領下,深入有關鄉(鎮)中、小學校、村教學點及城中、實小實地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聽取縣鄉人大代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中學情況:現有中學8所,其中城區3所(城中、一中、職中),在崗教師380人,班級89個,共有學生4128人;農村初中5所(胡坊中學、沙溪中學、夏陽中學、蓋洋中學、夏坊中學),在崗教師164人,班級27個,共有學生913人;
小學情況:現有小學21所,其中城區3所(實小、第二實小、城關中小),在崗教師247人,班級88個,共有學生3553人;農村中小6所(瀚仙、胡坊、沙溪、夏陽、蓋洋、夏坊中小),6所村級完小,6個村級教學點,在崗教師348人,班級144個,共有學生2376人;
學前教育學校情況:共有公辦學前教育學校19個,城區3所(實幼、實小及二實小學前班),在崗教師65人,班級15個,共有學生643人;農村8個中心園、8個村小幼兒班,在崗教師56人,班級35個,共有學生924人。全縣有辦證的民辦幼兒園7所,教師52人,在校幼兒971人。
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楓溪學校),在崗教師41人,班級9個,共有學生232人;
二、主要成效
2008年以來,我縣不斷加大教育資源整合力度,縣委、縣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強了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使我縣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一)科學調整學校布局,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1、科學調整學校布局。縣政府編制了《明溪縣2008-2012年義務教育布局調整和學校建設規劃實施方案》,為科學調整布局明確了方向。根據“就近入學、相對集中、先建后撤、分步實施、平穩過渡、逐步到位”的原則,以實施城區中小學擴容和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為重點的較為科學的調整布局。二是以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為出發點實行優化撤并整合。我縣近年來共撤并了1所中學、8所完小、27個農村教學點,力求科學調整學校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隨著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多,城區學校根據小縣大城關的發展思路,按照縣里統一規劃,經多次論證較為合理地確定學校的布局:實幼實行遷建和擴容;小學“一東一西”(新建第二實小、遷建第一實小);擬將城關中心小學改建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做大城關中學、做強縣一中;職中、電大、進修學校與黨校、農機化校“五校合一、資源共享”工作正逐步推進。
2、著力改善辦學條件。辦學條件的改善是實現教育均衡化的重要基礎,加大資金投入是改善辦學條件的必要保障。近年來,縣政府通過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央蘇區縣農村初中校舍建設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新農村新衛生校園工程等項目實施,累計投資8500多萬元,建成各類新校舍40幢,總面積達6.46萬平方米,基礎設施設備煥然一新,總體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堅持“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的方針,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以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根本,積極組織和選派教師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培訓、研討和觀摩活動。通過各級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完善學校管理機制。每學年對每位教師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把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績與績效考核掛鉤,切實做到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性,教師考核管理機制不斷完善、規范。
3、開展教師校際交流。縣政府制定下發了《明溪縣城鄉教師支教交流工作實施意見》,把支教交流工作列入學校和學校主要負責人年度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城區學校的師資和骨干示范作用,開展城鄉教師支教交流,促進城鄉教師資源優化配置。